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象人

象人 豆瓣评分:8.3

BD中字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大卫·林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80
  • 语言:英语
  • 更新:2022-10-10 15:47
报错 收藏
  • 象人是由 安东尼·霍普金斯 / 约翰·赫特 / 安妮·班克罗夫特 / 约翰·吉尔古德 / 温蒂·希勒 / 弗雷迪·琼斯 / 迈克尔·埃尔菲克 / 汉娜·高登 / 海伦·瑞安 / 约翰·斯主演的一部国产剧。《象人》讲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天生畸形的象人梅里克在马戏团里受到非人的待遇和摧残,过着猪狗不如的.. 更多

象人剧情介绍

《象人》讲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天生畸形的象人梅里克在马戏团里受到非人的待遇和摧残,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幸运遇到了英国医生弗雷迪,被后者带回医院作研究,终于体验到了人间温暖的故事。

影片由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导演是奥斯卡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大卫·林奇。作为林奇的第一部主流电影,《象人》不像他之前的影片《橡皮头》那样荒诞、黑暗,却又比他之后的作品《我心狂野》和《穆赫兰道》等更为诡异、阴郁,充分表现出了林奇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也是“林奇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象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林奇用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将整个故事演绎得流畅感人。1980年影片一经上映,不仅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更是得到了如潮的好评,并且获得了1981年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以及第5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提名,此片标志着大卫·林奇获得了好莱坞主流的认可。

对于这部电影,有人说“一直不敢看完,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有人说“看完以后脑海一片空白,不知道能说什么、该说什么”,有人说“象人太可怜了,值得同情”,有人说“医生和肯德尔夫人真是好人,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那么,《象人》到底讲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导演大卫·林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想讲述天生畸形、容貌骇人的象人梅里克凄惨的人生?抑或是说医生弗雷迪等人身上的人性主义光辉?

统统都不是!

在我看来,象人梅里克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人类群体,医生弗雷迪则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大卫·林奇用这两个角色作为媒介,真正要映射的,其实是人类这个群体的黑暗、虚伪和利欲熏心,说白了就是——全员皆恶!

我认为,想要真正看懂大卫·林奇的电影,需要了解大卫·林奇这个人以及他的电影风格。今天,我就结合大卫·林奇电影独特的“林奇主义”风格来解读一下《象人》这部电影。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1,早在《橡皮头》中,大卫·林奇的电影艺术风格就已经初步成型:诡谲、荒诞、阴暗的“林奇主义”风格

大卫·林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来呕吐。

从出道伊始,大卫·林奇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他就像是一个异类一般,在世人眼中肆无忌惮。

大卫·林奇的第一部电影是他学生时期的《六个苍白的人影》,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表现人性贪婪的一面,个人风格已经初现端倪。1977年的恐怖荒诞片《橡皮头》更是将这种诡谲与迷幻推至了顶峰,一鸣惊人,震惊了全世界的影评人。

由于当时没有旧有名词可以框定林奇不拘一格的电影风格,有记者创造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形容它——“林奇主义”。

1,什么是林奇主义?

  • 《蓝丝绒》和《双峰镇》中的古雅小镇,是林奇主义;
  • 《妖夜慌踪》和《我心狂野》中的夜色狂奔,是林奇主义;
  • 《穆赫兰道》中的真实梦魇和竭斯底里,同样也是林奇主义。

林奇主义,无处不在!一段夜间公路,一个女人的红唇,一尘不染的舞台上的红幕……这些原本稀松平常的场景,只要出现在林奇的电影中,突然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自《橡皮头》伊始,大卫·林奇的电影总是透射出诡异、阴郁、矛盾、迷茫、复杂以及浓烈的黑色幽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这种独特的影视风格,就是“林奇主义”。

林奇主义风格是迷幻的、诡谲的、荒诞的,但就是这样一种古怪的风格,却让大卫·林奇成为深刻影响我们当代人想象力的导演之一。

即便是进了好莱坞,林奇也没有向所谓的商业化妥协,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将之带给大众,为刻板的商业电影注入了一股先锋感。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2,林奇主义在《象人》中是如何表现的?

林奇自己曾经说过,林奇主义认为所有需要合乎理性和逻辑性的传统叙事方式都是对想象力的扼杀,只有在没有理性和具体模式的束缚之下,才能把自己心中最真实的世界表现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看完林奇电影时,我们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影体验,以至于到最后都不确定到底看到了什么,只留下阴暗、迷茫、复杂等冲击力极强的负面情绪。

而这,正是林奇作品的核心——诡异!带着所有不确定性的诡异!

《象人》中,这种林奇主义的诡异和阴郁随处可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首尾两场戏。

①开场第一幕,片头蒙太奇:

一位美丽的母亲,一头大象,一片树林,不断的在荧幕上闪回。

母亲在痛苦的嚎叫,大象在疯狂的嘶鸣,两者渐渐被镜头拉近,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

这一幕,很难说清母亲是被大象吓到了,还是在痛苦的分娩,抑或是被大象蹂躏袭击……没人能够确定,却也没人在意。

因为,在这一刻,所有观众的心神都被那种恐怖噩梦般的气氛给笼罩了,整个电影就此定下了基调。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的意图很简单,摆明了就是在告诉观众:“这个电影就是阴暗的,别挣扎了!”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临近结尾的剧院那场戏,“丑陋轻贱”的象人和“美丽高贵”的公主坐在一起观看戏剧:

舞台上,戏剧角色出场,荧幕中有影像闪现,再加上神秘的烟雾,彼此叠加在一起,用叠镜的手法来展现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那么的不真实。

这幕戏剧讲的是食人魔逃出地牢的故事,与象人逃出马戏团的命运何其相似。但是,大卫·林奇却没有用写实的手法拍摄,而是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梦幻世界、想象世界和内心活动的真实性,相信梦幻的下意识比事实更能表现出精神深处的真实。

虽然象人逃出了马戏团,正在看这幕戏剧,但象人的内心活动是怎么样的?他感觉这些好陌生,剧场里发生一切离他好像很遥远,所谓的自由根本不属于他。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是刻意让这一幕显得不真实,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这种充满了悖论的诡异与梦幻,正是林奇主义的绝佳体现。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2,结合“林奇主义”风格和导演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谈谈《象人》是否全员皆恶

《象人》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除却象人梅里克外,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医生、马戏团老板、肯德尔夫人等。大卫·林奇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将人性中的恶无限放大。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告诉观众:象人之所以有如此遭遇,整个人类群体都逃不开责任,所有人都是恶人。

1,真正的恶人,毫不遮掩,利欲熏心

①马戏团老板拜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真实的恶

拜斯是《象人》中最恶的那个人,他是马戏团的老板,视象人为赚钱的工具,称其为“它”。拜斯不把象人当人看,只当“它”是一个让人们花钱观赏的怪物而已。

对待象人,拜斯非打即骂。当将象人打得遍体鳞伤时,他甚至不愿意将象人交给医生弗雷迪治疗,生怕象人被带走后就不会再回来,生怕失去了赚钱的工具。

当象人被医院悉心照料时,拜斯一心只想拿他赚钱,在向医院索要无果后,他居然找机会抢走了象人,将其在各地展览以牟利。象人病重,在展览中倒地,拜斯怒火中烧,竟然将象人与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将其当成动物来对待。

我认为,拜斯的恶是真实的恶,来自内心深处,毫不遮掩。导演刻意将这种原本藏在心底的恶摆上了台面,以揭示人性与生俱来的黑暗丑陋的一面。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医院的锅炉工:和拜斯一样,锅炉工的恶也是赤裸裸。

《象人》中,锅炉工出现在一个静谧的黑夜,就像恶魔一般径直走向象人所在的隔离病房。中途,锅炉工没有停顿过,也没有跟路遇的护士打招呼,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象人。

看到象人时,锅炉工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讶,反而很兴奋,就如同《指环王》里咕噜捧着魔戒时的表情。只不过,咕噜说的是“my precious”,而锅炉工说的却是“friend”,假惺惺的“朋友”代表着肮脏的金钱交易。

一个月黑风高夜,锅炉工带了一群人来参观象人,从中收取钱财,就像马戏团的老板拜斯一样。这一段再现蒙太奇手法,各种镜头一一闪现——众人看象人时恶心厌恶的表情,妓女被迫和象人接吻,男人们放肆的嘲笑声,欺压象人的得意嘴脸,强迫女人与象人同睡一床,往象人身上倒酒,等等……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轰鸣的音乐声在耳边炸响,再配合上人们夸张的动作和狂乱的笑声,瞬间将整部电影推向了最高潮。

这,就是林奇主义!

在我看来,这一幕中的诡谲、阴暗、复杂、荒诞的感觉融合在了一起,最后成了一种癫狂。这种癫狂,即指明了人性的阴暗和不堪,又隐喻了象人凄惨曲折的人生。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2,表面的好人,所谓的“善良”,其实是虚伪的恶

①医生弗雷迪

说到弗雷迪,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个医生是个大好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象人根本不可能逃离马戏团,更不可能体验到人间温暖。

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医生就真的是好人吗?

“i’d like to see it”,这是医生第一次去见象人时跟老板拜斯说的话。

医生说的是,我想看一下“它”,而不是“他”——这时的医生也没把象人当人看。

就像拜斯说的话一样,“我们很了解彼此,我的朋友”。这句话里的“朋友”,与之前锅炉工对象人说的“朋友”一样,指的是肮脏的交易伙伴。

此时的医生,并不是来救象人于水火之中,而是想借象人出名。

果然,借助象人,医生很快出名了。他不仅受到医院院长的青睐,而且还通过象人打通了与伦敦上流社会的关系。医生的名字上了报,被世人吹捧,病人来了医院都直接找他。

对于医生来说,象人只是他的职业跳板,与拜斯把象人当成“赚钱工具”一样。两者并无区别,都是恶人!

唯一不同的是,拜斯是主观的恶,而医生是无意识的恶,来自本能的恶。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演员肯德尔夫人

夫人:“我一般不把自己的照片随便送人。”

象人:“我会将它放在一个荣耀的地方。”

这是夫人第一次见象人说的话,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同情。

面对象人,肯德尔夫人并不敢久看,总是在刻意的回避视线,非常的尴尬和不自然。

她本就不是发自真心来看象人的,而是看到了有关象人的报道,觉得自己应该来看看——与医生一样,她也是将象人当作事业的跳板。

夫人与象人聊沙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象人诵读的是罗密欧的台词,其中多见“俗物”、“神圣”、“惩罚”、“乞求”、“宽恕”、“罪恶”等字眼。

夫人亲吻了象人,说“你不再是个象人了,你是罗密欧!”

象人终究不是罗密欧,而是那罪人,夫人则是那神圣的神,用自己的唇赦免了他的罪。

在我看来,书上的戏剧或许是个爱情故事,但夫人与象人却不是爱情。不管夫人的话语还是最后的那一吻,都不是善,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虚伪和怜悯,是人性原罪的恶。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3,冷漠路人的注视,群体存在下的实恶

《史记·张仪列传》有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意思是,众口一词,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诽谤,能把人才毁灭。

当一个群体要排斥异类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用语言来鄙夷或者嘲讽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很多作者和导演都喜欢采用这种手法。

但是,大卫·林奇偏偏不!他没有让群体开口,而是让这些人静静的注视审视象人,却将人性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 象人第一次走进医院时,大厅里的护士和病人都安静了下来,就像看怪物一般盯着他,唯有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说了句话——“真臭!”
  • 万众瞩目的医学大会上,所谓的医生们用看试验品的眼神看着象人,没有说话,没有讨论,表情却是鄙视和冷漠,不似看人。
  • 马戏团的展台上,象人裸露着皮肤,被展览在看客的面前。人群是安静的,有人皱眉,有人眯眼,有人摇头,如同看着一个恶心却又令人好奇的动物。
  • 象人逃出马戏团重回人类世界,被围在了公共厕所里,嘶吼着喊出那句“我不是动物,我是人”,围观人群沉默不语,表情却并不认同,只有排斥和嫌憎。

《新文化景观》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维持群体的存在,个体必须与群体保持一致,要划清“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界限,换句话说,个体通过排斥群外人员,而成为群体内部的一员。

很显然,《象人》里的个体是象人梅里克,而群体则是除他以外的所有人。

象人被人们所孤立,后者认为只有群体特征是正常的,而任何违背群体特征的人都是异类。在这种心态中,他们失去了人性,只剩下了恶果。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4,全员皆恶之后,善意破云而出,普照人间

我认为,大卫·林奇虽然偏好人性的阴暗面,但他同样对这个世界怀有希望。

所以,在用“林奇主义”刻画出全员皆恶之后,电影里的象人终于迎来了人性的善意,体验到了人间温暖。

这一变化,在医生弗雷迪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一开始时,医生是抱着自私的目的接近象人。不过,在自我反省后,他就像是涅盘的凤凰重获新生,心境和行为开始发生变化。

从那一刻起,他开始真心关心象人,不仅帮象人争取在医院的永远居住权,而且在象人被掳走之后疯狂寻找。在象人终于被找到时,弗雷迪拥抱了象人,开始把象人当作朋友来看待。

除医生外,帮助象人逃出马戏团的侏儒们也是善意满满。

在我看来,导演之所以安排这些侏儒解救象人,其实是想说这些的小矮人虽然天生畸形,但却比人类要更善良,更能理解同样是畸形的象人。

我认为,大卫·林奇虽然用《象人》讲了一个“全员皆恶”的故事,但却也给了我们一丝善良的曙光。他深刻的剖析出了人性深处的恶,用他独有“林奇主义”风格演绎出来,让人不寒而栗;而后,他又加入了自己理解的善良,就像冬日的暖阳一般,照进了观众的心中,感人肺腑。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3,基于《象人》中医生弗雷迪的心境变化,我们来谈谈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几点思考

纵观整部电影,虽然名字是《象人》,讲的是象人,但真正推动整个影片进程的却是医生弗雷迪。整个电影都是围绕着弗雷迪的心境变化而发展,最终揭示出一个善良的世界观。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却在日渐冰冷的社会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克制,虽然尚未到“恶”的地步,却已习惯冷漠以对这个世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起心中的善意呢?

①不要总盯着他人的缺点,多去赞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此才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不能总盯着他人的缺点,而要多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心赞美它们。

赞美,是表达善意的最简单的方式,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唯一一条零成本的捷径。经常赞美别人,不仅对方会感到愉悦,你也会跟着开心起来。将赞美当成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你会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你会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②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所有的人和事。

《增广贤文》有言: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动物尚且如此,人更应懂得感恩,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当一切顺遂时,要感恩得到的美好;当生活不如意时,更要感恩拥有的一切。

较之《象人》里天生畸形的梅里克,我们拥有太多别人奢望的东西——正常的容貌、健康的身体、他人的尊重、自由行动的能力、正常的生活以及爱我们的人。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陌生人对我们持有善意,感恩双手双脚可以自由行动,感恩亲人朋友对我们的爱。心存感恩,你会惊喜的发现你拥有得更多了。

③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

《象人》中,人们之所以歧视排斥象人,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对方,不理解象人的苦难和渴望。

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喜欢以己度人的人。他们总是喜欢先入为主地揣测别人的想法,并且坚信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

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以真心换真心,理解别人的苦衷和经历,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结语:

每当看完大卫·林奇的电影,心里总会留下阴郁、压抑、悲戚等负面情绪,《象人》也不例外,而这正是“林奇主义”风格的特点。借助象人梅里克的悲惨遭遇,导演林奇讲了一个“全员皆恶”的故事,将人性深处的阴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最后,医生自省为善以及剧院的人们接受了象人,喻示着人性的善并未完全消逝,希望尚在人间。

  • 播放列表
  • 酷播
排序
  • BD中字
  • 剧情介绍

    《象人》讲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天生畸形的象人梅里克在马戏团里受到非人的待遇和摧残,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幸运遇到了英国医生弗雷迪,被后者带回医院作研究,终于体验到了人间温暖的故事。

    影片由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导演是奥斯卡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大卫·林奇。作为林奇的第一部主流电影,《象人》不像他之前的影片《橡皮头》那样荒诞、黑暗,却又比他之后的作品《我心狂野》和《穆赫兰道》等更为诡异、阴郁,充分表现出了林奇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也是“林奇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象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林奇用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将整个故事演绎得流畅感人。1980年影片一经上映,不仅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更是得到了如潮的好评,并且获得了1981年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以及第5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提名,此片标志着大卫·林奇获得了好莱坞主流的认可。

    对于这部电影,有人说“一直不敢看完,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有人说“看完以后脑海一片空白,不知道能说什么、该说什么”,有人说“象人太可怜了,值得同情”,有人说“医生和肯德尔夫人真是好人,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那么,《象人》到底讲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导演大卫·林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想讲述天生畸形、容貌骇人的象人梅里克凄惨的人生?抑或是说医生弗雷迪等人身上的人性主义光辉?

    统统都不是!

    在我看来,象人梅里克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人类群体,医生弗雷迪则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大卫·林奇用这两个角色作为媒介,真正要映射的,其实是人类这个群体的黑暗、虚伪和利欲熏心,说白了就是——全员皆恶!

    我认为,想要真正看懂大卫·林奇的电影,需要了解大卫·林奇这个人以及他的电影风格。今天,我就结合大卫·林奇电影独特的“林奇主义”风格来解读一下《象人》这部电影。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1,早在《橡皮头》中,大卫·林奇的电影艺术风格就已经初步成型:诡谲、荒诞、阴暗的“林奇主义”风格

    大卫·林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来呕吐。

    从出道伊始,大卫·林奇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他就像是一个异类一般,在世人眼中肆无忌惮。

    大卫·林奇的第一部电影是他学生时期的《六个苍白的人影》,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表现人性贪婪的一面,个人风格已经初现端倪。1977年的恐怖荒诞片《橡皮头》更是将这种诡谲与迷幻推至了顶峰,一鸣惊人,震惊了全世界的影评人。

    由于当时没有旧有名词可以框定林奇不拘一格的电影风格,有记者创造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形容它——“林奇主义”。

    1,什么是林奇主义?

    • 《蓝丝绒》和《双峰镇》中的古雅小镇,是林奇主义;
    • 《妖夜慌踪》和《我心狂野》中的夜色狂奔,是林奇主义;
    • 《穆赫兰道》中的真实梦魇和竭斯底里,同样也是林奇主义。

    林奇主义,无处不在!一段夜间公路,一个女人的红唇,一尘不染的舞台上的红幕……这些原本稀松平常的场景,只要出现在林奇的电影中,突然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自《橡皮头》伊始,大卫·林奇的电影总是透射出诡异、阴郁、矛盾、迷茫、复杂以及浓烈的黑色幽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这种独特的影视风格,就是“林奇主义”。

    林奇主义风格是迷幻的、诡谲的、荒诞的,但就是这样一种古怪的风格,却让大卫·林奇成为深刻影响我们当代人想象力的导演之一。

    即便是进了好莱坞,林奇也没有向所谓的商业化妥协,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将之带给大众,为刻板的商业电影注入了一股先锋感。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2,林奇主义在《象人》中是如何表现的?

    林奇自己曾经说过,林奇主义认为所有需要合乎理性和逻辑性的传统叙事方式都是对想象力的扼杀,只有在没有理性和具体模式的束缚之下,才能把自己心中最真实的世界表现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看完林奇电影时,我们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影体验,以至于到最后都不确定到底看到了什么,只留下阴暗、迷茫、复杂等冲击力极强的负面情绪。

    而这,正是林奇作品的核心——诡异!带着所有不确定性的诡异!

    《象人》中,这种林奇主义的诡异和阴郁随处可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首尾两场戏。

    ①开场第一幕,片头蒙太奇:

    一位美丽的母亲,一头大象,一片树林,不断的在荧幕上闪回。

    母亲在痛苦的嚎叫,大象在疯狂的嘶鸣,两者渐渐被镜头拉近,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

    这一幕,很难说清母亲是被大象吓到了,还是在痛苦的分娩,抑或是被大象蹂躏袭击……没人能够确定,却也没人在意。

    因为,在这一刻,所有观众的心神都被那种恐怖噩梦般的气氛给笼罩了,整个电影就此定下了基调。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的意图很简单,摆明了就是在告诉观众:“这个电影就是阴暗的,别挣扎了!”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临近结尾的剧院那场戏,“丑陋轻贱”的象人和“美丽高贵”的公主坐在一起观看戏剧:

    舞台上,戏剧角色出场,荧幕中有影像闪现,再加上神秘的烟雾,彼此叠加在一起,用叠镜的手法来展现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那么的不真实。

    这幕戏剧讲的是食人魔逃出地牢的故事,与象人逃出马戏团的命运何其相似。但是,大卫·林奇却没有用写实的手法拍摄,而是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梦幻世界、想象世界和内心活动的真实性,相信梦幻的下意识比事实更能表现出精神深处的真实。

    虽然象人逃出了马戏团,正在看这幕戏剧,但象人的内心活动是怎么样的?他感觉这些好陌生,剧场里发生一切离他好像很遥远,所谓的自由根本不属于他。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是刻意让这一幕显得不真实,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这种充满了悖论的诡异与梦幻,正是林奇主义的绝佳体现。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2,结合“林奇主义”风格和导演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谈谈《象人》是否全员皆恶

    《象人》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除却象人梅里克外,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医生、马戏团老板、肯德尔夫人等。大卫·林奇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将人性中的恶无限放大。

    在我看来,大卫·林奇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告诉观众:象人之所以有如此遭遇,整个人类群体都逃不开责任,所有人都是恶人。

    1,真正的恶人,毫不遮掩,利欲熏心

    ①马戏团老板拜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真实的恶

    拜斯是《象人》中最恶的那个人,他是马戏团的老板,视象人为赚钱的工具,称其为“它”。拜斯不把象人当人看,只当“它”是一个让人们花钱观赏的怪物而已。

    对待象人,拜斯非打即骂。当将象人打得遍体鳞伤时,他甚至不愿意将象人交给医生弗雷迪治疗,生怕象人被带走后就不会再回来,生怕失去了赚钱的工具。

    当象人被医院悉心照料时,拜斯一心只想拿他赚钱,在向医院索要无果后,他居然找机会抢走了象人,将其在各地展览以牟利。象人病重,在展览中倒地,拜斯怒火中烧,竟然将象人与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将其当成动物来对待。

    我认为,拜斯的恶是真实的恶,来自内心深处,毫不遮掩。导演刻意将这种原本藏在心底的恶摆上了台面,以揭示人性与生俱来的黑暗丑陋的一面。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医院的锅炉工:和拜斯一样,锅炉工的恶也是赤裸裸。

    《象人》中,锅炉工出现在一个静谧的黑夜,就像恶魔一般径直走向象人所在的隔离病房。中途,锅炉工没有停顿过,也没有跟路遇的护士打招呼,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象人。

    看到象人时,锅炉工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讶,反而很兴奋,就如同《指环王》里咕噜捧着魔戒时的表情。只不过,咕噜说的是“my precious”,而锅炉工说的却是“friend”,假惺惺的“朋友”代表着肮脏的金钱交易。

    一个月黑风高夜,锅炉工带了一群人来参观象人,从中收取钱财,就像马戏团的老板拜斯一样。这一段再现蒙太奇手法,各种镜头一一闪现——众人看象人时恶心厌恶的表情,妓女被迫和象人接吻,男人们放肆的嘲笑声,欺压象人的得意嘴脸,强迫女人与象人同睡一床,往象人身上倒酒,等等……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轰鸣的音乐声在耳边炸响,再配合上人们夸张的动作和狂乱的笑声,瞬间将整部电影推向了最高潮。

    这,就是林奇主义!

    在我看来,这一幕中的诡谲、阴暗、复杂、荒诞的感觉融合在了一起,最后成了一种癫狂。这种癫狂,即指明了人性的阴暗和不堪,又隐喻了象人凄惨曲折的人生。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2,表面的好人,所谓的“善良”,其实是虚伪的恶

    ①医生弗雷迪

    说到弗雷迪,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个医生是个大好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象人根本不可能逃离马戏团,更不可能体验到人间温暖。

    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医生就真的是好人吗?

    “i’d like to see it”,这是医生第一次去见象人时跟老板拜斯说的话。

    医生说的是,我想看一下“它”,而不是“他”——这时的医生也没把象人当人看。

    就像拜斯说的话一样,“我们很了解彼此,我的朋友”。这句话里的“朋友”,与之前锅炉工对象人说的“朋友”一样,指的是肮脏的交易伙伴。

    此时的医生,并不是来救象人于水火之中,而是想借象人出名。

    果然,借助象人,医生很快出名了。他不仅受到医院院长的青睐,而且还通过象人打通了与伦敦上流社会的关系。医生的名字上了报,被世人吹捧,病人来了医院都直接找他。

    对于医生来说,象人只是他的职业跳板,与拜斯把象人当成“赚钱工具”一样。两者并无区别,都是恶人!

    唯一不同的是,拜斯是主观的恶,而医生是无意识的恶,来自本能的恶。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②演员肯德尔夫人

    夫人:“我一般不把自己的照片随便送人。”

    象人:“我会将它放在一个荣耀的地方。”

    这是夫人第一次见象人说的话,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同情。

    面对象人,肯德尔夫人并不敢久看,总是在刻意的回避视线,非常的尴尬和不自然。

    她本就不是发自真心来看象人的,而是看到了有关象人的报道,觉得自己应该来看看——与医生一样,她也是将象人当作事业的跳板。

    夫人与象人聊沙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象人诵读的是罗密欧的台词,其中多见“俗物”、“神圣”、“惩罚”、“乞求”、“宽恕”、“罪恶”等字眼。

    夫人亲吻了象人,说“你不再是个象人了,你是罗密欧!”

    象人终究不是罗密欧,而是那罪人,夫人则是那神圣的神,用自己的唇赦免了他的罪。

    在我看来,书上的戏剧或许是个爱情故事,但夫人与象人却不是爱情。不管夫人的话语还是最后的那一吻,都不是善,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虚伪和怜悯,是人性原罪的恶。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3,冷漠路人的注视,群体存在下的实恶

    《史记·张仪列传》有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意思是,众口一词,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诽谤,能把人才毁灭。

    当一个群体要排斥异类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用语言来鄙夷或者嘲讽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很多作者和导演都喜欢采用这种手法。

    但是,大卫·林奇偏偏不!他没有让群体开口,而是让这些人静静的注视审视象人,却将人性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 象人第一次走进医院时,大厅里的护士和病人都安静了下来,就像看怪物一般盯着他,唯有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说了句话——“真臭!”
    • 万众瞩目的医学大会上,所谓的医生们用看试验品的眼神看着象人,没有说话,没有讨论,表情却是鄙视和冷漠,不似看人。
    • 马戏团的展台上,象人裸露着皮肤,被展览在看客的面前。人群是安静的,有人皱眉,有人眯眼,有人摇头,如同看着一个恶心却又令人好奇的动物。
    • 象人逃出马戏团重回人类世界,被围在了公共厕所里,嘶吼着喊出那句“我不是动物,我是人”,围观人群沉默不语,表情却并不认同,只有排斥和嫌憎。

    《新文化景观》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维持群体的存在,个体必须与群体保持一致,要划清“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界限,换句话说,个体通过排斥群外人员,而成为群体内部的一员。

    很显然,《象人》里的个体是象人梅里克,而群体则是除他以外的所有人。

    象人被人们所孤立,后者认为只有群体特征是正常的,而任何违背群体特征的人都是异类。在这种心态中,他们失去了人性,只剩下了恶果。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4,全员皆恶之后,善意破云而出,普照人间

    我认为,大卫·林奇虽然偏好人性的阴暗面,但他同样对这个世界怀有希望。

    所以,在用“林奇主义”刻画出全员皆恶之后,电影里的象人终于迎来了人性的善意,体验到了人间温暖。

    这一变化,在医生弗雷迪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一开始时,医生是抱着自私的目的接近象人。不过,在自我反省后,他就像是涅盘的凤凰重获新生,心境和行为开始发生变化。

    从那一刻起,他开始真心关心象人,不仅帮象人争取在医院的永远居住权,而且在象人被掳走之后疯狂寻找。在象人终于被找到时,弗雷迪拥抱了象人,开始把象人当作朋友来看待。

    除医生外,帮助象人逃出马戏团的侏儒们也是善意满满。

    在我看来,导演之所以安排这些侏儒解救象人,其实是想说这些的小矮人虽然天生畸形,但却比人类要更善良,更能理解同样是畸形的象人。

    我认为,大卫·林奇虽然用《象人》讲了一个“全员皆恶”的故事,但却也给了我们一丝善良的曙光。他深刻的剖析出了人性深处的恶,用他独有“林奇主义”风格演绎出来,让人不寒而栗;而后,他又加入了自己理解的善良,就像冬日的暖阳一般,照进了观众的心中,感人肺腑。

    “林奇主义”风格的《象人》是一部“全员皆恶”的电影吗"

    03,基于《象人》中医生弗雷迪的心境变化,我们来谈谈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几点思考

    纵观整部电影,虽然名字是《象人》,讲的是象人,但真正推动整个影片进程的却是医生弗雷迪。整个电影都是围绕着弗雷迪的心境变化而发展,最终揭示出一个善良的世界观。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却在日渐冰冷的社会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克制,虽然尚未到“恶”的地步,却已习惯冷漠以对这个世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起心中的善意呢?

    ①不要总盯着他人的缺点,多去赞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此才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不能总盯着他人的缺点,而要多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心赞美它们。

    赞美,是表达善意的最简单的方式,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唯一一条零成本的捷径。经常赞美别人,不仅对方会感到愉悦,你也会跟着开心起来。将赞美当成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你会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你会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②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所有的人和事。

    《增广贤文》有言: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动物尚且如此,人更应懂得感恩,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当一切顺遂时,要感恩得到的美好;当生活不如意时,更要感恩拥有的一切。

    较之《象人》里天生畸形的梅里克,我们拥有太多别人奢望的东西——正常的容貌、健康的身体、他人的尊重、自由行动的能力、正常的生活以及爱我们的人。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陌生人对我们持有善意,感恩双手双脚可以自由行动,感恩亲人朋友对我们的爱。心存感恩,你会惊喜的发现你拥有得更多了。

    ③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

    《象人》中,人们之所以歧视排斥象人,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对方,不理解象人的苦难和渴望。

    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喜欢以己度人的人。他们总是喜欢先入为主地揣测别人的想法,并且坚信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

    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以真心换真心,理解别人的苦衷和经历,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结语:

    每当看完大卫·林奇的电影,心里总会留下阴郁、压抑、悲戚等负面情绪,《象人》也不例外,而这正是“林奇主义”风格的特点。借助象人梅里克的悲惨遭遇,导演林奇讲了一个“全员皆恶”的故事,将人性深处的阴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最后,医生自省为善以及剧院的人们接受了象人,喻示着人性的善并未完全消逝,希望尚在人间。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