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青年电影馆 第二季

青年电影馆 第二季 豆瓣评分:0

70期全
  • 分类:综艺
  • 导演:内详
  • 地区:大陆
  • 年份:2017
  • 语言:国语
  • 更新:2022-05-15 11:40
报错 收藏
  • 青年电影馆 第二季是由内详主演的一部综艺。“2月16日全天,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7人(无运动员及随队官员,7人均为其他利益相关方),经海关检.. 更多

青年电影馆 第二季剧情介绍

“2月16日全天,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7人(无运动员及随队官员,7人均为其他利益相关方),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0人。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为68970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5239次,其他利益相关方63731次,复检阳性0人”。

这是2月16日北京冬奥区域内的疫情数据。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今天中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16日北京冬奥区域实现了阳性病例“零增长”,而闭环内的约18000名志愿者,由始至终没有出现1例阳性(亦无密接),表明冬奥闭环内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目前,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确诊数依然触目惊心。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能在北京冬奥会上全身心享受比赛,来之不易。根据统计,截至2月16日,从首都机场入境的涉奥人员超过18000人、行李超过了48000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实现了北京冬奥区域阳性病例“零增长”,这些数字里透露出的是防疫工作的难度,更是北京冬奥会各项防疫措施的到位和落实,是中国防疫工作人员的奉献和付出。

北京冬奥会严密的防疫措施,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盛赞称:

“非常满意!此次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差不多是0.01%的阳性率,可以说是全地球(整颗星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或者最起码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出席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

那么让巴赫多次盛赞的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是怎样做的呢?

闭环“金钟罩”

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创造性地将北京、张家口、延庆三大赛区串联成一个庞大“闭环”。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两年中,冬奥会成为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顶尖赛事。奥组委曾预计,将有约1万名境外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前往北京参加奥运会,这将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要求,所有赴中国大陆参加冬奥会的境外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可豁免21天集中隔离,但需要至少在14天前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而且,这些人员需要在登机前的96小时做两次核酸检测;在入境海关时,再进行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双重的核酸检测。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022年1月25日,北京市,2022北京冬奥会前夕,冬奥会工作人员接受新冠核酸检测。(人民视觉/图)

即便在严格的入境管理之下,疫情防控仍相当之难。据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发布的信息,自2022年1月4日0:00至1月25日23:59,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累计3695人,其中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有64人。

而首都北京,亦处在迎战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毒株“双重夹击”的关键时刻,1月15日-25日的十天中,北京已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67例,疫情“警报”从海淀、丰台区扩散至朝阳、西城等地。

严格“闭环管理”

为将北京冬奥会入境涉奥人员与社会面完全隔开,从抵达那一刻直至最后离开北京,所有冬奥会入境人员都将“闭环”管理,这也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都机场为冬奥开辟了专用停机位、人员专门区域、专门通道和流线,形成完整“闭环”,与其他区域不重叠,普通旅客不会与这些人员发生相关交叉。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022年1月22日,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数千辆冬奥会服务保障用车,将穿梭在冬奥村和长达239.5公里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上,车辆每日进行三次以上消杀,包括一次60℃高温消杀,乘客需按标识要求间隔就坐。

在首都机场高速、朝阳区北辰西路等地均可以看到,一条印有五环标识,并有橘白相间专用车道标线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通行十分顺畅。

事实上,所有闭环内的冬奥参与者每天都要接受由工作人员操作的核酸检测,且只能使用指定交通工具,前往冬奥会场馆的封闭区域和指定食宿区域,不得与闭环外的人群接触,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

捷克运动员用手机记录下了在奥运村的一天

而真正意义的严格“闭环”管理,除闭环内外的人员隔离外,对传递物品进行严格防疫也十分重要。

“所有送进闭环内的物品,都要在通过申报审批后,在指定时间放置到交换区。”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的俞靳楠说到,他的工作地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闭环区域内,而“交换区”是闭环内、闭环外的工作人员可依次进入,但不可同时进入的区域,传递的物品需在此进行静置和消杀,半小时后方可取用。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图为国家速滑馆内设置的防疫提示牌。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防疫“黑科技”齐上阵

为了让冬奥会安全、高效进行,早在冬奥会开幕前,我们国家便投入大量科技力量,让各种防疫“黑科技”进入到冬奥防疫工作,保障冬奥防疫顺利便捷地进行。

刷身份证件一秒完成8个查验环节

北京冬奥会期间,几百个“智能防疫员”在各大场馆及冬奥村上岗。在“智能防疫员”的屏幕前,参会者无需摘掉口罩,只需轻刷一下相关身份证件,一秒内即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健康宝、核酸检测等共计8个查验环节。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图源网络)

“数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支撑着“智能防疫员”的运行,它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全新一代智能化、数字化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腋下创可贴”成为防疫利器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冬奥会的冰球比赛场馆。这里不仅有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一个小小的“腋下创可贴”也成为了场馆几百名工作人员的防疫利器。

据了解,这款“腋下创可贴”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温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将这款手指肚大小的产品贴在皮肤上,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后绑定,即可测得体温数据。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智能体温计(图源网络)

依靠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配送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慧化场馆成为现实。在北京冬奥会另一个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一些机器人化身场馆内的“特殊员工”,为冬奥会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品牌负责人张女士介绍,这次主打两款产品。一款是室内的“烛光机器人”,已经部署到国家体育馆的是消毒和配送的功能,比如记者的稿件配送、餐食的配送等。另一款是“阳光机器人”,可以实现室外清扫、垃圾回收等。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国家体育馆馆内“分体式”机器人(图源:央视频《2022冬奥青年说》节目截图)

全程无人运营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与人的直接接触,给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竞赛环境。

冬奥村机器人提醒运动员戴口罩

高科技设备保障消杀

张女士表示,防疫方面,除了无接触配送,减少人员的接触和感染,还有一个模块就是消毒。“消毒模块也应用了我们专利的雾化技术,可以实现消毒液的超微雾化,一分钟就可以实现约100平方米空间的消毒。”

在消杀环节,由福州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研发的“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进驻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作为国内首款冷链病毒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也是全国唯一获准在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大型表面消杀设备,只需照射5秒即可完成消杀。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图源:福建科技微信公众号)

监测空气中是否有新冠病毒,4个小时内就可以分析出结果

除了对人、物品等进行消杀外,涉奥场馆内外环境中的病毒风险,是否能够被我们“预知”呢?由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的“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就是一项“预知风险”的黑科技。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介绍,它主要是监测空气当中是不是有新冠病毒,其实就像给空气去做核酸检测一样。

“这套系统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是在各个场馆布置的气溶胶采集器,在每天赛事结束之后,由场馆内的防疫人员在场馆内预设的一些点位采集标本;采集完之后,采集管就会交接给接样人员,转运到检测站。我们拿到样本之后,在4个小时内把结果分析完,然后反馈给各个场馆的防疫部门,他们会根据反馈结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保证赛事的安全。”

美食“从天而降” ,智能餐厅高效便捷

冬奥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避免接触。食物在炒锅里翻炒,只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在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 ,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餐盘就会“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闭环管理内的防疫志愿者

除了这些“黑科技”外,当然也少不了在镜头后面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

清洁工人不断擦拭和消毒设施表面。医生每天采集口腔拭子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所有冬奥会参与者都要进行的)。志愿者和安保人员清点进出场馆的人员。

他们说:“在有生之年,能多为国家服务一些,我觉得很光荣。”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及时消杀,对疫情防控决不放松

五棵松体育馆承担本届冬奥会的冰球比赛,这个大型体育馆的特点是门多、路多、房间多。为了确保闭环内外不交叉以及闭环内各类人员路线少重叠,该场馆运营团队的防疫副经理李婕从2021年10月就开始摸索制定路线,把场馆的路和楼梯走了超过100遍。

“线路要经过很多遍的测试,并且要根据防疫形势的变化和政策要求,不断地修改,直到比赛前才最终定下来。”李婕说,“除要保证闭环内外绝对隔离,还要保证记者与运动员只能在混采区有一米间隔的接触,而且要尽量减少媒体与工作人员的聚集。”

冬奥会冰球比赛经常在晚上11点半结束,球员和媒体人员离场后已是凌晨,这也是防疫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开始对场馆各个角落进行环境样本采集和消杀。

“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环境样本和人员核酸检测报告,都是阴性才放心,防疫这根弦每天都绷得很紧。”五棵松场馆运营团队防疫副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尹金淑说,“防疫团队的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一刻不放松,确保防疫安全。”

主媒体中心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防疫尤为关键。工作人员杨玉良说,他们从1月4日进闭环,要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才能出去,历时近3个月。

“体验中心每天早中晚要消杀,体验的人多的话,会在他们离开后,迅速进行消杀。”杨玉良说。

坚守一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工作人员在隔离酒店统计人员防疫情况

在闭环内,医疗防疫人员一直为冬奥会的防疫安全默默付出。比如在国内外媒体人员入住的北京塔里木酒店,核酸检测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11点,检测员张丽1月22日进驻以来,每天穿防护服工作6小时左右,吃住在酒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穿防护服最难受的是不方便上厕所,所以我们都不敢喝水。如果有密接者,还要去他(她)的房间进行每天两次单独的核酸检测。”23岁的张丽说,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回湖南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但能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我觉得值得”。

通报显示,仅仅在15日的24小时内,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达到69786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5899次,其他利益相关方63887次。

第一视角看冬奥硬核防疫

无数闭环内外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让本届冬奥会更加安全,收获了各方人士的赞誉。专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北京冬奥会科学、人性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可为大型活动和赛事提供经验。

成功的疫情防控,收获一众好评

加拿大男子冰球队队长埃里克·斯塔尔曾在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季后赛的“泡泡”里打比赛,而他表示,更享受冬奥会闭环里的气氛。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这届冬奥会以一种极其安全的方式运行,新冠病例出现的比例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发现于入境检测时,这说明闭环管理和《防疫手册》非常有效。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月14日,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认为,中国公共卫生部门做了严谨而全面的工作;赛事举办至今,闭环管理对于赛事顺利运转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项目专家樊庆认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不仅防疫有效,且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自由,细节做得非常好,这些都值得借鉴。

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为世界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份答卷背后,是中国实力不断壮大的体现,是无数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让我们在把掌声献给努力拼搏的运动员的同时,也献给这些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

来源:共青团中央

  • 播放列表
  • 优酷视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排序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16期
  • 第17期
  • 第18期
  • 第19期
  • 第22期
  • 第24期
  • 第26期
  • 第27期
  • 第28期
  • 第29期
  • 第30期
  • 第31期
  • 第32期
  • 第33期
  • 第35期
  • 第36期
  • 第37期
  • 第38期
  • 第39期
  • 第40期
  • 第41期
  • 第43期
  • 第44期
  • 第45期
  • 第46期
  • 第47期
  • 第49期
  • 第50期
  • 第51期
  • 第52期
  • 第54期
  • 第55期
  • 第56期
  • 第57期
  • 第58期
  • 第59期
  • 第60期
  • 第61期
  • 第62期
  • 第63期
  • 第64期
  • 第65期
  • 第66期
  • 第67期
  • 第68期
  • 第69期
  • 第70期
  • 剧情介绍

    “2月16日全天,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7人(无运动员及随队官员,7人均为其他利益相关方),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0人。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为68970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5239次,其他利益相关方63731次,复检阳性0人”。

    这是2月16日北京冬奥区域内的疫情数据。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今天中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16日北京冬奥区域实现了阳性病例“零增长”,而闭环内的约18000名志愿者,由始至终没有出现1例阳性(亦无密接),表明冬奥闭环内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目前,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确诊数依然触目惊心。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能在北京冬奥会上全身心享受比赛,来之不易。根据统计,截至2月16日,从首都机场入境的涉奥人员超过18000人、行李超过了48000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实现了北京冬奥区域阳性病例“零增长”,这些数字里透露出的是防疫工作的难度,更是北京冬奥会各项防疫措施的到位和落实,是中国防疫工作人员的奉献和付出。

    北京冬奥会严密的防疫措施,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盛赞称:

    “非常满意!此次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差不多是0.01%的阳性率,可以说是全地球(整颗星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或者最起码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出席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

    那么让巴赫多次盛赞的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是怎样做的呢?

    闭环“金钟罩”

    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创造性地将北京、张家口、延庆三大赛区串联成一个庞大“闭环”。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两年中,冬奥会成为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顶尖赛事。奥组委曾预计,将有约1万名境外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前往北京参加奥运会,这将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要求,所有赴中国大陆参加冬奥会的境外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可豁免21天集中隔离,但需要至少在14天前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而且,这些人员需要在登机前的96小时做两次核酸检测;在入境海关时,再进行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双重的核酸检测。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022年1月25日,北京市,2022北京冬奥会前夕,冬奥会工作人员接受新冠核酸检测。(人民视觉/图)

    即便在严格的入境管理之下,疫情防控仍相当之难。据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发布的信息,自2022年1月4日0:00至1月25日23:59,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累计3695人,其中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有64人。

    而首都北京,亦处在迎战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毒株“双重夹击”的关键时刻,1月15日-25日的十天中,北京已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67例,疫情“警报”从海淀、丰台区扩散至朝阳、西城等地。

    严格“闭环管理”

    为将北京冬奥会入境涉奥人员与社会面完全隔开,从抵达那一刻直至最后离开北京,所有冬奥会入境人员都将“闭环”管理,这也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都机场为冬奥开辟了专用停机位、人员专门区域、专门通道和流线,形成完整“闭环”,与其他区域不重叠,普通旅客不会与这些人员发生相关交叉。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022年1月22日,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数千辆冬奥会服务保障用车,将穿梭在冬奥村和长达239.5公里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上,车辆每日进行三次以上消杀,包括一次60℃高温消杀,乘客需按标识要求间隔就坐。

    在首都机场高速、朝阳区北辰西路等地均可以看到,一条印有五环标识,并有橘白相间专用车道标线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通行十分顺畅。

    事实上,所有闭环内的冬奥参与者每天都要接受由工作人员操作的核酸检测,且只能使用指定交通工具,前往冬奥会场馆的封闭区域和指定食宿区域,不得与闭环外的人群接触,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

    捷克运动员用手机记录下了在奥运村的一天

    而真正意义的严格“闭环”管理,除闭环内外的人员隔离外,对传递物品进行严格防疫也十分重要。

    “所有送进闭环内的物品,都要在通过申报审批后,在指定时间放置到交换区。”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的俞靳楠说到,他的工作地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闭环区域内,而“交换区”是闭环内、闭环外的工作人员可依次进入,但不可同时进入的区域,传递的物品需在此进行静置和消杀,半小时后方可取用。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图为国家速滑馆内设置的防疫提示牌。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防疫“黑科技”齐上阵

    为了让冬奥会安全、高效进行,早在冬奥会开幕前,我们国家便投入大量科技力量,让各种防疫“黑科技”进入到冬奥防疫工作,保障冬奥防疫顺利便捷地进行。

    刷身份证件一秒完成8个查验环节

    北京冬奥会期间,几百个“智能防疫员”在各大场馆及冬奥村上岗。在“智能防疫员”的屏幕前,参会者无需摘掉口罩,只需轻刷一下相关身份证件,一秒内即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健康宝、核酸检测等共计8个查验环节。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图源网络)

    “数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支撑着“智能防疫员”的运行,它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全新一代智能化、数字化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腋下创可贴”成为防疫利器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冬奥会的冰球比赛场馆。这里不仅有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一个小小的“腋下创可贴”也成为了场馆几百名工作人员的防疫利器。

    据了解,这款“腋下创可贴”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温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将这款手指肚大小的产品贴在皮肤上,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后绑定,即可测得体温数据。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智能体温计(图源网络)

    依靠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配送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慧化场馆成为现实。在北京冬奥会另一个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一些机器人化身场馆内的“特殊员工”,为冬奥会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品牌负责人张女士介绍,这次主打两款产品。一款是室内的“烛光机器人”,已经部署到国家体育馆的是消毒和配送的功能,比如记者的稿件配送、餐食的配送等。另一款是“阳光机器人”,可以实现室外清扫、垃圾回收等。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国家体育馆馆内“分体式”机器人(图源:央视频《2022冬奥青年说》节目截图)

    全程无人运营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与人的直接接触,给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竞赛环境。

    冬奥村机器人提醒运动员戴口罩

    高科技设备保障消杀

    张女士表示,防疫方面,除了无接触配送,减少人员的接触和感染,还有一个模块就是消毒。“消毒模块也应用了我们专利的雾化技术,可以实现消毒液的超微雾化,一分钟就可以实现约100平方米空间的消毒。”

    在消杀环节,由福州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研发的“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进驻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作为国内首款冷链病毒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也是全国唯一获准在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大型表面消杀设备,只需照射5秒即可完成消杀。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图源:福建科技微信公众号)

    监测空气中是否有新冠病毒,4个小时内就可以分析出结果

    除了对人、物品等进行消杀外,涉奥场馆内外环境中的病毒风险,是否能够被我们“预知”呢?由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的“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就是一项“预知风险”的黑科技。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介绍,它主要是监测空气当中是不是有新冠病毒,其实就像给空气去做核酸检测一样。

    “这套系统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是在各个场馆布置的气溶胶采集器,在每天赛事结束之后,由场馆内的防疫人员在场馆内预设的一些点位采集标本;采集完之后,采集管就会交接给接样人员,转运到检测站。我们拿到样本之后,在4个小时内把结果分析完,然后反馈给各个场馆的防疫部门,他们会根据反馈结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保证赛事的安全。”

    美食“从天而降” ,智能餐厅高效便捷

    冬奥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避免接触。食物在炒锅里翻炒,只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在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 ,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餐盘就会“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闭环管理内的防疫志愿者

    除了这些“黑科技”外,当然也少不了在镜头后面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

    清洁工人不断擦拭和消毒设施表面。医生每天采集口腔拭子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所有冬奥会参与者都要进行的)。志愿者和安保人员清点进出场馆的人员。

    他们说:“在有生之年,能多为国家服务一些,我觉得很光荣。”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及时消杀,对疫情防控决不放松

    五棵松体育馆承担本届冬奥会的冰球比赛,这个大型体育馆的特点是门多、路多、房间多。为了确保闭环内外不交叉以及闭环内各类人员路线少重叠,该场馆运营团队的防疫副经理李婕从2021年10月就开始摸索制定路线,把场馆的路和楼梯走了超过100遍。

    “线路要经过很多遍的测试,并且要根据防疫形势的变化和政策要求,不断地修改,直到比赛前才最终定下来。”李婕说,“除要保证闭环内外绝对隔离,还要保证记者与运动员只能在混采区有一米间隔的接触,而且要尽量减少媒体与工作人员的聚集。”

    冬奥会冰球比赛经常在晚上11点半结束,球员和媒体人员离场后已是凌晨,这也是防疫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开始对场馆各个角落进行环境样本采集和消杀。

    “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环境样本和人员核酸检测报告,都是阴性才放心,防疫这根弦每天都绷得很紧。”五棵松场馆运营团队防疫副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尹金淑说,“防疫团队的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一刻不放松,确保防疫安全。”

    主媒体中心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防疫尤为关键。工作人员杨玉良说,他们从1月4日进闭环,要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才能出去,历时近3个月。

    “体验中心每天早中晚要消杀,体验的人多的话,会在他们离开后,迅速进行消杀。”杨玉良说。

    坚守一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工作人员在隔离酒店统计人员防疫情况

    在闭环内,医疗防疫人员一直为冬奥会的防疫安全默默付出。比如在国内外媒体人员入住的北京塔里木酒店,核酸检测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11点,检测员张丽1月22日进驻以来,每天穿防护服工作6小时左右,吃住在酒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穿防护服最难受的是不方便上厕所,所以我们都不敢喝水。如果有密接者,还要去他(她)的房间进行每天两次单独的核酸检测。”23岁的张丽说,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回湖南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但能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我觉得值得”。

    通报显示,仅仅在15日的24小时内,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达到69786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5899次,其他利益相关方63887次。

    第一视角看冬奥硬核防疫

    无数闭环内外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让本届冬奥会更加安全,收获了各方人士的赞誉。专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北京冬奥会科学、人性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可为大型活动和赛事提供经验。

    成功的疫情防控,收获一众好评

    加拿大男子冰球队队长埃里克·斯塔尔曾在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季后赛的“泡泡”里打比赛,而他表示,更享受冬奥会闭环里的气氛。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这届冬奥会以一种极其安全的方式运行,新冠病例出现的比例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发现于入境检测时,这说明闭环管理和《防疫手册》非常有效。

    “全地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是什么,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称赞"

    2月14日,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认为,中国公共卫生部门做了严谨而全面的工作;赛事举办至今,闭环管理对于赛事顺利运转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项目专家樊庆认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不仅防疫有效,且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自由,细节做得非常好,这些都值得借鉴。

    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为世界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份答卷背后,是中国实力不断壮大的体现,是无数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让我们在把掌声献给努力拼搏的运动员的同时,也献给这些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

    来源:共青团中央

    猜你喜欢
    创造101 5.9分 2018
    创造101
    黄子韬 , 陈嘉桦 , 张杰 , 胡彦斌 , 罗志祥 , 王一博 , Abby , 王玥 , 陈芳语 , Cindy , 陈怡凡 , 陈意涵 , 陈盈燕 , 陈语嫣 , 杜金雨 , 段奥娟 , Dora , 范薇 , 傅菁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李晨,郑恺,蔡徐坤,沙溢,郭麒麟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2015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刘烨,刘诺一,胡军,胡皓康,夏克立,夏天,邹市明,邹明轩,林永健,林大竣,王宝强,王子珊,刘霓娜,邹明皓,李锐,黄嘉千,周冬齐,安娜伊思·马田,冉莹颖,马蓉,苑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 , 李晨 , 郑恺 , 黄旭熙 , 蔡徐坤 , 沙溢 , 郭麒麟
    下一站传奇 4.4分 2018
    下一站传奇
    吴亦凡,陈伟霆,宋茜,邓紫棋,周笔畅,胡海泉
    小明星大跟班 7.2分 2016
    小明星大跟班
    吴宗宪,吴姗儒
    抖包袱大会 0分 2023
    抖包袱大会
    郎昊辰 张九林 王霄颐 陈九品 樊霄堂 张霄帅 徐筱竹 肖霄月 张霄雷 常霄鲲 王洋 赵鹏 张浩森 姬生虎 郭浩远
    这就是中国 0分 2019
    这就是中国
    张维为,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父子 6.9分
    2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3太平洋战争 9分
    4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5创造101 5.9分
    6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7传奇故事 8.4分
    8天师撞邪 7.9分
    9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0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1毒魔复仇 7.1分
    12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3李卫当官2 7.2分
    14名侦探柯南 8分
    15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