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堕落

状态: HD中字

主演: 蒂莫西·赫顿 大卫·斯特雷泽恩 莉莉·索博斯基 安东尼·麦凯 比尔·萨奇 阿祖拉·斯凯 詹姆斯·托根 比尔·斯米托洛维奇 莫里·柴金 约瑟夫·莱尔·泰勒  

导演: Terry Green

语言: 英语

首播: 2006(美国)

更新: 2024-05-21 13:40

类型: 剧情片

7.9

非凡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

    说起今年最炙手可热的科幻力作,不得不提在豆瓣网上24万网友已看、均分9.1的硬核科幻短片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其中,打响头炮的第一集改编自英国科幻作家彼得·汉密尔顿的同名小说,而彼得·汉密尔顿也正是文景新书《圣天秤星》的作者。

    "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集《桑尼的优势》剧照

    彼得·汉密尔顿曾荣获英伦科幻奖,他擅写长篇,作品以宏大的宇宙架构、浩繁的人物谱系、酣畅的阅读感著称,小说常被归于“太空歌剧”一栏,汉密尔顿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最受欢迎的太空歌剧作家之一。

    "《圣天秤星》就是一个有着浓烈推理、悬疑色彩的太空歌剧故事,在(距今并不远的)22世纪,克隆技术与虫洞技术飞速发展,星际探险时代来临,移民外星球成为可能,一切看似尽善尽美。但位于通往圣天秤星的通道这头的地球城市上发生的血腥谋杀案却击破了这般安宁的假象。地球上,克隆人无法辨识自己惨死的手足;外太空,难以解释的沾斯潮吞噬一个个宜居的星球。当猝不及防的暗杀指向圣天秤星已经尘封的旧案,这块星系中尚且太平的土壤是否也将被摇撼?

    科技之巅,大道尽头,地方警局、异种情报局以及星际企业的安全部门纷纷派出各自的精英,与特赦出狱的神秘少女安杰拉一起,组成探勘队,太空殖民的危机一触即发,两座家园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

    这样以太空为背景的战争+动作+悬疑片,再混杂一些浪漫和英雄主义的元素,可说是集爽文之大成,是让人看到停不下来的科幻小说没错了。哪怕对科幻不甚了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发现乐趣,有豆瓣网友评论道:“作为对科幻几乎一无所知的科幻阅读婴幼儿,我是把这部作品当惊悚悬疑看的。紧张处紧张到令人感觉不到大部头的厚度和长度。”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太空歌剧”(space opera)呢?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还可以试读《圣天秤星》精彩章节哦!

    什么是太空歌剧(space opera)?

    有哪些代表作品?

    王澍/撰

    发表于知乎网,文景获授权转发,有删改。

    太空歌剧这个题材有非常纠结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不知道“太空歌剧”这个词在科幻史的早期是一个完全贬义的词汇吧。

    首先,太空歌剧这个译名就有问题,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但opera这个词在这里根本和歌剧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歌剧派电影这个翻译是准确表达意思的话,那么这类电影显然和太空歌剧是没什么关系的。)space opera中的opera,对应于horse opera(西部片)和soap opera(肥皂剧),没有什么古典含义,直译就是“太空剧”“太空片”。

    " 图片来源:enclavepublishing.com

    考察一下西部片的通俗典型,那就是英雄好汉冲入荒野小镇,biubiubiu + 快意恩仇+抱得美人归等等模式;肥皂剧大概就是冗长啰嗦的家庭剧……所以早期space opera就是烂俗科幻的代名词。

    1941年,还仅仅是个科幻忠实粉的wilson tucker提出了这一名词,由于当时美国流行的系列广播剧被称作soap opera,荒野西部的故事叫horse opera,于是借用了这个名词。tucker将space opera的作品属性定义为hacky, grinding, stinking, outworn, spaceship yarn ,即“肮脏的、刺耳的、讨厌的、陈腐的、太空船故事”……(其实就是堆叠贬义词)指space opera大多是将西部片情节套过去,弄一个shoot 'em up的故事完事儿。

    " 图片来源:bestsciencefictionbooks.com

    继续陈年历史,在“二战”后的第二个十年,1959年的第二版fancyclopedia是这么定义的:

    (塔克)“太空歌剧”就是陈腐的科幻故事、精心打扮的西部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参照了西部枪战片之谓“西部片”(horse opera)、电视广播节目之谓“肥皂剧”(soap opera)。当然,一些太空歌剧比其他的更粗糙地显露了它们的本质,例如《太空英雄》(captain video)的画面就是原创的太空场景与老西部电影的镜头的混合。特里·卡尔(terry carr)曾发掘了一套《西部太空漫画》,书中一个名叫斯伯斯·杰克逊的人物与他的“太空义警”在一个未来感的西部环境下冒险,而年代悠久的战前《星球漫画》(planet comics)则会时不时地刊登一篇关于《第五火星骑兵》(the fifth lancers)及其与反叛部落士兵斗争的文章。

    "图片来源:theportalist.com

    直到70年代末之前,这样的定义都是主流。所以最初的“基地三部曲”(1951—1953,《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以及其他很多著名作品实际上是被“追封”成太空歌剧的。要是阿西莫夫在50年代听到有人说《基地》是太空歌剧的话可能要气个半死。

    事情在60年代出现了一点点转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是谁开始将e.e.smith的作品“云雀系列”称作space opera(doc smith本人亦在后来被称作太空歌剧之父)。这是头一次space opera作为正面词汇登上历史舞台。

    在doc smith的微光闪耀下,大背景仍然是一片黑暗。1974年,在brian aldiss(两座雨果奖、一座星云奖获得者,库布里克遗作《人工智能》的创意者)的声望几乎到达顶峰的时候,他编辑了一本也叫space opera的选集:

    "

    在这部选集里,aldiss表达了他对于space opera的看法:space opera生在低俗杂志中,长在低俗杂志中,也将死在低俗杂志中。

    所有这一切,在7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巨大变革。lester del rey是这一变革的先锋。在70年代中后期,他的出版公司del rey books再版了许多leigh brackett(科幻作家、编剧,遗作《帝国反击战》)的早期作品,并用space opera 这个名词来赞誉这些作品。

    "

    judy-lynn del rey、lester del rey夫妇

    这种改变的发生是在所谓“新浪潮科幻”(1960年代—1970年代,new wave science fiction)之后的产物,显然新浪潮科幻的取名是出自同名法国电影革命,不过除了名字之外二者没太大相关性。新浪潮科幻讲究的是在科幻作品中用“文学性”压倒想象力(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非常“软”~)。但实际中这种倾向造成了科幻作品中的科幻成分边缘化,仅仅成为一种装饰,像披着狼皮的羊(无误)。

    为了回归科幻作品的本源,纠正这种不良倾向,lester del ray和他夫人judy-lynn(科幻编辑,1986年追授雨果奖)努力将space opera这一名词和科幻作品的非文学性、娱乐性绑在一起,靠构造和想象来支撑作品。(所以space opera在这里和现在也还是有所区别的)他们在各种公开场合宣扬space opera的新概念(当然实际上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出版物造名词营销),最终改变了整个定义。

    这一改变在1977年达到了巅峰。这一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友情提醒,电影版其实是在小说版出版之后才上映的。(小说版里更有在当时十分先进的名词……)

    " 图片来源:goombastomp.com

    当代的space opera,被重新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作品:

    • 大尺度,舞台常常布置在深空中

    • 富有戏剧性的剧情

    • 浪漫倾向

    • 英雄式的主角,主线中藏着一环套一环的阴谋

    • 优美的文字(借用各种文体,富于诗歌等抒情)

    • 常常以战争、军事行动、星际犯罪等作为背景

    剩下的部分就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大批优秀的作家沿着前人的足迹,开创了当代space opera的道路。

    从1982年开始,space opera几乎统治了科幻界十余年。且看雨果奖、星云奖最佳长篇得主们(粗体表示space opera,当然这些都是space opera的代表作品;注明中文的都出版过简体中文,其实中文圈也很注意翻译space opera的):

    年份 | 雨果奖 | 星云奖

    1982 | downbelow station| the claw of the conciliator

    1983 | foundation's edge(基地边缘)| no enemy but time

    1984 | startide rising (星潮汹涌) |startide rising

    1985 | neuromancer(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

    1986 | ender's game(安德的游戏) | ender's game(卡德两联霸!)

    1987 | speaker for the dead (死者代言人) |speaker for the dead

    1988 | the uplift war(提升之战) | the falling woman

    1989 | cyteen | falling free

    1990 | hyperion(海伯利安) |the healer's war

    1991 | the vor game(贵族们的游戏) | tehanu (地海孤雏)

    1992 | barrayar(贝拉亚) | stations of the tide

    1993 | a fire upon the deep(深渊上的火)doomsday book (末日之书) |doomsday book

    1994 | green mars (绿火星) |red mars(红火星)

    1995 | mirror dance (镜舞) |moving mars

    1996 | the diamond age|the terminal experiment (终极实验)

    1997 | blue mars(蓝火星) |slow river

    1998 | forever peace (永远的和平) | the moon and the sun

    1999 | to say nothing of the dog|forever peace

    2000 | a deepness in the sky(天渊) | parable of the talents

    2001 |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雨果奖的堕落就是这一年开始的) |darwin's radio (达尔文电波)

    2002 | american gods (美国众神) |the quantum rose

    2003 |hominids(原始人类) |american gods

    2004 | paladin of souls|speed of dark

    2005 | 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paladin of souls

    2006 | spin (时间回旋) |camouflage

    2007 | rainbows end(彩虹尽头) |seeker(探寻者)

    2008 |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2009 | the graveyard book (坟场之书) |powers

    2010 | the windup girl (发条女孩) the city & the city |the windup girl

    2011 | blackout/all clear | blackout/all clear

    2012 | among others|among others

    2013 | redshirts(红杉) |2312

    2014 | ancillary justice|ancillary justice

    以上获奖作其实也比较单一,大概是这么几个系列(“基地”系列就不用说了吧):

    “安德的游戏系列”

    "

    1986—1987两联霸,双奖长篇垄断,至今未有敌手。这个系列的xenocide,ender's shadow,shadow of the hegemon三部也有过中文版,分别译作《外星屠异》《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外星屠异》是接着《死者代言人》的;《安德的影子》讲的是小豆子的出身和在战斗学校的故事;《霸主的影子》是豆子、佩特拉等人回到地球后的事情,以及彼得是如何当上霸主的。(都是我瞎说的,十年前看的了。)

    “迈尔斯系列”

    "

    就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过的“迈尔斯系列”,拿其中主角当系列名。《贵族们的游戏》《贝拉亚》《镜舞》都是这个系列的。这个系列砍下的星云雨果一大坨,三座雨果一座星云最佳长篇,一座雨果和一座星云最佳中长篇,提名数大概比获奖数还要多一倍。这个系列实在太多了,快20本,知乎答题栏太小写不下我的介绍……

    “提升系列”

    "

    《星潮汹涌》《提升之战》,都是这个背景下的。

    “海伯利安四部曲”

    "

    丹·西蒙斯献给伟大的英国诗人济慈的不朽之作。系列第一部《海伯利安》是科幻史的璀璨明星,全书模仿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七位主角分述自己的故事组成全书。我说不清这部书的感受具体是什么,只是觉得回味无穷。前两部《海伯利安》和《海伯利安的陨落》是时间上连贯的故事,后两部《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崛起》发生在《海伯利安》后两百多年。

    另外,《深渊上的火》《天渊》是一个系列的。

    "

    其他值得一提的:

    《光逝》(dying of the light

    "

    1978年雨果长篇提名《光逝》(dying of the light)(马丁得不了雨果奖长篇的宿命就源于此啊,大概等七部啥啥啥之歌出完了才能有个安慰奖)。书名取自威尔士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名句。知乎那么多“冰火”粉,居然到了space opera没人提这个,《光逝》和《热夜之梦》才是马丁代表作啊。

    《光逝》是马丁的长篇处女作,著名设定“一千个世界”中的排头兵。《光逝》的故事几乎是个悲剧,用书中一段非常浪漫的铭文即可管中窥豹:“记忆送抵,我即前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顺带一提,d&d中著名的星界旅者吉斯洋基人的名字也是出自本书。

    《千年战争》(the forever war

    "

    1975年星云奖、1976年雨果奖长篇得主。描写了一名人类战士在千年的时光中穿越各个星系战斗、最终和等待了他数百年的伴侣相会的故事。叙事非常流畅,读起来很爽。本书和1998年雨果得主是一个人的作品,只不过《永远的和平》不是space opera,1999年出版的forever free是本书续作。另有消息称近几年雷德利·斯科特正在试图将此作搬上银幕,诸君可以搜搜看。

    arcot, morey & wade,1930—1932

    稍稍入了门的科幻读者应该都听过约翰·坎贝尔的名号吧。《惊奇》杂志主编,引领阿西、海因、阿瑟等一帮人开创科幻黄金时代的巨头。喏,这就是他作为写手的代表作了。

    《群星,我的归宿》(the stars my destination),1956
    "

    这部大概也不用多说,大家都叫他科幻版《基督山伯爵》。作者引入了在50年代还是新奇点子的“思动”技术,构造了一个可以瞬移的世界,而思动的能力源于所谓“灵能”,这个词的原文是psionics。(tassadar:吃我psionic storm啦。)

    “沙丘系列”(dune saga),1965—2014

    什么,到2014?后面一大坨是赫伯特的小子写的啦。

    "

    1965年出版的《沙丘》拿到了1966年的长篇双奖,由于1966年才有星云奖,所以《沙丘》是第一个双奖得主。为了写成《沙丘》,作者在俄勒冈州的佛罗伦萨调研了五年生态环境,甫一出版就大获欢迎。沙丘系列对科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1984年怒黑了一把大卫·林奇;1992年出品,被尊为rts游戏鼻祖的《沙丘2》。

    中文版出版过系列前三部:《沙丘》(dune)、《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

    最后,在进入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后,科幻作品的种类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而且大众的口味看多了也会腻,所以space opera没有延续那种统治性的地位,但每个科幻读者大概都记得“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吧。

    圣天秤星

    [英]彼得·汉密尔顿 著

    段宗忱 译

    剧情片天使的堕落全集高清观看由3k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天使的堕落高清剧照,天使的堕落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3k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