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万万岁

状态: HD中字

主演: 罗伯·莱纳 迈克尔·麦基恩 克里斯托弗·格斯特 哈里·谢尔 布鲁诺·柯比 小艾德·博格里 比利·克里斯托 安杰丽卡·休斯顿 佛莱德·威拉特 

导演: 罗伯·莱纳

语言: 英语

首播: 1984(美国)

更新: 2024-05-13 10:15

类型: 喜剧片

7.4

非凡线路

  • HD国语
  • 量子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已故英国白人女歌手amy winehouse的传记纪录片《amy》刚获得格莱美最佳音乐纪录片,又在第88届奥斯卡奖中夺得最佳纪录片。音乐题材为什么一直是奥斯卡的心头好?open开腔邀请音乐、电影界大咖共同探讨音乐题材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场大拿:

    @焦思雨:16mins 主唱;

    @warren money:野马现场内容总监 《嘻哈美国》译者;

    @sai:导演;

    @alt-national:电影爱好者;

    @丁勾:乐迷 影迷;

    @green:导演。

    amy的人生就是一场大戏

    @alt-national 在高中时第一次接触到amy,那时候觉得她是自己见过最丑的女歌手,但当在广播中听到《rehab》后,彻底被征服了。amy是一个天才,有着与众不同的解读世界的方式。@summertime 说:“有些创作人是靠理性,细水长流,有些是靠生命力,活生生地去冲撞。 amy活得太投入,吃喝爱情,天生就是不长命的性格。”amy用音乐彻底解剖自己,“是一位人生就是一场大戏的艺术家,” @焦思雨 评价说。

    "

    amy后期的性格转变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和kurt cobain一样,amy深陷单纯想做一个绝世歌手和无奈被无数菲林包围的矛盾中,负担着突然变成一个大明星的无法承受之痛;另一方面跟她的童年经历有关,从小父亲角色的缺位成就了她的一生,也害了她的一生。所以,“说amy早逝的悲剧是渣男导致的很片面,媒体和amy父亲也有很大责任,这正是纪录片《amy》的价值所在,” @alt-national 说。

    在纪录片《amy》中,导演并不忌讳展示amy生活中不堪的一面,甚至是非常私密的片段。比如她小时候婴儿肥的脸以及和姐妹开心大笑的画面。对 @丁勾 来说,amy身前的八卦新闻已是大家很熟悉的事,反而像“爸爸比男友更渣”这样的故事,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而在以真实为原则的纪录片中展现这样的故事,更见导演功力。@warren money 说:“《amy》中大多数的素材都不是导演自己拍摄的,很多都是家庭录像的拼接,看起来影像质量很渣,但是通过导演的努力,成就了一个好故事”。

    今年关于kurt cobain的新纪录片《烦恼的蒙太奇》素材也尤其丰富,展现了太多以前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涅槃的老粉儿,@summertime 说这次看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材都是新的。比如kurt和love洗澡的录影带,以及以小动画方式呈现的kurt的日记。@warren money 说:“《烦恼的蒙太奇》让我重新认识了kurt。”

    音乐和纪录片是天生一对

    近年来,音乐人的纪录电影在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单元频频获奖,如 《寻找小糖人》和《离巨星二十英尺》 连续两届夺魁。相比于《amy》,大家对《寻找小糖人》的评价更高。@焦思雨 说:“喜欢小糖人把主角藏到影片中后段才露出的构思,小糖人开头采访的那几个人,其实一直知道他没有死,但前面的情绪一点也没有穿帮。”

    《寻找小糖人》展现出的剪辑功力尤其值得称道。@warren money 说:“ 纪录片的剪辑,因为没有剧本,所以剪辑师是另一个导演。好的剪辑师可以拯救一个拍坏了的片子。”@焦思雨 提到一个细节:“他站在舞台上唱出第一句,台下观众开始尖叫的瞬间,实在是太震撼。”从导演的层面,@sai 认为《寻找小糖人》更优于《amy》,而天才导演malik bendjelloul因承受不了成名之痛,最终忧郁致死。

    对《离巨星二十英尺》的评价,@丁勾 认为它很现实——“有才华不一定会成功”。而或许是由于人物相对较多的缘故,这部片子没有那么让人震撼。片中有不少大牌背书,但描绘的却是小人物的故事,这点让 @summertime 感动。@warren moneys 说:“大多数的纪录片还是在讲小人物的故事,帮助小人物发出他们的声音。”就像在《anvil》里,slash、slayer、metallica都在为小人物站台。

    为什么近几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特别青睐音乐题材呢?@焦思雨 说这是因为“音乐和纪录片是天生一对”:电影本来就是影音媒体,牛逼的故事+好听的音乐,没有不获奖之理。从拍摄的角度来看,拍什么纪录片都得懂自己要拍摄的题材,音乐更是要求最高的一种题材。@summertime 说:“在很多声画结合的细节上要求非常专业,不仅是音乐文本,还要懂镜头语言,歌词还要跟画面形成关系。”而这些,正好也构成了音乐主题纪录片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声色绝佳,也需要讲好故事

    音乐类型片往往给人一种很自嗨的感觉,仿佛不了解音乐的背景就无法介入欣赏。那么优秀的音乐类型片如何平衡专业听众和普通观众的欣赏矛盾呢?其实绝大多数音乐类型片并不是拍给所谓“专业”的听众看的,它们往往是带门外汉慢慢进入主角的故事。所以,“故事”和“冲突”才是音乐类型电影最重要的元素。

    @焦思雨 强烈推荐《anvil》:“简直是一部重点完全不在音乐上的音乐纪录片,是我这个不爱听金属乐的人最爱的音乐纪录片。”嘉宾们还推荐了《天才之路》《摇滚乐队是怎样炼成的》《石玫瑰再临》《就是这样》《glastonbury》《herbie hancock: possibilities》《daft punk》等多部优秀的音乐类型片。

    虚构类音乐题材电影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追求音乐梦想和励志,哪些电影打破了这个叙事瓶颈?@warren money 说:“《摇滚万万岁》几乎是伪纪录片的开山之作。该片讲述了重金属乐队刺脊(spinal tap)的发展历程。影片上映后,人们纷纷打听那个大牌乐队’刺脊’的消息,以‘刺脊’名义发行的电影原声专辑也销量不俗。其实,这个乐队不过是导演虚构出来的。不过富于戏剧性的是,影片中‘刺脊’乐队成员的扮演者们突发奇想,在现实生活中真的组成了这样一支乐队,不但发行了专辑,还进行巡演。”@alt-national 提到《sound of noise》, 它好像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并不励志。同样并不以励志为主题的还有《once》《钢琴课》《四分钟》等。

    很多国外的大牌导演具有很好的音乐品味和声画表现力。比如大家提到的马丁·斯科塞斯、昆汀、库布里克、贝拉塔尔、塔可夫斯基、科恩兄弟以及黑泽明等。中国内地导演在这方面的表现虽普遍很差,但不乏个别出色的人选: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中使用了久石让的同一段音乐,用得还很合适。@sai 提出“今年徐浩峰《师父》中的配乐声画匹配度很高,能够表现出过招的刀剑交错感、生硬感”。@alt-national 还提到了此前电影里的音乐很火的《夏洛特烦恼》。

    在中国音乐人中,谁的故事最被期待拍摄成电影呢?是“凤凰传奇与中国广场舞”还是“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可能相比他们的音乐,中国音乐人的故事更精彩吧!

    扫描下图二维码,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安装open开腔,就可以搜索关注上方的嘉宾,围观ta参与过的往届讨论哦!

    点击阅读原文按钮,就可以直接观看此话题的现场回顾版

    喜剧片摇滚万万岁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摇滚万万岁高清剧照,摇滚万万岁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