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侯孝贤说:我的电影不讲故事情节,不要戏剧化,我只拍自己喜欢拍的东西。如果说《童年往事》是侯孝贤的自传体电影,那么《风柜来的人》就是他半自传体电影,看世界的态度就是他拍电影的方法。
一
侯孝贤1947生于广东梅县,年幼移居台湾,少年时期经历了父母病逝,混迹帮派,联考失败后入伍服兵役。在台湾的生活,让他感觉与本地人不一样,可能就是这种不一样,在他的电影中,观众会听到各种方言。
为什么说侯孝贤是大师级的电影导演?结合他的经历和台湾的发展,看看他拍的电影,他的电影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观众从他的电影看到悲情,也看到感动。那些一开始看不明白的电影,多看几次,心里的喜爱就多几分。
其中1983年拍摄《风柜来的人》看的人少,资源也少,评价低于《童年往事》,但这部电影是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部分题材来自侯孝贤自己和朋友们的经验。
"他青少年时期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就是他日后的创作和人生道路。
《风柜来的人》拍的好吗?拍的好,因为真实感。
风柜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电影中的阿清有着侯孝贤的影子,他与三两好友生活在风柜,地方小,一条街随便走走就到了头,天天享受这海风的吹佛。
风柜被海浪、盐碱、大风、烈日日日侵蚀,和北边的鹿港隔海相望。他们年纪轻轻不好好读书,撞球、偷进电影院、打架,一天到晚混日子,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哪,就想着哪天当兵了再说吧。
三个好友经常闹事,风柜是待不下去了,筹划着找点事情做。阿荣的姐姐在高雄,三人从风柜投奔到高雄,想进厂里打工,眼前的高楼大厦,让他们向往也迷茫。人在“移动”起来后,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曾经的好伙伴,也走上了不同的选择道路,阿清仍选择在电子厂打工,坚持学习日语,阿荣觉得卖磁带来钱快,也赚的更多。
"电影画面多以中、远景镜头为准,这是侯孝贤的尝试,也是这部电影让他明白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侯孝贤曾多次提到沈从文,提到《从文自传》。他说:读完《从文自传》我很感动,书中客观而不夸大的观点让人感觉,阳光底下再悲伤、再恐怖的事情,都能以人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把它包容。他说:我突然发现看待世界的角度还有这么多,视野还有这么广。
他虽然描绘的是自己的经验和成长,但他是以一种非常冷静、远距离的角度在观看。
当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离开,少年的阿清也在慢慢走出青春的迷阵。这种青春在侯孝贤的镜头下,有种平静的力量。从平静大海到噪杂人群,独特的现实视野,中、远镜头的大量运用,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台词对白,除了青春的荷尔蒙,一切都是淡淡却也无可奈何的感觉,给人一种直指人心的荒芜感,缓慢的节奏,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二
有评论家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它走进你的,例如那些塞给你的快餐,想要赚你钱的电影,它们向你献媚,带着目的走近你。而有些东西,比如剧院里的交响乐,博物馆里的毕加索,是需要你走近它的,你不走近它一点,也无损于它的价值,而如果你愿意走近它,你会得到启迪和享受。
侯孝贤的电影就是需要主动走近的,慢慢的看他的电影就会变成一种享受。
说看不懂《风柜来的人》,其实是不了解现实中的侯孝贤。
电影中有几幕印象深刻,这些镜头侯孝贤是怎么想到呢?初看也许觉得怪异,可了解背后的故事后,却看出满满的诚意。
一 电影中阿清的父亲,一出场就是一个傻子的状态,头上一个大凹坑,需要人照顾,夏日炎炎,坐在阳光下,都不知道移动椅子,还需要人喂饭,生活不能自理。阿清对父亲不耐烦,甚至有一次喂稀饭,导致父亲呛到,还被母亲责骂。而父亲逝世后,在他的回忆中,儿时记忆父亲特别勇敢,棒球打的好,还打死过蛇,父亲的形象是高大、勇猛的。
电影中父亲最后生病的形象(头部受伤,凹进去一部分),就是侯孝贤结合陈坤厚的一个朋友头部受伤的样子和自己记忆中一个小朋友被棒球打到头的受伤,两者加在一起,才出现了父亲的这个定位。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的过程,成长的经验,慢慢放在电影里,往真实上走。
二 电影中母亲基本就没有好好看过阿清,感觉这个孩子坏透了,除了打架闹事,没有干过人事,一天到晚让家人操心。而剧中很少出现的大哥(当教师)却总是被母亲温柔相待,大哥说什么,做什么,母亲都觉得欣慰。一个细节展示出来的,哥哥腰部受伤,母亲轻轻上药。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做饭将菜刀扔向他,吃饭时,姐姐对他的教育,他站起来摔碗都是现实中,侯孝贤经历过的。
侯孝贤说,其实小时候的生活,不自觉地有一个直觉,就是世界观,从家庭延伸出去的。我从小喜欢往外逃,因为家里有一种气氛,感觉母亲很愁苦。
《风柜来的人》有一幕母亲丢菜刀,那是我小时候的经验,榻榻米房间,她在厨房做菜,炒炒,就这样刀子向我丢过来,哗!一块白色的肉,没有血,因为小腿肚这边血管很少,白白的。这记忆忘了,直到我念大学的时候这记忆才找回来。所以在那种气氛之下,我一天到晚爬树什么都来,是一种逃避;从小对人的世界已经有一种主观了,悲伤的,所以,我的片子后面都有一种苍凉,或者悲情。
拍自己成长背景的时候,就会开始要求写实,无意中就往那方向走,那种味道,是个人的味道,开始成熟。
"在电影中,三个少年出到高雄这样的大都市,阿荣的姐姐好心给1000元让他们出去看看电影。出门就被别人嘴里的“大银幕、彩色、很好玩”的电影忽悠到一座无人的烂尾楼里,还在11楼。爬上去一看,什么都没有,才发现被骗,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高雄的城市美景,真的是“大银幕、彩色的”。
这一幕是整部电影中,让人觉得最舒服、最搞笑的,人生也是在那一刻,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那条道路就像阿清给家人写信,刚写开头就撕掉,来回折腾,像纸上那个死掉的干瘪虫子,这种感觉就是他们看着眼前的雨,不知所措,而它下的那么热烈。青春就这样要溜走。
三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是好电影呢?最起码《风柜来的人》一开始,不觉得是好电影。杂乱的环境,打打杀杀,一群小混混一样的人,连只鸡也杀不好,对着女孩子,想尽办法搭讪,献殷勤,还总是骚动的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
观看侯孝贤的电影越多,对他个人了解的越多,越是佩服他。看镜头,听配乐,分析人物关系,了解时代背景,看的越多就越发爱他,越觉得这些电影好看。
这感觉就如贾樟柯对他的评价,在贾樟柯眼里,侯孝贤对他的影响深远,或者说是颠覆性的。
贾樟柯说看《风柜来的人》的时候,感觉这些台湾青年长着跟他山西老家朋友一样的脸,他们跑到海边背对着汹涌的海浪跳着骚动的舞蹈,一下觉得自己离他们好近,就像县城里面的那些兄弟。
他们扛着行李离乡背井去了高雄,一进城就被骗上烂尾楼看电影,这里没有电影也没有浪漫的故事,透过宽银幕一样的窗户眺望高雄,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未来。
因为《风柜来的人》,让贾樟柯对电影获得新的认识,1997年他回到故乡拍了处女作《小武》,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方法看世界。
有多少人是因为侯孝贤走上了电影的道路呢?又有多少电影人深受侯孝贤镜头语言、拍摄风格的影响呢?
台湾电影最高的成就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关注家庭与个体,窥视整个社会。侯孝贤就为这最高成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光。
也许正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侯孝贤电影的意义不只在于它们本身所描绘的光影世界,此世界还化成灵感的原料而点燃很多人对电影的追求,改变许多其他导演对电影的看法,从而改变华语电影的面貌。
剧情片风柜来的人全集高清观看由3k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风柜来的人高清剧照,风柜来的人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3k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