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明星始终是引人破译的密码。
明星永远是透镜聚焦的胴体。
上面深藏未露的几幅剧照,不知能否唤起那种含苞欲放的美好回忆。
2002年9月12日,网上一篇《艺术人生》孙周细说巩俐,提到《漂亮妈妈》和《周渔的火车》有一段对话:
主持人问:巩俐是大家非常瞩目的一位明星,你是怎么说动她跟你合作的?
孙周:没有说服啊。就是彼此一个邀请,非常简单。我觉得我对她蛮了解,她对我也蛮了解。小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没有跟别人那样的障碍。她知道我的作品,知道我有能力做到。就是这样的……
从播出实况上看,主持人对这样的回答显然还不满足,似乎总想再挖出些精料来,但孙周却始终没有更深的细说,这其中蕴含着一种谦和自律的修养。因为,孙周与巩俐早在20年前就有过一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合作。
爆炒明星永无止境。仅仅三个月后,2003年1月23日《济南时报》以“针对五大传闻 巩俐开口 真相大白”为题,揭秘解惑,填补了明星起跳的一段空白。
很多人都认为巩俐最早出镜是从《红高粱》起跳的,而孙周与巩俐的合作是从《漂亮妈妈》开始的,那就请本人来以正视听吧:
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孙周在山东电视台已经很有名气了。我当时看到他都不敢说话……
巩俐回忆起往事,样子颇像个孩子……
……1982年秋天,有个剧组拍戏,孙周是摄影,他们要选饰演中学生的群众演员,就从我们那个宿舍院里叫了一些孩子。我也不爱说话,就在那里呆着,可偏偏孙周一眼就看到了我,说这个孩子不错,就把我推荐给导演,还给我安排了一句台词。我演的是一个很冲的班干部……
准确地说,这是巩俐人生中的首次出镜,也就有了与孙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次合作。
那么,巩俐的首次出镜究竟是哪部片子呢?
往事如烟,时过境迁,但孙周邀请巩俐合作拍片为什么一点即通呢?
这就要从20年前的孙周与巩俐说起。
早在1982年,孙周已经是山东电视台很有名气的摄影师了。电视剧《武松》首开武打戏的先河,孙周就挑起了摄像的大梁,从此在影视圈初露锋芒。此后又拍摄了《长流水》《山胖子》等单本剧。金秋时节,他们接手了一部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剧本,最后由厅长定名为《第十八个春天》。
孙周当时的职位是摄像,但在拍摄过程中已经展现了过人的艺术才华,并与编剧、导演一同参与剧本修改、导表演方案的讨论与修改。他大大的眼睛,黝黑的脸膛,有点像前苏联电影《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帅哥,但在剧组中却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形象,在拍摄现场发号施令十分威严。晚上休息时,姑娘小伙都去看内部流行的外国影片,他却躺在一边看书。有一场戏是“迎接十八岁新年晚会”,演员们的情绪热不起来,经孙周一番点火,又一发而不可收。乱喊乱叫的,乱蹦乱跳的,扔帽子的,上桌子的,简直乱了营。孙周两眼一瞪,大喝一声:“愿拍就拍,不愿拍就滚!”骚乱戛然而止。十八岁的新年晚会顺利拍竣。
剧本反复修改,争论激烈时,原来坐在办公桌边上的孙周一跃而起,几乎与对方贴面相争,而无论他的意见是否被采纳,他都一丝不苟地力争把片子拍好。他的表现在剧组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所以,巩俐回忆当时见了孙周都不敢说话,并非言过其实。
然而,当事者也难免有记忆失误的时候。巩俐的表演可不只是安排了一句台词。她饰演的班干部第一场戏是讨论剧中人王强申请入团的团支部会。剧中人陈芳极力主张吸收王强入团,而巩俐饰演的班干部却严格把关,毫不留情。她火药味十足地回答:“我不同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王强学习不努力。”
陈芳反击说:“学习不好就不能入团吗?”
巩俐又坚持说:“谁说学习不好就不能入团啦?关键是他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抄别人的作业,考试还作弊。”
陈芳又以王强帮助团支书石磊搬蜂窝煤进一步推荐,巩俐当即反驳:“哎,哎,这事可不能讲私人感情啊。”
结果大家不欢而散。巩俐又对团支书石磊旁敲侧击:“就这么结束了?软绵绵的,你不是石头,是块豆腐!”
有一场课间十分钟的戏,让演员们自选动作,即兴表演。巩俐就拿出一条尺子,在课桌上哒哒哒哒一上一下地敲起那时很流行的节奏,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活泼又受节制的学生情态。
还有一场戏是班级在运动会接力赛中失败了,大家议论纷纷。巩俐直言说:“管人家班干嘛?都怪自己不争气!迟到的迟到,溜号的溜号。人心都散了,往后更没个好!”
几十年后再看这部片子,不得不承认首次触电的巩俐潜藏着稚嫩的表演天赋。那眼神、动作、音色和她后来扮演的某些角色,就有着若隐若现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当时的她未必自知,这未经雕琢的表演潜质,是否会成为后来攀登艺术高峰的一个支点呢?是否也激话了后来矢志投身影视艺术的潜在意识呢?
诚然,当年就在巩俐的身边,人们恐难预见,一位未来的国际影星就和你比肩并行。否则,在当年《大众电视》《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刊发的剧照中,至少可以从前面的几幅截图中,选一幅少女巩俐的珍稀剧照吧。
此后,孙周又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独立执导《今夜有暴风雪》,破格录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终于登上了享有盛名的影坛圣殿,抬眼望见一夜爆红的影星竟然是当年自己点名入选的小姑娘,如今在自己献身的圈内还是节节上升的名角,那么,有曾经相识的绿卡,再牵手来一次严格意义的合作,不是珠联璧合的最佳选择吗?
小时候的偶像往往都是珍藏于心,永难磨损的。
在高考的波谷浪尖上颠簸了三年,没有挫伤锐气,也没有随便求职就业,原本喜欢唱歌爱好声乐的巩俐咬准了表演艺术,终于迈进了中央戏剧学院高高的门槛。不是坐等,而是力争,终于抓住了《红高粱》的九儿角色,由此一炮而红。经历了无数次的鲜花、掌声、奖杯和闪光灯的包围之后,收到首次触电时众人仰视的名导邀约,是否特别的清纯温馨呢?再度合作不正是心有灵犀无需试探的精品之旅吗?
强者总会在金字塔的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再度重逢的。面对《艺术人生》的直播现场,作为曾经居高临下的孙周,显然不宜再提那些青涩的往事了。这个问题只能由“巩俐开口”,才能“真相大白”。
几幅隐身珍藏的剧照,一段明星起跳的故事,来去匆匆,聚散离合,解密细思,倒也蕴含着人生塑形的有益启示:每一颗星座都发光。尊重善待身边的每一方平常的心地,也许能成就未来的最美的风景。
每一种潜能都有灵。自信坚守选准的那一条挚爱的路径,才能有回报人生的最好的追梦。
魏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