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

状态: HD

主演: 廖有梁 徐林格 陶玉玲 张章 

导演: 王苹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1958(内地)

更新: 2022-11-17 17:27

类型: 电影

7.8

腾讯视频

  • HD
  • 优酷视频

  • 高清
  • 芒果视频

  • HD
  • 剧情简介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有人说一个县能有一个高级文化品牌就足够了,能把它打造精致,那个县的文化声誉就可以名扬世界。我们淮安的邻县是宝应,那里就有一个很美誉的文化品牌,即《柳堡的故事》,对于这部电影,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插曲《九九艳阳天》更是广角流行了六十几年,迄今仍然脍炙人口。

    我曾在宝应读过五年零两个月的初中,从少年起,我就对宝应有所了解。初一时,在校图书室发现一本中篇小说集《柳堡的故事》,作者石言,原来这记述的就是宝应的故事,因为柳堡是宝应东乡的一个公社,我看得如饥似渴。

    当时看这本书,对书中的爱情还只是朦胧理解,因为我爱好写作文,就感到这小说写得很引人入胜,用第一人称手法,通篇是一指导员的叙述和回忆。作品很细致地描写男女主人公很现实而又微妙的心理活动,文笔也多是青春妙语,这就是我初看原作后的文学创作原始萌动。

    而看到这部电影也相对比较早,电影在学校不远的公社操场放映,听说高年级班有两对大男大女就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在校园角落谈起恋爱,同学都议论电影里爱情味很浓,我倒没有感觉到什么,总认为副班长李进并不是那种花心之人。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那是文革期间,《柳堡的故事》停映,虽然没有引起大的批判,但电影中的情爱受到严格禁止,直到文革后百花齐放,我才非常认真地重看了这部电影,才以成熟思维接触和理解这部电影,领悟这部电影成功艺术,才发现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经典。

    我也曾学过一些电影知识,总认为新中国十七年是电影事业的里程碑。因为当年,建国初好多电影文化人都是一些很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们无私地为了祖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建立了功勋。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半个多世纪都经久不衰的好影片,《柳堡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小说《柳堡的故事》作者石言,本身就是新四军一师的一位文化干部,参加过车桥战役和苏中及淮海战役,《柳堡的故事》中的战事是他亲历感受,那位副班长李进原型正是他熟悉的战友,因为那位战士在江南征战时曾和他叙述过自己在宝应农村发生过的战斗爱情。只是那位战士后来牺牲了,石言曾含泪想把故事按事实写到结尾。但他还是很勇敢地以团圆谢幕,那就是光明的战斗生活篇章,正是战斗爱情美好的追溯和回忆。后来,胡石言(笔名“石言”)成为了我们江苏的作协主席,是我多年崇拜的著名作家之一。

    而《柳堡的故事》电影文学编剧署名是石言和黄宗江,黄宗江曾是黄氏文化兄妹的老大,作家兼演员出生的黄宗英老师是我见过的著名艺术家,细腻笔触的散文创作风格曾大大影响了我。而黄宗江更是电影文化界的奇才,是中国电影表演四大名丑之一,编剧《海魂》《农奴》两部获国际大奖。因为剧本根据小说改编,也就形成了两个人的合作,电影文学架构基本是小说原作风格,注重写意,属于多场景的散文特征,加上胡石言原农村风情表现也很是到位,增加了剧情色彩,形成了百年经典的基础。

    《柳堡的故事》的导演更是著名,是新中国第一代最优秀的电影女导演王苹,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战斗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又在一九五七年成功拍摄了《柳堡的故事》。这虽然也属战斗题材,却充满了很鲜明而又很人性的爱情,被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风帆点点、风车翩翩飘逸的水乡风景映衬得无限美好,如诗如画,生活如歌。再加上《九九艳阳天》插曲的点缀,胜似江南之美。这种生态艺术大胆的设置,是一九五七特殊反右时期的一个挑战,让我们看到王苹导演的伟大。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九九艳阳天》曲作者高如星是来自山西民歌之乡的音乐骄子。原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民歌专家南闸民歌的导师程茹辛先生,和高如星老师既是战友也是音乐同道。高如星曾邀请程老走了一次高邮宝应的里下河水乡,这里乡土民歌本身就特别密集。他们在采访中发现这里情歌小调多过于缠绵,与带点节奏感的战斗爱情不太合拍。于是高如星调度了山西民歌和东北送郎调的旋律,添加水乡情歌的韵味,很自由酣畅,形成中国汉族地区广大地域民歌的共有旋律,这种创作意境显得“鹤立鸡群”,这也就是能够在全国流传六十几年的重要原因。很可惜,文革中高如星不幸罹难,享年只有四十岁。

    《九九艳阳天》成了新中国一首很权威的经典歌曲,同时也成了宝应水乡民歌的经典代表作。至于后来宝应人创意的《又是九九艳阳天》,那就相形见绌了,与原曲落差太大,也显得很是勉强而又寡味,所以模仿经典并不是优秀的创作方法,因为后来作者毕竟追随不到那个高度。

    至于这部电影的演员也都是精兵强将,镇江籍贯的陶玉玲,是那个年代乡村姑娘追随形象的美人儿,独辫子加留海、柳叶眉、丹凤眼、甜酒窝,表现了朴素自然的乡村美女形象,特别讨人喜欢,难怪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要认她为干女儿。但二妹子并不是影片中第一主角,第一主角是演副班长李进的廖有梁,这位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英俊、腼腆、天真而又心胸开阔,他并没有一味沉醉在初恋中不可自拔。他的表演又离不开小马的陪衬,这两个演员给观众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至于影片中指导员、四班长、小牛、田老头等虽不是主要角色,但都很有个性,表演也很是到位,就连那些群众演员后来都是一些电影中的主要演员。这可是一个强大的阵容,难怪成为世纪经典。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我看过这部电影以后,产生了对柳堡的向往,当时特地乘下河小轮船去了柳堡水乡。那一年,小轮船就在电影画面那条河上穿梭而过,平水面的木桥很少,拱桥处轮船放慢,小心翼翼尽量减少与桥边砖石的碰撞。不高的人行河堤,让我联想到部队行军的匆忙,那些草屋多是元宝翘的吉祥,只有那婆娑的杨柳还像村姑一样美丽缠绵而多情,给我一种白马湖水乡不一样的美感,更让我感受到早年柳堡故事鱼水情义的温暖。

    电影《柳堡的故事》是宝应水乡文化特有的宝贵名片,也是我们家乡的文化骄傲。它能够突破各个不同时代风风雨雨的侵蚀仍然经典流传,很值得家乡人将这资源努力进行保护、推介、传承,特别是这突破世纪的经典艺术境界更是推进水乡文化发展的动力。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岁月总是旁若无人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多少年来我对柳堡的关注似乎只留下一点故事的遗存,因为我很难再走到那个水乡小镇。我把这篇文稿发给宝应的文友,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原文联主席何开文及原柳堡文化站长房殿宏两位先生的信息。原来十年前这里又拍过《柳堡女人们》电影,主要是表现二妹子和副班长后代女民兵的现代故事,何先生是编剧之一。这说明宝应当地和当代传媒一直在尽力打造这耀眼的品牌名片,听说柳堡地方也有了当年故事的景点。这些是不是就是传承地方传统名片的极点呢?我总感到这种推介传播力度还不够,光靠二妹子班意境似乎还未达到经典艺术的制高点。

    当年《柳堡的故事》有战斗爱情的纯洁,有军民鱼水的率真,有女性挑战的勇敢,有水韵精致的天然,有民间歌谣的飘逸,有完美人性的礼赞。这是电影百年的经典艺术,超越它不太容易,相信有这样一个品牌基地,会把宝应水乡文化抬向更高的高度,祝福《柳堡的故事》以更美的精彩走进我党更加辉煌的第二个百年。


    《柳堡的故事》与宝应水乡文化"

    金矿(右)与原柳堡文化站长房殿宏


    来源:淮上会

    作者:金矿

    编辑:寒冰

    电影柳堡的故事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柳堡的故事高清剧照,柳堡的故事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