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

状态: HD国语

主演: 魏云 王善扑 高洁 马林 

导演: 曾未之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1963(内地)

更新: 2024-04-12 12:47

类型: 电影

  • 更新:2024-04-12 12:47
  • 状态:HD国语
  • 导演:曾未之
  • 电视台:其他
  • 主演:魏云 王善扑 高洁 马林 
  • 地区:内地
  • 语言:汉语普通
  • 首播:1963(内地)
  • 收录:4m影院
  • 时长:105分钟
  • 集数:完结
  • 类型:电影
  • 关联: 朝阳沟
8.4

非凡线路

  • HD国语
  • 剧情简介

    《朝阳沟》是豫剧的代表作之一,在它诞生的60年时间里全国巡演5000场,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即便是90后、00后的河南娃,也会哼上两句。在河南人心中,朝阳沟就在河南,然而很多人搞不清,邻省河北也有一处朝阳沟,而且比河南做得好。在旅游界,这几乎形成了一桩公案。这场竞争中,手握好牌的河南为啥会处于劣势?河北朝阳沟的模式对河南是否有一定的借鉴?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初白丨文

    《朝阳沟》演出累计5000场

    它早已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

    作为一个河南人,你可以不懂戏,但你肯定知道豫剧;你可以不知道杨兰春是谁,但你肯定听说过他的作品《朝阳沟》。

    截止到今天,《朝阳沟》已在全国各地演出近5000场,同时,它还被京剧、评剧等诸多剧种移植,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外文版本已有20多种,与其说《朝阳沟》是一部豫剧,倒不如说它早已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朝阳沟》创作于1958年,大凡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一年,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比较特殊的时期,历史书上的专有名词叫“大跃进”。

    “大跃进”时代,不光工业要赶英超美,文艺创作的速度也要跟得上。所以那个时期的绝大部分新创作的作品,都是速成之后难逃速朽的命运,很少能流传至今,唯独《朝阳沟》是个例外。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从它诞生那一日起,就引领了整个河南乃至全国的风尚。女主角银环是成了年轻姑娘的偶像,一时间,全国都流行起“空气刘海儿”和“大辫子”。

    甚至有人听了“我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的唱段后,卷着铺盖卷毅然决然到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去了。

    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好笑,但其本质和韩剧带火的口红色号是一个道理。试问,还能有哪一出戏可以创造出这般不论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为“流行”歌曲的奇迹呢?

    由于《朝阳沟》太过脍炙人口,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下令修改《朝阳沟》,历时八年,先后参与修改的作者达近百人,但最后无果而终。

    观众喜欢的,仍然是那个他们已经了然于心、传唱于口的《朝阳沟》。即便是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朝阳沟》的艺术魅力仍然不曾褪色。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电视台向来是以收视率来评判栏目的好坏与存在的价值。2007年至2011年期间,郑州电视台曾有一个戏曲栏目《好戏共赏》,它的收视率与播出的剧目关系甚大。

    如果播出的剧目观众不喜欢,收视率会立刻跌到谷底。每当收视率持续下降的时候,该栏目都会拿出“杀手锏”,重播一次《朝阳沟》。效果立竿见影,每每奏效。

    所以,这个栏目开办几年来,不同版本的《朝阳沟》播出过数十次,成为重播率、收视率最高的剧目。

    即便是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

    《朝阳沟》仍是豫剧三团的保留节目

    就是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戏,从编写到排练上演其实只用了七天。

    1958年2月,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工作会议中,发出了戏剧工作大跃进的号召,《朝阳沟》就是在这场运动里诞生的。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杨春兰)

    根据杨老先生自己口述而成的《杨兰春传》记载,3月初的一天,时任河南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的冯纪汉找到他,要求他一个礼拜拿出一部戏。

    杨兰春以为他在开玩笑,“别人不懂你也不懂,连写带排七天能搞个戏?”然而,冯局长哈哈大笑,撂下两盒烟走了。

    杨兰春虽口说不可能,但对这位对他本人和现代戏非常关心、非常支持的冯局长的话还是很在意的,况且,他在曹村已经有了一定的素材储备,只是还不成熟。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艳红的采访稿里,杨兰春仍面对着不小的紧迫性:

    当时写《朝阳沟》时,前几场有草稿,中间两场有唱词,后面两场草稿、唱词都没有,想出几句就顺手写在纸烟盒上,最后一场干脆是现场口述,演员当场记词,作曲当场谱曲,导演当场排练。

    就这样连轴转了七天,3月20日,戏终于在郑州北下街的河南剧院首演。然而临到开演,戏还没有名字。

    这个细节,杨兰春在自己的作品《豫剧朝阳沟诞生记》里有详细交代:曹村的山坡上有个朝阳寺,那一带的地理环境都是丘陵山沟,朝阳沟这个剧名应运而出。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现代的曹村朝阳寺,这个名字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符号。)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后来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符号。

    在郑州演出后,河南豫剧院三团又开始了林县太行山区的巡演,受到了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1958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豫剧院三团的《朝阳沟》和《刘胡兰》参加公演,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朝阳沟》搬上银幕。随后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该剧,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朝阳沟》剧组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1963年12月31日,《朝阳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真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改革开放以后,《朝阳沟》又数度复排,数次进京,至今都是河南豫剧院三团的保留剧目。

    今年是《朝阳沟》创演60周年,河南开展了一些列纪念活动,包括展演、研讨会、专题节目、巡演四大板块。可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对此十分重视。

    手握资源的登封

    在讲故事的方面或许需要借鉴竞争对手

    《朝阳沟》是一部豫剧,河南话唱出来的,它的故事原型地也确实在河南。对于戏的诞生始末,杨老先生曾在《豫剧朝阳沟诞生记》中明确写道,这和他在登封大冶镇曹村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但是河南人恐怕并不知道,在河北武安也有一个叫朝阳沟的村子,而且人家在全国范围内的接受程度更高。不信的话可以搜一下“朝阳沟景区”、“朝阳沟攻略”、“朝阳沟游记”,蹦出来的都是河北朝阳沟。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河北也有个朝阳沟,还做成了景区)

    那里不仅有拴保、银环塑像,还有杨兰春、拴保银环旧居。只要能与豫剧《朝阳沟》沾边的,景区里都能找出“实物”,就连当年毛主席接见河南省豫剧三团的照片,河北都能“为我所用”。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朝阳沟景区的雕塑)

    而且,我们得承认,人家建设得不错,不然咋能评上4a景区呢?

    但这么多年来,登封曹村的发愤图强也确实令人感动。先是2001年,新乡一家公司向朝阳沟村投入30多万元,计划在朝阳沟开发旅游,建设农家小院,让前来旅游者“吃农家饭,住农家店”,并且还与四川某酒厂联合开发了“朝阳沟酒”。

    2006年,不甘服输的曹村人决定投资6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日出朝阳沟》,全程在曹村取景。甚至还投资1亿多元大规模开发朝阳沟的旅游观光资源,从而实现朝阳沟的绝地突围。

    去年,登封又拉来了30亿的投资想要把曹村打造成戏曲文化小镇。

    今年又恰逢创演60周年,河南又组织起《朝阳沟》四代演员同台展演、省内外专家研讨会、《梨园春》专题节目和全国巡演等纪念活动。

    60年演出5000场的豫剧《朝阳沟》,为啥成了河北人炫耀的资本?"

    (现代展演)

    但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不是说拥有资源就完事儿了,市场接受的是“谁会开发”。站在这个层面上讲,河北开发朝阳沟无可厚非,因为杨兰春的故乡就在那里,只要有那么一点联系,就可以开发。

    要想让“朝阳沟”文化符号继续活下去,河北朝阳沟的模式或许值得河南借鉴。

    (图片来自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电影朝阳沟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朝阳沟高清剧照,朝阳沟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