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伦敦

状态: HD中字

主演: 伍迪·哈里森 

导演: 伍迪·哈里森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7(美国)

更新: 2024-05-04 00:55

类型: 电影

  • 更新:2024-05-04 00:55
  • 状态:HD中字
  • 导演:伍迪·哈里森
  • 电视台:其他
  • 主演:伍迪·哈里森 
  • 地区:美国
  • 语言:英语
  • 首播:2017(美国)
  • 收录:4m影院
  • 时长:103分钟
  • 集数:完结
  • 类型:电影
  • 关联: 迷失伦敦
6.6

非凡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电影《英国病人》改编自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描写四个处于战乱环境又有着不同民族背景的人,经历的两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电影上映后轰动一时。1997年,影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九项大奖,并且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奥斯卡提名。还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该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全世界的认可,一方面是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改动,将爱情、战争、历史等主题融合在一起,构造出电影的大格局。另一方面则是保留了小说中大量具有深厚意蕴的隐喻元素,通过隐喻手法的综合运用,让电影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着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感悟电影的独特魅力。

    电影运用"隐喻"这一表现手法,主要是利用事物与隐喻的意义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对观众进行心理暗示,引发其将意象与被隐喻物进行联系和思考。

    接下来,我将通过对电影中一系列“隐喻”的物象和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对电影中“战争的残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三大主题思想进行解读。以下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01、隐喻“战争的残酷”:通过火、沙漠、别墅等具有隐喻象征的事物,带给观众对电影反战主题的思考

    02、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水、修道院、壁画、雕像等隐喻物,突出人物在残酷的战争中仍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对父权制社会反抗”的隐喻:通过动人爱情的刻画,凸显出拒绝父权化“命名”、寻求平等女性话语权的女性形象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01、隐喻“战争的残酷”:通过火、沙漠、别墅等具有隐喻象征的事物,带给观众对电影反战主题的思考

    电影《英国病人》保留了原小说的大量具有隐喻性质的事物,提示了电影的反战主题。

    利用“火” 的意象来隐喻战争的残酷性。

    在小说《英国病人》中,作者翁达杰将“火”描述为毁灭与罪恶的根源,它吞噬了无数城市、村庄、生命和希望。

    电影为凸显战争的残酷性,也沿用了“火”这一特殊的意象,让电影中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遭受了“火”的伤痛。

    比如,汉娜的父亲因为战争而抛弃她,结果在战火中被严重烧伤,但部队却置之不理。

    比如,“英国病人”艾玛殊的飞机被击中,凯瑟琳被熊熊大火烧为灰烬,而艾玛殊也严重烧伤,以至于从此一直忍受着烧伤的疼痛。

    同样,基普在战场排雷时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总是梦见大火焚身的景象,对高温与火焰的恐惧,让他无法得到片刻的休息。

    汉娜本来拥有非常幸福的生活,但是却被派遣到战火纷飞的战场。最终在恐惧和疲惫的双重压力下,带着一身的烧伤回到了别墅里,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对未来的憧憬。

    电影中战“火”不但毁灭了家园,也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毁灭了。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用“沙漠”的场景隐喻在战争影响下生存环境的恶化。

    小说《英国病人》中,作者翁达杰描述的沙漠是干旱、荒芜的,沙漠中的人充满对战争的恐惧。

    在电影《英国病人》中,导演也充分利用了该场景。电影主线的取景都是在沙漠中。原本沙漠人迹罕至、贫瘠空旷,拥有较大的封闭力量,将国籍、身份、矛盾等阻挡在外,让人可以放心大胆地生活。

    如艾玛殊与凯瑟琳意外相遇并且冲破了世俗和道德的枷锁,本来想在沙漠中寻找新的生活。然而战争却将他们承载爱情的飞机击落,让原本生活的憧憬也灰飞烟灭。沙漠从此不再是平静的世界,而是成为湮没愿望和生命的地域。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③“别墅”不同时期的样貌,是战争破坏性的见证者。

    故事里汉娜和基普因战争在别墅前分手。汉娜的好朋友珍妮却被德国军队隐藏的炸弹炸死,即使这场战争已经结束,军士哈达同样也在这个别墅前面被炸死。

    艾玛殊被救之后,女主人公汉娜照顾陪伴他,他们留在了别墅之中。在别墅前,艾玛殊道出战争给他造成的那些无法磨灭的创伤。

    原来别墅鸟语花香、安静祥和,但是最后变成残垣断壁,而居住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就像别墅一样被现实摧残得充满各式各样的创伤。

    尽管影片中别墅由青山绿水环绕,但是却无法掩盖战争的残酷与罪恶。而最后别墅的破烂不堪、残缺不全正是战争破坏结果最真实的写照,并且也是对战争中主人公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我看来,火、沙漠、别墅等意象成为批判战争最强有力的武器,不仅使影片的批判性更为强烈,也让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02、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水、修道院、壁画、雕像等隐喻物,突出人物在残酷的战争中仍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由此走出战争摧残的绝望,拥抱美好生活

    电影《英国病人》一方面通过大量意象对战争进行深度的批判,另一方面也通过很多意象凸显人在战争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修道院:带着蓝绿色的色调,隐含着让人从中获得祥和与宁静的力量。

    电影里,在迷人壮丽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世界中,屹立着一座修道院。尽管此时的沙漠也并非一片乐土,但是导演却让处在其中的修道院一直带着蓝绿色的色调,让观众从修道院中获得世外桃源般的祥和感与宁静感。

    虽然战争仍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但是汉娜在这座修道院中却拥有自己的世界,甚至可以在树影婆娑的黄昏时玩起童年的小游戏,安静地弹奏钢琴。

    修道院中的一切景象隐喻着,无论战争如何摧残,人们一直对美好的生活抱有依恋与向往的态度。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②古老壁画:隐喻人们对美好有着共同的认知。

    主人公汉娜和基普举着火把,一起观赏这座教堂里的古老壁画,他们和艾玛殊与凯瑟琳一样被这些原始壁画所震撼。

    影片通过这些古老的壁画,隐喻人们对美好有着共同的认知。所有人即使是身处战争中,也能在美好向往面前实现心灵沟通。

    不善言辞的基普在壁画面前,勇敢地向汉娜表白的一幕,将电影的浪漫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也证明这些美好的事物激发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我看来,人们在战争硝烟中发现了共同追寻的东西,那就是美丽、纯洁、宁静、祥和。也证明战争虽然残酷,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磨灭。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③充分利用教堂中的雕像,来隐喻主人公对安全、平稳生活的向往。

    电影中饱受战争摧残的基普,每天必须深入战场拆解埋藏的炸弹,他一直深受恐惧的折磨,甚至晚上也无法安睡。但是当他坐在教堂中的雕像前时,却获得了安全感。仿佛教堂中的“雕像”化身为天使,赐予他温暖和安慰。

    电影一方面将战争的残酷性展示给观众,另一方面将基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得淋漓尽致。

    正如基普对汉娜说的,他打仗时发现这些雕塑后,仿佛睡在天使的身旁,让他觉得很美,很安全,甚至第一次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于是每天晚上,他都会尽可能地走入一座教堂中,将雕塑当作为他守夜的天使或士兵。

    在我看来,教堂中的雕塑是安全和平稳的象征,通过基普对雕塑的依赖,凸显普通人在战争环境下的无奈及其对安稳生活的追求。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④“水”象征希望的力量,人物因“水”的洗礼,重燃生活的希望。

    与“火”这一意象相对应,电影中还使用了“水”的意象,希望用“水”来冲刷现实世界的罪恶,重新让这个世界变得干干净净。

    主人公汉娜在战争的遭遇让她对整个世界失去了信心。她选择了逃避,甚至是对原本熟悉的人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当她听完玛殊对“水”的赞美后,汉娜用池中的水默默地沾湿自己的头发。她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赞美水, 同时又为自己进行了洗礼。

    “水”让汉娜对生活的希望又悄然萌动,虽然此时她对整个世界仍然有所保留和怀疑。

    电影最后,大雨从天而降,汉娜再次用“水”将自己的头发弄湿。经过上天赐予的雨水的再一次洗礼,汉娜慢慢地走出了绝望,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于是汉娜由最初的躲避变得更为勇敢,收拾好行装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在我看来,电影在讲述战争对人们残害的同时,也通过水、修道院、壁画、雕像等物象,隐喻绝望中仍旧抱有希望,并最终得以实现过上祥和、宁静的美好生活。

    这些“隐喻物”看似零碎,却彼此相互关联,将电影的主题思想凝聚在一起,传达了电影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深层感悟,以及人们对宁静、安祥生活的渴望与信念。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03、“对父权制社会反抗”的隐喻:通过动人爱情的刻画,凸显出拒绝父权化“命名”、寻求平等女性话语权的女性形象

    电影在战争的宏大背景下,演绎了凯瑟琳和艾玛殊冲破道德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电影通过他们动人的爱情,隐喻着对抗父权制社会压迫的反传统女人形象。

    电影中有两处镜头,在艾玛殊在基夫顿离开沙漠之时,以及沙丘俱乐部成员第一次在酒吧聚会时,凯瑟琳被命名为“娇妻”。在这些大男子主义者看来,凯瑟琳本应恪守一位“娇妻”的本分。

    然而从沙漠回到开罗之后,却是凯瑟琳主动去了艾玛殊的住所,从而开启了这段爱情。后来,也是凯瑟琳主动提出结束这段感情,想让二人从无尽的煎熬中解脱。她以实际行动对父权制权力话语进行了反叛。

    凯瑟琳的遗言也体现出她拒绝男性式“命名”,要追寻真的自我。

    她临死真情告白:“我们的家园是实实在在的,并非画在地图上的边界,只用强人的姓名来命名的那一种。”

    在凯瑟琳看来,所在的家园是虚拟的,是被强制命名的,只有打破界限,去除男权制的命名,才能收获真正平静安宁的乐土。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另外,凯瑟琳认识到女性对话语权的掌握,可以成为对抗父权制压迫的方式和手段。

    “对妇女来说,讲话就是一件如此英勇之举,一件如此伟大的侵越雷池之举。”

    女性掌握话语主动权,不仅可以打破权力话语界域男性独霸的局面,同时也能改变女性的附属地位。

    艾玛殊自认为自身独到的表达方式另辟蹊径,不落俗套,这其中不乏男性话语权的主导意蕴。但在与凯瑟琳隐形的话语较量之中,凯瑟琳更胜一筹。

    在我看来,凯瑟琳爱艾玛殊,但她还是属于她自己,而非男性的附属,所以这位勇敢的女性不屈从于男性话语的淫威,而是果敢地寻求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和艾玛殊在一起之后,她也并未在爱中迷失自己,细节之处透漏出凯瑟琳对父权化命名的拒绝。

    这场战胜了传统道德观的婚外恋,出奇一致地获得观众的同情和赞赏。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观众既同情凯瑟琳在父权制社会所受的压迫,又敬佩她勇敢地抗争——拒绝父权化“命名”、把握女性话语主动权。这也是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所隐喻的深刻内涵。

    在整部电影中,使用大量意象或画面隐喻极为抽象的文化内蕴,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电影的主题和文化思考空间,让观众形成对战争、生活、女性话语权的深层次剖析与探讨。可以说,隐喻的使用使电影具有更加完美的格局和艺术魅力。

    “隐喻”解读《英国病人》:为何这段婚外恋,被观众同情和赞赏?"

    结语:

    看完《英国病人》这部电影,既感动于里面的爱情故事,又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感到痛心。而最大的收获,则是电影带给我对生活的深思,无论生活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或灾难,都要心存希望。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无法回避不开心和痛苦的事,但可以改变生活的态度。愿你也能在电影中得到感悟。

    电影迷失伦敦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迷失伦敦高清剧照,迷失伦敦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