1080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阿斯哈·法哈蒂是个思想锐利的伊朗导演,他的作品保留着伊朗传统电影的影子,但通过更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冲突,以及对伊朗社会、家庭、人的写实记录,还巧妙地表达着他深邃的思想。
电影《一次别离》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品,这部从夫妻矛盾升级到两个家庭、个人与社会、人性与道德信仰等多重冲突的影片,把对伊朗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探索隐含其中,没有批判,更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念,只是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导观众去一起思考。恰到好处地通过严苛的伊朗电影审查制度,让更多人得以了解伊朗的现状,并对导演传递的思想产生产生共鸣。
无论观众是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抑或不同的阶层,在感受电影饱满且充满张力的剧情时,都
会陷入导演引导的多重审视和探索中。而这正是电影能够荣获多项重量级奖项,并获得高分评价的魅力所在。
"01、雇主与员工的冲突中,底层劳动者权益没有保障
影片中最直接的雇佣关系是纳德雇佣瑞茨做保姆,但并非只有这一条线索展现劳工制度的不完善。其中瑞茨的丈夫萨马迪和特敏的家庭教师,都有隐藏性的雇佣关系体现。
对于父亲的孝心,纳德是有口皆碑的,于是他对招聘一个合适放心的保姆很重视。瑞茨是妻子朋友介绍来的,她看上去本分老实,而且有对工资的迫切需求。实际工作中,瑞茨也体现出了自己的责任心,她力尽所能地照顾纳德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并因此造成被车撞倒的事故。
但是,当纳德有次提前回家并看到父亲被虐待的情景后,矛盾冲突瞬间爆发。处在中产阶层的纳德,不能理解自己付钱却换来糟糕的结果。又发现家里钱丢失后,更不由分说地认定是保姆瑞茨干得。虽然瑞茨回来后试图作出解释,但纳德的强势拒绝,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开始复杂。
即使纳德不接受她的解释,但赶出家门却连工资都不付的态度,让瑞茨感到无法接受。她再次回到这个家中时,解释已经不重要,只为能要回工资。可是,在法院起诉和影片直到最后都没有再提及该问题。
瑞茨的工资难道不重要吗?她做的日结工作,成果表现全凭雇主纳德的个人认识。相比更有保障性的家政公司来说,彼此的风险其实是被放大了很多。这从瑞茨对工资极力争取的情节,可以看出有多无奈。
影片中多次交代萨马迪是个落魄的失业者,他在法官面前讲述出自己在修鞋店工作了十几年,结果被无情开除掉,为此他已经打了一年多的官司,但到现在还没有结果。作为底层劳动者,他的权益没有保障,还直接导致了他对生活的负债和对人生的焦虑。
家庭教师角色的雇佣关系表现更加隐晦,作为有更多自主性的职业,她仍然要面对雇主利益而不得不违背良心去做假证。虽然在最后她说出事实,但这是在萨马迪的威逼下才无奈选择的。即使同为中产阶级,在雇佣关系中处于受雇方仍然没有话语权,遭遇冲突后面临的是要么说谎继续挣钱,要么描述事实却丢掉工作的两难处境。
"02、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体现动荡社会下不同的思想认知
老人、中年和孩子是影片中突出的三层人物关系,而在他们看待问题态度上,却有明有暗地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认知。
最直接的冲突出现在两个女儿分别与父母的矛盾上。特敏对父亲听到瑞茨怀孕的消息却对法官说谎耿耿于怀,她不能释怀自己也要跟着违背良心。虽然她没有表现出入瑞茨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但内心的不安让他多次询问父亲是否真的没有听到。而对于母亲的自私,她想要留下来试图拖住她,但终究在经历这场风暴后家庭还是面临分崩离析。
瑞茨的小女儿对母亲隐瞒被车撞到的事实,同样表现出不可理解的神情。她可能不清楚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简单的是非认识还是具备的。透过她那越来越复杂的眼神中,纯洁心灵无疑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父母与孩子冲突的暗线表现在纳德父子之间。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只会简单的几个词语,甚至都可能不认识这个儿子了,但纳德坚持要守在伊朗照顾他。对于雇佣保姆后的冲突事件,电影镜头多次给到这个不会表达的父亲,他在静默地观察,没有语言表达,却在发生冲突后自己躲在厕所清理身体。父亲其实明白在发生什么,他看得到事实,也理解的清楚,甚至为自己的拖累而感到愧疚。这一点从自己清理身体和在医院验伤时的无声抵抗可以表明。
西敏母亲在故事中的出现,其实可以理解为“替纳德父亲发声”的作用。她在女婿遇到麻烦后主动前来提供帮助,甚至提出用房产本顶替保释金的想法。与中年人的复杂思想比较,老人看待问题更冷静客观。如何平稳度过难关,让生活继续下去,这是他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而谁对谁错真的很重要吗?在难以梳理的事件中,或许快刀斩乱麻才是经历多年动荡后老人的心声。
三代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处境,决定了他们看点问题的根本差异。女儿需要佐证接受的思想教育是否牢靠,中年人站在利益两端左右摇摆,老年人想要尽快息事宁人,站在自身角度看待都没有错,却又都无法圆满解决掉两个家庭的矛盾。
"03、夫妻之间观念的冲突,是挣脱生活困境的最大障碍
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核心单位,当多种思想观念并存交织在一起,必然会爆发出多样性的矛盾冲突。电影中两个家庭成员的四种不同观念,无疑是伊朗社会复杂现状的写照。
纳德与西敏的冲突表现在人生观的不一致。他们家庭是中产阶级,有能力移民国外让女儿接受更好教育,在更理想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但是,与西敏操办移民事宜的积极性相比,纳德却表现的很冷淡。
父亲需要人照顾是一方面原因,更关键的是纳德对这个国家充满了感情。正如两人在离婚时西敏质问父亲可能连他是谁都不清楚时,他惊诧地连问几个为什么,并毫不犹豫地反击道:“我知道他是我父亲”。这个父亲与国家概念是相似和统一的,纳德不希望逃避现实,而是要留在国内践行他的人生观。即使两人都承认对方是个好人,但迥异的人生观还是导致两人婚姻走到尽头。
瑞茨与萨马迪的冲突体现在价值观差异上。生活的困境让萨马迪精神濒临崩溃,他与妻子同样有虔诚的道德信仰,但在面对可能获得一笔不菲的赔偿金时,内心是极力挣扎的。从狂扇自己耳光和夺门而出后砸了纳德汽车玻璃可以看出,他想要通过赔偿金解决生活困境。但妻子却坚定地遵循道德信仰而拒绝接受赔偿金,这让他对自己、对人生更加感到无比苦闷。
也许,萨马迪会再次因为债务问题被关进监狱,但妻子的价值观里这是应该接受的惩罚,而如此无解的矛盾冲突,是这个家庭挣脱困境最大的障碍。
"04、道德信仰与人性善恶的冲突,始终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古兰经》是伊斯兰宗教文化中的核心,影片中出现两次发誓的场景都与它有密切关系。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甚至高于法律,这体现出道德信仰与人性善恶现实冲突的激烈。
萨马迪的狂躁与失业和生活困境相关,当他并不清楚妻子流产原因时,在医院表现的是颓丧和理智。但是,当他得知纳德的推搡后,开始不停对法庭抱怨不公平,去学校闹事。面对学校老师们的劝解,他质疑家庭教师说谎和诱导女儿说出家暴事情,随后以《古兰经》发誓自己和人民教师一样有人性。当他慷慨激昂地质问后,家庭教师愧疚地向法官重新说明了事实。
当一个民族有着千年的道德信仰后,扎根在内心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而《古兰经》在影片中不只体现了对行为道德的训诫作用,更是对人性善恶冲突中的至高审判。
瑞茨起诉纳德让他接受惩罚,因为自己受到的伤害与为他工作有直接关系,无论被汽车撞还是被推搡,纳德都脱离不了干系。但是,是否就是这两件导致流产结果,瑞茨并不十分肯定。而纳德付出巨额赔偿金和解的动作,在瑞茨道德信仰中是不敢接受的,她认为这笔钱会给家庭和女儿带来灾难。这个矛盾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整个事件最终不了了之的结果。
伊斯兰教中对于个人修行有着宽泛的约束,人们要遵循秩序和规则,包括对国家、社会的情感,以及善恶的清晰界定,否则修行将毫无意义。于是,我们看到影片道德信仰与人性善恶的冲突中,它们即是形式统一却又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瑞茨遵循了道德信仰,却也将这个本就困难重重的家庭,推向了更绝望的深渊。但如果违背道德信仰,此后的良心不安势必也会困扰她的一生。
"05、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认知差异
伊朗经过漫长变革后,人们期望的缩小贫富差距并没有出现,反而有越来越拉开的趋势。在影片中贫富阶层间的认知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安,都有直白的表现。
瑞茨和萨马迪处于贫民阶层,从居住环境、生活困境和遭遇来看,他们都似乎看不到改善的希望。瑞兹受到伤害后,在起诉纳德需要证人证词时,萨马迪表现的极为不安,他认为中产阶级之间是相互偏袒的,他们看不起贫民,不会为自己的遭遇而做出公正的证词。
结合自己供职十多年的修鞋工作,被辞退后劳动纠纷持续一年多还没有结果,为此自己背上沉重债务还经常坐牢。萨马迪的对富裕阶层的认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根植在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病,他代表的贫穷阶级无论从人性和生活困境上都不被重视,甚至看不起。
与萨马迪家庭的认知截然相反的是代表富裕阶层的纳德和他身边的人们。纳德看到父亲被绑着手臂摔倒在地上,以及抽屉里的钱丢失,他的反应是这绝对是保姆瑞茨干的。她们需要钱,不守信用,在工作期间私自离岗,并且还偷钱。而对于萨马迪的表现,他更是不屑于理会,贫穷阶级就是粗鲁无礼,并且为了要钱而不惜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
纳德身边人的反应,也同样存在类似的偏见。西敏主动提出经济赔偿,不是因为相信丈夫伤害了瑞茨,而是出于保护女儿安全的考虑。家庭老师从瑞茨女儿的画上推测她遭遇家暴,以及纳德岳母对瑞茨流产的态度“她们还年轻,来年可以再怀一个”,这些无不表明贫富阶层认知差异才是导致矛盾激化的根本。
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全球性难题,但在伊朗革命高喊消除贫富差距口号胜利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以有效改善,反而愈发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导演客观地在影片中呈现将此问题出来,无疑是个十足的讽刺。
"06、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将社会撕裂的越来越复杂
伊朗社会的复杂性不是人们缺失正确三观呈现分崩离析的状态,而是传统文化与崛起的现代意识碰撞中,各有坚守的底线,又彼此受到制约和束缚。表现在影片故事中,就是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都没有错,但交织起来就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首先,传统文化既是制约也是规范。
当瑞茨发现纳德父亲小便失禁后,出于妥善照顾老人的想法要去帮他清理,但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思想又让她不敢去做。于是,她打电话请求教会明示。并且不敢告诉丈夫自己在一个离婚男人家里做工,还让女儿对此保密。
传统文化的束缚在这个情节表现的非常充分,它制约着人性和自由的发展。但是,在其他方面传统文化又是人性和道德的规范标准,比如瑞茨最后决定放弃赔偿金,也是出于对信仰的虔诚和尊重。
其次,现代意识追求自我满足和利益。
在高阶层和年轻人思想中,现代意识逐渐觉醒。从外形穿着打扮来看,西敏染红头发,穿亮丽颜色的衣服,而瑞茨始终是深色衣服和头纱。在思想认识上更是有很大的差异,西敏追求独立自我,为此积极办理签证,一直到故事结束西敏都在准备离开传统文化下的束缚。丈夫纳德却是传统文化的思想,他无法放弃亲情去选择移民。最终,不惜以家庭分裂为代价,也要留在伊朗照顾父亲。
两种文化意识的冲突中,看不出对与错的辩证,而是谁都没错但又无法融合的撕裂感。人们虔诚地遵循传统文化却被限制在困境中找不到出路,当现代意识觉醒想要挣脱束缚时,又必须付出沉痛的代价。这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幸福在哪里?从两个女儿融洽地玩耍与面对家庭矛盾时空洞无奈的深情中,似乎变得正越来越复杂。
"结语
阿斯哈·法哈蒂导演在《一次别离》中赋予了太多内涵,即使影片没有配乐,没有强烈的情感起伏,没有唯美画面,但这部写实记录的现实主义电影,不仅带给观众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更在多重矛盾冲突中启迪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要遵循人的善良本性。
这部电影剧情饱满且充满张力,堪称小成本写实影片的典范。而作为电影爱好者,该片更是不可错过的经典佳作。当你对人生充满困惑时,或许它能帮你更理性地看清问题的本质。
国产剧一次别离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一次别离高清剧照,一次别离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