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恐龙文艺复兴
主条目:恐龙文艺复兴
开始于60年代后期的恐龙文艺复兴,对于恐龙的生理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科学革命始于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发现恐爪龙是种活跃的掠食者,而且可能是种恒温动物,与过去所认定的恐龙是种慵懒的变温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古脊椎动物学界开始热烈争论恐龙的相关学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显学。目前的主要新化石挖掘处,多是在过去没被探索过的区域,例如:印度、南美洲、马达加斯加、南极洲、尤其是中国,大部分的新发现有羽毛恐龙多出自于中国。亲缘分支分类法是以不同生物的特征来确定彼此关系,也成功地应用在恐龙的分类上。亲缘分支分类法与其他现代科学方法,有助于解决不完整、破碎化石所产生的许多疑点。
大众文化
对于人类而言,恐龙是种充满神秘感的巨大生物。因此恐龙已成为大众文化与媒体的一部分。在恐龙被正式科学叙述后30年,伦敦水晶宫公园就建立了数座恐龙雕像,将恐龙重建为类似蜥蜴的大型四足动物。这些雕像在一般大众间造成轰动,当时也有贩售小型模型,这是最早的周边商品之一。自水晶宫公园之后,世界各地的公园与博物馆多有恐龙展览,这些展览更使当时大众增加对恐龙的兴趣。大众对于恐龙的兴趣有助于恐龙科学的发展。博物馆之间的竞争,使马什与科普间的化石战争激烈化,两人极力发现更多、更奇特的化石,这有具于19世纪后期古生物学的发展。从查尔斯·耐特(charlesr. knight)的一系列恐龙绘画可以看出,在19世纪后期,恐龙已被视为活跃的动物。耐特的绘画也可看出,当时古生物学界已将部份恐龙视为二足动物,采取尾巴拖曳在地表的三脚架步态。
首次提到恐龙的文学作品是查尔斯·狄更斯在1852年出版的《荒凉山庄》,该小说的开场提到了斑龙。恐龙还出现在许多奇幻小说中,著名的有: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在1912年出版的《失落的世界》、麦克·克莱顿在1990年出版的《侏罗纪公园》,两者都曾被改编为电影。一些古生物学家出版的大众恐龙读物,则使一般大众对恐龙、科学产生兴趣,尤其是儿童。
恐龙常是电影与动画电影的主题之一。
恐龙出现于电影中,最早可追溯到1914年的动画电影《恐龙葛蒂》,以及同年的《brute force》,后者更首次创造出恐龙与原始人类打斗的场景。在早期电影中,与恐龙有关的最著名电影分别为:1925年的《失落的世界》、以及1933年的《金刚》,后者因暴龙与金刚打斗的场景而出名,并采用了模型、单格拍摄、接画、背景拍摄…等多种特殊效果。其后,恐龙多次成为怪兽电影的题材,例如:1953年的《原子怪兽》、1956年的《荒山大贼王》、1966年的《大洪荒》、1969年的《暴龙关吉》。自1954年开始的日本电影《哥吉拉》与其后续作品,其怪兽哥吉拉即是参考暴龙、禽龙、剑龙等恐龙创造出来。另外,恐龙也出现在1940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幻想曲》的“春之祭”段落。
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是近年最具影响力的恐龙电影,曾位居最高电影票房榜首达四年之久,并在电脑绘图技术有重大突破;与系列作品将一些70年代以来的新假设、发现,透过电影传播给一般大众,例如:活跃的形象、二足恐龙与翼龙的与正确步态、某些恐龙可能是高智商与群居的动物、比暴龙更大型的棘龙……。近年以恐龙为主题的电影或动画电影,另有《历险小恐龙》、《恐龙》。
拜先进的电脑绘图技术与降低的成本所赐,近年有许多讨论恐龙或史前生物的电视节目,例如:《与恐龙共舞》、《恐龙纪元》、《恐龙凶面目》、《恐龙星球》、《史前公园》、《与巨兽共舞》、以及《海底霸王》。恐龙还出现在许多儿童节目或动画中,例如:《摩登原始人》、《金刚战士》、《小博士邦尼》……。恐龙也成为众多商品、玩具、电玩游戏的主题之一。
一个19世纪的斑龙雕像,位于伦敦水晶宫公园
(完结)
老朋友请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龙世界。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恐龙世界”或“dinoshijie”来关注我们,了解恐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