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
剧情简介
这是英国快递员留给客户的未送达通知单上的一句话。
同时也是82岁高龄的肯·洛奇带着前往戛纳的电影新作。
在他的电影里看不见大本钟等标志性建筑,就像看法国电影的时候埃菲尔铁塔全程隐身一样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关注工薪阶层的肯·洛奇,一直执着于将最真实的英国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示给全世界。
有多真实呢?比如这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就全线启用非职业演员。
故事的时间线也仅仅是几天而已。
但小小的四口之家却聚集了两种社会群体:最底层的打零工者和最不受关注的青春期孩子。同时四个人中的夫妻和兄妹,又在各自的阵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电影本身以足够震撼和让人难以忘记,或许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哪怕简单看看剧情,也能感受到那份压抑和意外——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英国。
整部电影以爸爸ricky为第一主人公,但他走的每一步都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家庭每个成员的改变和牵制。
ricky来自曼彻斯特,原本是一个努力且生活不错的建筑工人,却因2008年的次贷危机而无法继续贷款买房。于是房子被卖、一家人挤在狭窄的出租屋里,听他说话的意思好像之前还被房东以各种理由撵出去过。
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自己当自己老板”的工作,却又不得不“带车求职”。每天睁眼就带着任务和压力,同时还要对“合作伙伴”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照单全收。
互联网经济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美好。
"但它本身不仅合理规避了在劳工法保护下的雇佣合同等相关问题,令工薪阶层得不到原本最基本的劳工权益保护(最低薪资标准、养老金、节假日和生育假期等等),也通过制订看似诱人实则操作起来十分复杂的奖惩制度来模糊员工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线。
所以电影中的ricky和abby总在超负荷工作。
尤其是ricky,在入行之初被美好的愿景冲昏了头脑。
也在对行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那些可能发生(后面在他身上也基本逐一发生)的意外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一头就扎进这个几乎剥夺他所有陪伴孩子、陪伴家人时间的工作。
更糟糕的情况是,哪怕他在家,镜头里的这位丈夫、父亲大多数时间也都在释放那些在工作中积攒的负能量,家庭矛盾也一触即发——儿子不断旷课逃学,还对老师童鞋发起攻击,沉迷于自己的涂鸦世界不可自拔;女儿从最开始的贴心小棉袄,也变成了后面会藏起车钥匙、撒谎的孩子。
这也是“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的第二层含义——家庭成员之间由于对彼此的忽视,而造成的不可逆的疏离。
妈妈abby是一位护工,就是每天奔波于不同的家庭去照顾不同原因的病人、老人。她为了丈夫能买下货车顺利工作,只好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原来通勤用的小轿车。
护理这种工作本就辛苦又繁琐,而且还特别考验工作者的耐心。现在每天坐公共汽车奔波往返于各个客户之间,妈妈的身心也早就疲惫不堪。
"这份工作更让人心碎的地方在于:哪怕一家人有时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咖喱,也不得不因为突发状况而取消家庭聚餐。后来也只能在同行途中的歌声中,找到美好和温暖。
为了早日偿还货车的贷款和成功换上大房子住,爸爸每天都拼命工作。拼命到什么程度呢?运送途中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全部都在一个瓶子里解决。
但那个瓶子盛放尿液不太合适,就像爸爸将全家人变好的希望全放在这个送货车上一样不合适。
当国内的年轻人还停留在对996闻风丧胆的时候,以这对夫妻为代表的的英国底层的日常却是:
苛刻死板毫无人情味的规章制度,时不时就突然冒出来的怪人怪事,空白的安全保障和朝不保夕的生活维持资本……
尤其abby在公交车站突然情绪爆发泪流满面的那场戏,唯一的观众看起来也像是领低保的流浪人。而那个人所能做的,也只是对她说一句相对暖心有人情味的话而已。
这个家庭中的一对兄妹,则成了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悄然兴起的新群体——“城市留守儿童”。尤其哥哥的偷窃行为,还给爸爸的工作瓶颈打开了阀门。
即便如此,电影结尾的ricky还是选择带着一身伤、在家人的极力劝阻中发动了货车。
《猜火车》中的年轻人尚能说出“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人到中年前途灰暗的ricky却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
结尾的无奈向前和电影开头ricky一往无前“加盟”快递公司遥相呼应。这就是在揭示英国工薪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宿命”:越为了摆脱生活之苦而辛勤工作,就会越容易深陷不幸的泥沼之中。
恰如《偷自行车的人》中那“越努力越不幸”的死循环,一模一样。
就算没有绝对的公平,至少也请给那些难以为继的人们,留一丝活下去的可能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