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电影扫地僧/挖啥呢:奚牧凉
公众号:washane
考古文博圈里的朋友戏说,《新木乃伊》是一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电影。通过让木乃伊重生,讲一个带有科幻、冒险、惊悚、特技元素的故事,这种思路1999年开始的《木乃伊》三部曲已经成功过一回了。于是在这个大ip时代,今年环球影业“旧瓶装新酒”,重新出发《新木乃伊》系列,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木乃伊》,肯定和看时装片不同,谁要是信以为真,谁就天真了;我相信,没人是会真的相信木乃伊可以复活,然后作恶一方的吧?但问题是,电影和现实还是难免有些交界处,尤其是今年的《木乃伊》时空背景又被放在当代,有些剧情潜移默化间,就可能会在观众脑海中烙下印记。
道貌岸然的阿汤哥
阿汤哥饰演的男主角,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珍贵文物的自由解放者”,但实际上显而易见,他就是“珍贵文物的卑劣掠夺者”。倒是安娜贝拉·沃丽丝饰演的女主角比较诡异,她自称“博士”,会讲阿汤哥听不下去的“考古术语”,还自言自己的母亲是考古学家,证明母亲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是她的梦想;在看到木乃伊后,她也是第一时间摆出研究的架势,打开录像设备描述她发现的地下空间。于是由此能不能推断出,她就是“考古学家”呢?电影到最后,也没有明说。
不过阿汤哥你真不会体贴妹子,在水里的时候扔下女主就不管了,一回头妹子已经死了,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木乃伊棺吊飞机上?太不严谨了吧!
因为电影中的一些事,考古学家,至少是中国的考古学家,肯定是不会做的。探入地下空间(比如墓葬)是可以的;如电影中所展现的,不轻易挪动遗物遗迹(制止阿汤哥偷文物)、做好文字图像等形式的记录也是正确的。
但一场沙尘暴来袭,就要把木乃伊棺吊在飞机上运走,这事就有点“盗墓贼”了。考古是一门通过古代遗存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同时也是对古代遗存一次不可逆的“惊动”。奉行文物保护精神的考古学家,如果来不及对古代遗存做详细、深入的研究与保护,一般是会奉行“最小干预”的原则,保护古代遗存的“原真性”、“完整性”的——说白了,就是不挖。
女主角等人九死一生地非要把木乃伊棺搬离原地,你可以解释为她是因为妈妈或者雇主,生出了“私心”,也可以解释为阿汤哥遭受了诅咒,帮助了木乃伊棺运往英国,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说,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理想、科学的考古(更何况,还要将木乃伊棺吊在飞机上?!)。
发现古墓违反了《文物保护法》?
此外,电影一开场发现中世纪古墓一段,一项超大的(欧洲级的)地下铁路工程,在动工前不做考古勘探,直接挖啊挖,挖掘机直到挖到古墓大家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情节也是不宜信以为真的。
也许你会说,像中国一些城市修地铁,不也是边修边发现遗址,他们工程前的考古勘探又做得如何呢?是的,也许理想和现实确实有差距,也许英国也有“基础建设工程可以踏平遗址罔顾历史”的行为,但毕竟“基建工程前先考古勘探、发掘”已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试想,如果英国工人也能先勘探、发掘后动工,事先就发现中世纪古墓并妥善保护,可能再之后伦敦自然博物馆乃至整个伦敦,就不会被复活的木乃伊搞得个稀巴烂了吧——所谓,“不考古勘探引发的血案”。
“女木乃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至于电影中谈到的那个“女木乃伊”阿玛奈特,在埃及历史中也是查无此人的,制作方也说了,这个角色是从埃及女神阿玛乌奈特(西方死神)中得到灵感的。而什么“两河流域的古埃及遗址”、“活体木乃伊”,也是艺术家乘上想象的大翅膀后,创作出的产物,一说一笑即可。
亨利医生的变身是有典故的
大家都看得出来,今年这部《新木乃伊》只是一部“蓄势待发”的作品,影片最后,已经掌握了起死回生神力的阿汤哥,骑着马飞奔向金字塔,大有一副“未完待续”的样子。事实上《新木乃伊》也是环球影业构建暗黑宇宙的重要一步,据说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吸血鬼德古拉甚至歌剧魅影都将陆续加入这一宇宙;《新木乃伊》中罗素·克劳饰演的那位莫名其妙就变身了的“亨利医生”,其实也是欧洲“怪物文化史”中的一位著名角色,人家变身也是有典故的。
总而言之,虽然如今《新木乃伊》的口碑似乎不尽人意,但阿汤哥与木乃伊的故事应该还是会继续讲下去,甚至有一天我们要是看到“木乃伊大战弗兰肯斯坦”,也不要惊讶啊。
金字塔的诅咒是假的!
木乃伊的故事人人爱,木乃伊的故事讲不完,这可能与金字塔的诅咒传说密切相关,譬如某某探险者进入金字塔后不久,就离奇地死掉了云云。然而事实上,据我专门留学欧洲学习埃及学的朋友介绍:这些传说都是假的,“都是上世纪’埃及热’时,欧洲媒体的炒作。”最切近的例子就是,有着“埃及文物法老”之称的著名考古学家扎西·哈瓦斯,研究了一辈子古埃及和木乃伊了,如今70岁还活得好好的,去年还上了央视的《开讲啦》节目。
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考古是件神秘的事,这是事实,探寻未知也是考古人钟情于这个行业的一大原因。而将考古的这种神秘性发展,使之进入大众娱乐语境,这也无可厚非,当然,也许艺术创作者就不再用“考古”这个听起来很学术的词了。纵观国内外各种与考古有关的电影电视作品,最早的《夺宝奇兵》系列,主人公虽然“货真价实”是个在大学里迷倒一片(女)学生的考古学家,但他干的事情其实还是探秘、探宝,顺带拯救一下世界、抱得美人归,不能算是严谨意义上的考古。
再到《古墓丽影》、《木乃伊》,其实更是走上“商业电影类型片”的路数了,片中讲到考古只是为了向观众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姿态,其核心还是惊悚、动作、特效等等在其他商业电影类型片中也可以看到的元素。
考古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演变成了盗墓
而考古与影视这事到了中国,就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母题,“盗墓”。盗墓是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这些年又借带有基腐色彩的相关小说“火了起来”,同时,其本质又可以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类型片相互呼应,简直就是《夺宝奇兵》、《木乃伊》等电影中国化的典范案例呢!只是关键问题是,盗墓是违法的,广电总局不允许啊!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李易峰在网剧《盗墓笔记》中严肃脸连声说“把文物交给国家”,《寻龙诀》中的盗墓老手陈坤等人早已金盆洗手,只是为了情谊才重新下墓,顺便还把新兴盗墓大亨刘晓庆的头发都搞没了。
不要入戏太深
考古与影视本来是“神走神道,人走人道”的事,你在电影院里看“倒斗”心潮澎湃,值回票价,出了影院就该恢复理智,告诉自己那都是编的,别引以为真了。怕就怕有些人不知真傻假傻,真把考古学家想成上天入地大战妖魔鬼怪的“孙悟空”,或者偷鸡摸狗、探东探西的“怪盗基德”。看戏是开心事,别较真;但入戏太深,就又太憨了不是?
作者:奚牧凉
自由撰稿人,公众考古新媒体“挖啥呢”创始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考古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