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法则呢?可能有很多答案。你心目中的答案是什么呢?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以前很少思考过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家庭教育的核心法则存在呢?应该是有的。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百度,关于这个问题的词条很少,有一些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内容也不能说服我。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明一下,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前天写的《有样学样》这篇短文关注度很低,可能是我没有把“有样学样”这个话题说清楚,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讲明白,导致关注的人不多。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朋友圈里看到这个题目的人,没有打开它呢?我想调查一下,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接受。如果你愿意,请做出选择。下面是调查内容:
当你看到“有样学样”这个题目时,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不想打开它呢?
a题目太朴素、没有新意。b不接受这个观点。c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d其它原因。
如果你喜欢看央视公益广告,《有样学样》这个公益广告你应该看过。短片里儿子学父亲的样子一起从桥上扔垃圾,车里儿子学母亲的样子骂人,孩子学大人的样子向车窗外扔垃圾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在反复提醒人们一个道理,孩子会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其实,《有样学样》的公益广告很多,凤凰卫视也播出过,内容是外国人拍摄的。这也说明有样学样,不管在哪里,都是这个理。
有一个朋友早上到单位上班,心慌意乱地对我说,昨晚他小闺女的一句话让他很吃惊。他的小闺女甜头可爱,很乖巧的样子,她能说出什么吓人的话呢?原来,昨晚吃饭时,她毫无征兆的突然冒出一句:“操你妈逼!”让他差点吐血,全家哗然。他闺女说完之后,还得意洋洋的看着他,等着他的反应。小闺女那神情好像是等着看他乐起来呢!
“你平时骂过这样的话?”我问他。
“没有呀,我平时很注意的”我的朋友也知道说脏话对小孩子影响不好,所以在孩子面前很克制的。
“奥,想起来了,可能是有两次朋友来我家玩牌、喝酒时说过。”我朋友尽力地回忆着“当时乱乱的,孩子是在一边自己玩呢,不可能听见呀?就算听到过,难道偶尔说一句,孩子就学会了?”
病根就在这里,孩子对家长不同于平常的言行会特别敏感,一旦孩子听到或看到家长出格的言行,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当我朋友的小闺女听到爸爸说出这句话后,爸爸的朋友们响起了更大的说笑声。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驱使她,想尝试一下,如果我说了这句话,爸爸是不是也会很高兴呢?显然,小闺女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她只是想看看大人的反应。可见,孩子是模仿高手。这便是典型的有样学样。
前几天,我还写了一篇《我有钱》的短文,文中一个迟到的三岁小女孩两次给老师说“我有钱”,而且,说“我有钱”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这样的事在培训班经常会出现。我们当然不能对一个也许并不明白“我有钱”这句话的含义的孩子说三道四,但是当她因为迟到被拒绝进入教室而两次说出“我有钱”的话,显然不能仅仅有“童言无忌”来解释。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这个角度讲,小女孩的话其实是“有样学样”,“我有钱”这个观点是大人传递给孩子的的。孩子嘴里的“我有钱”透射出的是大人的社会价值观。大人经常把“我有钱”“有钱能办事”这些话挂在嘴边,孩子自然学会了。在充满铜臭味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身上难免会散发出同样的味道。这也许是中国古训“富不过三代”的一个原因吧。
周弘,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他们父女两人向世人诠释了“有样学样”的精彩人生。
他原来是工厂里一名工人,由于教育耳聋的女儿出名。他女儿周婷婷出生时听力已有问题,一岁半时因医疗事故导致双耳全聋。当黑暗降临时,天仿佛塌下来,他彻底绝望了。由于这种绝望的心情,他放弃了对婷婷的教育,使得她3岁半了还一个字都不会说。就在走投无路、苦苦挣扎时,中央台播放了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他抱住双耳全聋的女儿,一边看,一边流泪,渐渐地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心中升起。剧中幸子得的是不治之症,可她的父亲大岛茂却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为女儿拼搏。幸子虽然死了,但她是含笑离开人间的。周弘也要用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道路开通!他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道路。在改变女儿命运的路上,每走一步都异常地沉重艰难,洒满了眼泪和汗水。
正是父爱支撑着他坚强地同命运抗争,这样的父爱和由此迸发出来的力量,鼓舞了3岁多的女儿也坚强起来。他和女儿一起,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创造了超越身边同龄人的辉煌。婷婷6岁已认识2000多个汉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8岁时写出了几万字的童话故事,在小学时曾连跳两级,会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16岁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后成为留美硕士。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法则呢?我认为,答案是“有样学样”。
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欢迎发表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