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 豆瓣评分:8.1

BD中字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克里斯·韦兹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1
  • 语言:英语
  • 更新:2022-10-10 14:46
报错 收藏
  • 更好的生活是由德米安·比齐尔,Jose Julian,德洛丽丝·赫雷迪亚,华金·科西奥主演的一部国产剧。最近,泰国的一则暖心短片感动了我。视频中的男孩小麦是一名学生。一天老师给小麦妈妈打来电话,想要谈谈.. 更多

更好的生活剧情介绍

最近,泰国的一则暖心短片感动了我。视频中的男孩小麦是一名学生。一天老师给小麦妈妈打来电话,想要谈谈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小麦妈妈以为孩子闯了祸,没想到老师告诉小麦父母:小麦在学校热心友善,是个好孩子。而小麦的言行举止正是妈妈平时言传身教的结果。

我们常说,孩子品质,是从模仿父母的行为开始的。这让我想起电影《更好的生活》,此片获得了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及第27届美国独立精神奖两项提名,在豆瓣评分8.2分,被称为墨西哥版的《偷自行车的人》。影片中,卡洛斯和14岁的儿子路易斯相依为命,努力拼搏终于有了新的希望,在和儿子路易斯子冰释前嫌时,父亲卡洛斯却被遣返回墨西哥。

一切幸福戛然而止,然而,父子俩的关系却在卡洛斯和儿子路易斯寻找被偷卡车的过程中,悄然发生了改变。卡洛斯在寻找被偷卡车过程的言行举止,深深的影响着儿子路易斯,让路易斯幡然醒悟,最终下定决心,远离黑帮帮会,重返校园。父亲卡洛斯身体力行的示范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递给儿子的正面榜样力量。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镜中我效应”。只有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才能帮助孩子赢在真正的起跑线上,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那什么是“镜中我效应”?为什么父母为孩子做榜样,比说教更重要?本篇文章里,我将结合影片内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在第二部分,我透过“波波玩偶实险”解释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文章最后,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拥有更多可能性。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1、“镜中我效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父母为孩子做榜样,比说教更重要?

台湾著名教育专家洪兰教授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镜中我效应,是社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1902年提出来的。就像字面意思一样,我们每一个都是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由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我们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我们把这个理念引申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周边的人互动形成的,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上,也就是说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在与父母、身边的人的互动中形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的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亲因为忙于工作,早九晚五,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尽有的交流也只是限于学习成绩方面,更有不少家庭在教育上,采用先言教,再打骂,往往宽己律人不重视身教。在《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本书中,孩子的培养更注重于身教,因为,孩子正看着你,他们总是在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对路易斯的“镜中我效应”是怎么体现的?

  • 看着因为失去车而痛苦万分的父亲,路易斯决定和父亲卡洛斯一起去寻找失窃的车子,当父亲掏钱支付给带路人辛苦费时,路易斯坚决反对,他认为对方并没有带他们找到偷车的人,是个骗子,而父亲对他说,我们耽误别人做工,辛苦费是应该付的,况且我们事先承诺过要付费。
  • 当父子两人找到偷车人,发现车子已经被卖,钱也已经被寄走,儿子大发雷霆,对偷车人大打出手,父亲卡洛斯出手阻止了路易斯,因为,他看到了汇款单,知道偷车人和他们一样,偷车的举止也是被逼无奈,他选择原谅了偷车人。
  • 父子俩顺利找到买车的黑市,顺利的把车给偷了回来,结果,父子俩在回家的途中,碰到交警。这时候,儿子深知父亲,被交警抓住,偷渡的事情都会被曝光,于是催促父亲加速逃跑,但是,父亲严厉的拒绝了,转身面对交警坦诚自己没有证件。

因此,通过《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及朋友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路易斯的影响是一正一邪的,从朋友身上映射出路易斯看不到对未来的期望,心中已经产生了自暴自弃消极的想法;而父亲在与路易斯一起找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告诉路易斯,穷不是借口,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将它做挡箭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拿出做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自己却做不到。殊不知,父母再多的说教,都比不上默默的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只有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父母,不要光命令孩子,而是要传递给孩子更多的榜样力量。

纪录片《镜子》中有这样一句孩子的自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通过影片可以看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想做什么样的父母。曾看到一句话: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无疑,必须跑在孩子前面,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也必须是一个好的榜样。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过“波波玩偶实险”解释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托尔斯泰曾说过: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倾听来模仿人类的行为。他在1961年进行了一个叫波波玩偶的实验,这是一个关于孩子模仿行为研究的重要实验。

班杜拉的实验人员选择了36位男孩和36位女孩参加实验,年龄3-6岁。实险人员随机将孩子们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成人演员会猛烈地攻击波波玩偶,如猛击它的鼻子,拿起锤子敲打它的头部,猛烈地摔打玩偶,在房间内把它踢来踢去,并且还有语言的攻击,这种攻击性行为连续重复三次;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成人演员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摆弄玩具,完全忽视了波波玩偶。

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实险人员让孩子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那里摆放着洋娃娃、消防车模型和飞机模型等吸引人的玩具,但是孩子们被告知,不能玩这些玩具。过了一会,孩子全部被带进最后一个实验室,这间房子里有波波玩偶和几样“攻击性”玩具,包括锤子、标枪,还有用链子吊起来的涂成脸庞形状的球,还有波波玩偶。房间里同时也放有其他非攻击性玩具,包括蜡笔、纸张、洋娃娃、塑料动物和卡车模型等,每个孩子都被允许在这个房间玩20分钟。

实验发现,在成人演员不在的时候,观察暴力行为组的孩子们倾向于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暴力行为;未观察暴力行为的那组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则表现很弱。换句话说,观察暴力行为组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比观察非暴力行为组的攻击性行为要多得多。

由此可见,人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的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无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渗透至血液里。所以,育儿先育己,这是班杜拉实验给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央视的60秒公益短片《有样学样》中,天桥上,父亲抽着烟,孩子模仿父亲的姿势,有样学样吸着棒棒糖,父亲将抽完的烟头扔到桥下,孩子也效仿着将棒棒糖的棍子抛出;母亲随手将空瓶扔出窗外,孩子也学着将香蕉皮扔出窗外。父亲往地上吐了口痰,孩子也若无其事的将口香糖吐在地上。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自身的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影响最深入、最全面的,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是挡在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定红线、修正言行上的错误,隔离不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像海绵,好的坏的都会吸收,孩子会把父母身上看到、学到的,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伴随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天生具有的好奇心,以及超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区别,他们很容易把所见所闻无意识的复制下来,变成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模式。生活中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深刻,而这样的影响,或许对孩子的一生都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3、如何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拥有更多可能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谈谈三个方法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卡洛斯自知自己平时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儿子,看着儿子路易斯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心里虽说很着急,但是他深知是自己做得不好,没有能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更清楚,孩子终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上行下效,他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影响孩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正向积极的影响孩子,这里我提供3个方法:

1.克服“焦点效应”,善用自我实现预言

心理学上有一个“焦点效应”,是季洛维奇和萨斯维基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人们注视着,别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这边。

然而事实上,你所想的这些其实在别人眼中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你所期待的关注都没有发生。或者说即使别人注意到了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对于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的人来说,他们其实是从小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没有学会分析别人的评价到底是否客观。容易使他们的性格走向自负和自卑。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自我实现预言”来引导孩子,一个人刚开始要学会假装自信,慢慢的就会真的自信起来。当你真的做到自信的时候,你自然就不在乎别人眼里的你到底是怎样的,因为你相信你是最棒的。自信心强大起来可以克服焦点效应,同时解除焦点效应。

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定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小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子”的美味,充分唤醒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点燃心中那把火,只有孩子提高自我价值存在感,充分肯定自己,才能不再陷入”焦点效应“,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2.采用“奖励递减法”, 达到“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奖励递减法”,顾名思义就是,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当老师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打同学,将他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陶行知在办公室用四颗糖成功让这位同学主动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到,陶行知并没有正面呵斥、指责学生,而是采用反向“奖励递减法”用四颗糖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心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管教孩子可谓是家长最头痛的事情,管轻了孩子不听话,管重了不仅孩子逆反还效果不好。所以,家长可以在“正面难攻”的情况下,善用“逆向思维”,采用“奖励递减法” ,化解了孩子的挫折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达到“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当我们听到他人对自己的优点加以称赞之后,再去接受批评,自然会觉得好受些。正如理发师在替人修面之前,先要涂上一层肥皂一样。所以,在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家长能够在不太可能赞赏孩子的时候去表扬孩子,往往会获得孩子的合作。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3.善用“毕马龙效应”,给孩子“正面”的催眠

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专门找到一批小学生,先测试他们的智商,再随机抽出20%为实验对象,然后对老师称这批学生是天赋秉异的孩子。大约一年后,研究人员再为这些学生测试智商时,发现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毕马龙效应”。这个效应揭示了人们心中的信念对现实生活中行为和实际成果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会在不自觉中接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当我们赞美他人时,受赞美者会因接受到这积极的期望而表现得更好。一个普通人,若是能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认同,那么这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有句老话:谎言说了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其实,这就是常说的心理暗示作用,有科学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可以善用“毕马龙效应”,在言语和行为上有意无意地显现出积极正面的期待,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支持;每一位家长与孩子,其实都可以产生正面的毕马龙效应,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沟通,还可以帮助家长完成自我成长。

总结一下:

《更好的生活》中的父亲,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早出晚归家长的缩影,每一位家长脑中都藏着一个梦,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将来让他过上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父亲虽然是偷渡者,但是健康的三观成为了儿子路易斯的最后的保护伞,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卡洛斯以身作则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希望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期望能够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是,再好的教育,再昂贵的补习班,都比不上日常生活中父母所带来的影响。影响到孩子未来成就高低的,其实是父母本身。在这篇文章里,我提供了三个方法:克服“焦点效应”、采用“奖励递减法”、善用“毕马龙效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 播放列表
  • 酷播
排序
  • BD中字
  • 剧情介绍

    最近,泰国的一则暖心短片感动了我。视频中的男孩小麦是一名学生。一天老师给小麦妈妈打来电话,想要谈谈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小麦妈妈以为孩子闯了祸,没想到老师告诉小麦父母:小麦在学校热心友善,是个好孩子。而小麦的言行举止正是妈妈平时言传身教的结果。

    我们常说,孩子品质,是从模仿父母的行为开始的。这让我想起电影《更好的生活》,此片获得了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及第27届美国独立精神奖两项提名,在豆瓣评分8.2分,被称为墨西哥版的《偷自行车的人》。影片中,卡洛斯和14岁的儿子路易斯相依为命,努力拼搏终于有了新的希望,在和儿子路易斯子冰释前嫌时,父亲卡洛斯却被遣返回墨西哥。

    一切幸福戛然而止,然而,父子俩的关系却在卡洛斯和儿子路易斯寻找被偷卡车的过程中,悄然发生了改变。卡洛斯在寻找被偷卡车过程的言行举止,深深的影响着儿子路易斯,让路易斯幡然醒悟,最终下定决心,远离黑帮帮会,重返校园。父亲卡洛斯身体力行的示范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递给儿子的正面榜样力量。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镜中我效应”。只有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才能帮助孩子赢在真正的起跑线上,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那什么是“镜中我效应”?为什么父母为孩子做榜样,比说教更重要?本篇文章里,我将结合影片内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在第二部分,我透过“波波玩偶实险”解释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文章最后,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拥有更多可能性。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1、“镜中我效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父母为孩子做榜样,比说教更重要?

    台湾著名教育专家洪兰教授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镜中我效应,是社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1902年提出来的。就像字面意思一样,我们每一个都是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由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我们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我们把这个理念引申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周边的人互动形成的,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上,也就是说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在与父母、身边的人的互动中形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的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亲因为忙于工作,早九晚五,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尽有的交流也只是限于学习成绩方面,更有不少家庭在教育上,采用先言教,再打骂,往往宽己律人不重视身教。在《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本书中,孩子的培养更注重于身教,因为,孩子正看着你,他们总是在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对路易斯的“镜中我效应”是怎么体现的?

    • 看着因为失去车而痛苦万分的父亲,路易斯决定和父亲卡洛斯一起去寻找失窃的车子,当父亲掏钱支付给带路人辛苦费时,路易斯坚决反对,他认为对方并没有带他们找到偷车的人,是个骗子,而父亲对他说,我们耽误别人做工,辛苦费是应该付的,况且我们事先承诺过要付费。
    • 当父子两人找到偷车人,发现车子已经被卖,钱也已经被寄走,儿子大发雷霆,对偷车人大打出手,父亲卡洛斯出手阻止了路易斯,因为,他看到了汇款单,知道偷车人和他们一样,偷车的举止也是被逼无奈,他选择原谅了偷车人。
    • 父子俩顺利找到买车的黑市,顺利的把车给偷了回来,结果,父子俩在回家的途中,碰到交警。这时候,儿子深知父亲,被交警抓住,偷渡的事情都会被曝光,于是催促父亲加速逃跑,但是,父亲严厉的拒绝了,转身面对交警坦诚自己没有证件。

    因此,通过《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及朋友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路易斯的影响是一正一邪的,从朋友身上映射出路易斯看不到对未来的期望,心中已经产生了自暴自弃消极的想法;而父亲在与路易斯一起找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告诉路易斯,穷不是借口,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将它做挡箭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拿出做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自己却做不到。殊不知,父母再多的说教,都比不上默默的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只有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父母,不要光命令孩子,而是要传递给孩子更多的榜样力量。

    纪录片《镜子》中有这样一句孩子的自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通过影片可以看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想做什么样的父母。曾看到一句话: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无疑,必须跑在孩子前面,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也必须是一个好的榜样。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过“波波玩偶实险”解释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托尔斯泰曾说过: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倾听来模仿人类的行为。他在1961年进行了一个叫波波玩偶的实验,这是一个关于孩子模仿行为研究的重要实验。

    班杜拉的实验人员选择了36位男孩和36位女孩参加实验,年龄3-6岁。实险人员随机将孩子们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成人演员会猛烈地攻击波波玩偶,如猛击它的鼻子,拿起锤子敲打它的头部,猛烈地摔打玩偶,在房间内把它踢来踢去,并且还有语言的攻击,这种攻击性行为连续重复三次;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成人演员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摆弄玩具,完全忽视了波波玩偶。

    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实险人员让孩子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那里摆放着洋娃娃、消防车模型和飞机模型等吸引人的玩具,但是孩子们被告知,不能玩这些玩具。过了一会,孩子全部被带进最后一个实验室,这间房子里有波波玩偶和几样“攻击性”玩具,包括锤子、标枪,还有用链子吊起来的涂成脸庞形状的球,还有波波玩偶。房间里同时也放有其他非攻击性玩具,包括蜡笔、纸张、洋娃娃、塑料动物和卡车模型等,每个孩子都被允许在这个房间玩20分钟。

    实验发现,在成人演员不在的时候,观察暴力行为组的孩子们倾向于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暴力行为;未观察暴力行为的那组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则表现很弱。换句话说,观察暴力行为组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比观察非暴力行为组的攻击性行为要多得多。

    由此可见,人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的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无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渗透至血液里。所以,育儿先育己,这是班杜拉实验给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央视的60秒公益短片《有样学样》中,天桥上,父亲抽着烟,孩子模仿父亲的姿势,有样学样吸着棒棒糖,父亲将抽完的烟头扔到桥下,孩子也效仿着将棒棒糖的棍子抛出;母亲随手将空瓶扔出窗外,孩子也学着将香蕉皮扔出窗外。父亲往地上吐了口痰,孩子也若无其事的将口香糖吐在地上。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自身的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影响最深入、最全面的,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是挡在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定红线、修正言行上的错误,隔离不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像海绵,好的坏的都会吸收,孩子会把父母身上看到、学到的,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伴随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天生具有的好奇心,以及超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区别,他们很容易把所见所闻无意识的复制下来,变成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模式。生活中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深刻,而这样的影响,或许对孩子的一生都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3、如何正确运用“镜中我效应”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拥有更多可能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谈谈三个方法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更好的生活》中,父亲卡洛斯自知自己平时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儿子,看着儿子路易斯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心里虽说很着急,但是他深知是自己做得不好,没有能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更清楚,孩子终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上行下效,他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影响孩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正向积极的影响孩子,这里我提供3个方法:

    1.克服“焦点效应”,善用自我实现预言

    心理学上有一个“焦点效应”,是季洛维奇和萨斯维基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人们注视着,别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这边。

    然而事实上,你所想的这些其实在别人眼中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你所期待的关注都没有发生。或者说即使别人注意到了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对于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的人来说,他们其实是从小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没有学会分析别人的评价到底是否客观。容易使他们的性格走向自负和自卑。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自我实现预言”来引导孩子,一个人刚开始要学会假装自信,慢慢的就会真的自信起来。当你真的做到自信的时候,你自然就不在乎别人眼里的你到底是怎样的,因为你相信你是最棒的。自信心强大起来可以克服焦点效应,同时解除焦点效应。

    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定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小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子”的美味,充分唤醒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点燃心中那把火,只有孩子提高自我价值存在感,充分肯定自己,才能不再陷入”焦点效应“,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2.采用“奖励递减法”, 达到“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奖励递减法”,顾名思义就是,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当老师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打同学,将他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陶行知在办公室用四颗糖成功让这位同学主动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到,陶行知并没有正面呵斥、指责学生,而是采用反向“奖励递减法”用四颗糖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心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管教孩子可谓是家长最头痛的事情,管轻了孩子不听话,管重了不仅孩子逆反还效果不好。所以,家长可以在“正面难攻”的情况下,善用“逆向思维”,采用“奖励递减法” ,化解了孩子的挫折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达到“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当我们听到他人对自己的优点加以称赞之后,再去接受批评,自然会觉得好受些。正如理发师在替人修面之前,先要涂上一层肥皂一样。所以,在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家长能够在不太可能赞赏孩子的时候去表扬孩子,往往会获得孩子的合作。

    《更好的生活》:用“镜中我效应”解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3.善用“毕马龙效应”,给孩子“正面”的催眠

    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专门找到一批小学生,先测试他们的智商,再随机抽出20%为实验对象,然后对老师称这批学生是天赋秉异的孩子。大约一年后,研究人员再为这些学生测试智商时,发现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毕马龙效应”。这个效应揭示了人们心中的信念对现实生活中行为和实际成果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会在不自觉中接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当我们赞美他人时,受赞美者会因接受到这积极的期望而表现得更好。一个普通人,若是能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认同,那么这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有句老话:谎言说了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其实,这就是常说的心理暗示作用,有科学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可以善用“毕马龙效应”,在言语和行为上有意无意地显现出积极正面的期待,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支持;每一位家长与孩子,其实都可以产生正面的毕马龙效应,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沟通,还可以帮助家长完成自我成长。

    总结一下:

    《更好的生活》中的父亲,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早出晚归家长的缩影,每一位家长脑中都藏着一个梦,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将来让他过上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父亲虽然是偷渡者,但是健康的三观成为了儿子路易斯的最后的保护伞,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卡洛斯以身作则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希望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期望能够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是,再好的教育,再昂贵的补习班,都比不上日常生活中父母所带来的影响。影响到孩子未来成就高低的,其实是父母本身。在这篇文章里,我提供了三个方法:克服“焦点效应”、采用“奖励递减法”、善用“毕马龙效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