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电影,影史上有不少佳作。
在《雨人》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是一个有超强记忆力的自闭症患者。
《美丽心灵》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记片,他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有着惊人天赋和成就,却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25年。
现在正在全国艺联影院上映的巴西电影《尼斯:疯狂的心》,则将镜头对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巴西女医生尼斯?达?西尔维拉。
"这位女医生上世纪40年代在巴西,掀起了一场改变精神病治疗的革命。
《尼斯:疯狂的心》眼下在影院排片很少,但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闪亮着人道主义精神光辉的片子。
《尼斯:疯狂的心》是一部非常冷静的传记电影,没有过多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煽情,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电影开头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194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佩德罗二世精神病治疗中心。女医生尼斯走到精神病院门口,敲铁门。
一开始她用手轻敲,到后来几乎是用拳头砸门,许久,终于有人来开门了。
尼斯往精神病院里面走,手持摄像机的镜头就像是尼斯的眼睛,我们看到尼斯的背影,也看到了栅栏、破落院子和目光呆滞的精神病患者。
这一手持长镜头不论用光,还是调度,都十分精彩。
直到尼斯走进医院正在进行的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会议,尼斯转过身,画面上终于出现尼斯正脸,一个目光坚定,毫无畏惧的中年女医生。
尼斯是巴西当时第一批入医学院潜修的妇女领导之一,她强烈反对当时主流的暴力治疗精神病人方法,比如胰岛素治疗法、脑白质切除术、电击法和心脏刺激法,她认为,这些治疗手段会使病人们变成失去思想与情感的行尸走肉。
与主流的治疗方法相反,尼斯主张教会病人如何使用油画布、颜料和刷子,并和狗狗一起治疗精神病人,引领了巴西精神病症治疗的革命。
《尼斯:疯狂的心》大部分都是手持拍摄,导演罗伯托?柏林厄表示:“我的想法是用手持镜头重现那些场景,就像纪录片那样,那些动作引导着镜头,而不是按照预先计划来拍摄人物。”
当然手持也是节约成本的一个考虑,从片子开头长长的出品机构名单,就知道找投资不容易。
但这种过于仿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也有缺点。
《尼斯:疯狂的心》并未深入触及女医生的内心,像流水账,缺乏深度和张力,艺术层面上并未有特别过人表现,水准位列中等。
但这依旧是一部有价值的片子。
我认为《尼斯:疯狂的心》价值在于,导演和女医生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病人也是人,给他们以人的待遇,这其中闪耀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尼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处于困境中的边缘群体,以正常人对待,给他们无比的尊重,让他们获得人的尊严。
这比教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会拿笔涂颜料,将内心潜意识用绘画呈现出来,被认为是“天才疯子”更有人性的意义。
看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尼斯对那些动不动就想用自己的想法、意志来取代病人的医护人员说“不”。
她说:“不要去干涉他们,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其实没有了暴力干涉,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显得无比自在,他们只是语言和逻辑上与正常人不同,在面对野外的清泉、阳光,面对亲人的爱,面对喜欢的异性,面对自己饲养的小狗,他们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反应。
影片中,导演通过精神病人的口说出:“垃圾是人分出来的”、“我没有疯,我只是被疯狂抓住了”。
电影中尼斯的扮演者在表演上并无突出之处,倒是那些扮演精神病患者的演员,将群戏演得惟妙惟肖,其中有的是真的病人。
当然,尼斯作为一个在当时就能运用荣格心理学疗法的女医生,她之所以能引起大众关注,是因为在她治疗的病人中,有的拿起画笔,画出了心里的潜意识,这些画作作为了艺术品,也有的病人得以治愈。
在电影里,这些病人的画作无比炫目,再次让人惊呼,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
现实中,尼斯的工作室后来成为了无意识意象美术馆,如今藏有数十万件展品,成为世界上收藏精神病人艺术作品最多的美术馆。
电影最后,出现了尼斯老奶奶的真实影像。虽已垂垂老矣,但说话幽默,谈笑风声,极有神采,即使是戴着眼镜,那眼镜背后的目光依旧坚定,无所畏惧。
她的那一句话依旧让人深思良久,“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一万种活法,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