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在众多灾难题材的作品中,我总是被那些直面巨大灾难的眼神所吸引。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不仅是地震本身带来的破坏,还引发了海啸,吞噬了福岛核电站。在《核灾日月》这部netflix日剧中,我们被带回到那场核事故的中心点,目睹这场风暴如何悄然无声地将人类推向灾难的边缘。
"《核灾日月》剧照 来源netfix尽管地震已经过去十多年,但那场地震的影响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日本影视作品至今仍在处理着当年留下的地震遗绪,无论是近年受欢迎的《浅田家!》、《铃芽之旅》,还是虽然不以此为主背景但却仍存在感的《初恋》,地震都成为许多作品中剧情的转折点。虽然破坏可以重建,但对社会的影响却丝毫不因时间而递减,反而逐渐发酵。
"相比之下,《核灾日月》显得与众不同。与其渲染情感,它更注重还原真实,并借助重建场景来增强真实感。此外,“时间感”是该剧的一个重要元素,从英文片名“the days”便可窥见一斑。对于翻拍灾难的影视作品来说,时间的存在除了给予观众锚点外,也是营造悬疑氛围的方式。《核灾日月》的起始点选择在那场地震发生前的不久,但并未回溯太久,仍在首集开篇直接处理这场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引发的核电站危机。
"《核灾日月》剧照 来源netfix即使没有时刻标记清晰的时间点,但通过背景中偶尔出现的时钟或隐藏在对话中的暗示,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同时,作品通过降低画面色彩饱和度和亮度,以及加入惊悚片风格的细节(如地上的死鱼和熔化的鞋印),在不脱离现实基调的基础上,加入了戏剧性元素。第一集中两位员工在维修装置时遭遇海啸溺水的画面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剧中,当上级长官问及如何处理时,厂长只能措手不及地回答:“翻遍了核电站的手册也没有解决方案。”这或许是《核灾日月》中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句台词。
"《核灾日月》剧照 来源netfix面对海啸和厂内停电等前所未有的紧急情况,这些在过去紧急训练中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使一切危机变得史无前例。正如核能被发明出来后,人们沾沾自喜地称赞其清洁高效,却高估了自己的知识并低估了核能真正具备的力量,最终导致了无法承受的灾难后果。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只会给出空泛理论的核电专家,当面对核心问题时却总是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这确实讽刺了官僚和官员的无能。然而,“不知道”看似笨拙,但这不正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和无知吗?
十年前的核事故使得世界开始反思核能的安全性,《核灾日月》则再次强调了当年人类在危机处理中是如何失去主动权的——甚至从未获得过主导权。在连续的未知中求生,即使最后核电站事故被控制住,也并非人类的功劳,而是失控的核反应堆“莫名其妙地”恢复了平静,因此最坏的结果“莫名其妙地”没有发生。人类并未战胜这场灾难,而是侥幸地被放过了。
在《核灾日月》中,吉田昌郎厂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他是福岛核事故中的核心人物之一,由新科坎城影帝役所广司饰演。他的危机应对贯穿全剧,从首相到现场员工都展现了他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处理方式。尽管肩负责任重大,厂长的情绪在剧中很少流露出来。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更加明确地刻画了角色的人性。《核灾日月》改编自《吉田的证词》、《福岛核事故调查报告书》和《见过死亡深渊的人》三部文本。因此,《核灾日月》不仅充满了事件细节的角色感受也相当立体。例如那些恐惧、担忧和纠结都使戏剧不仅限于“记录”,还增加了微妙的人性刻画。
"《核灾日月》剧照 来源netfix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不是核能专家但我们仍然可以欣赏这部剧的魅力所在。那么,《核灾日月》除了事件发生的细节之外还给了我们什么?引用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是不是在某个地方走错了路还是这是注定要发生的?”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谦逊的重要性。《核灾日月》通过引人深思的故事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