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新地岛

新地岛 豆瓣评分:6.4

BD超清中字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Reinout Oerlemans
  • 地区:其它
  • 年份:2011
  • 语言:荷兰语
  • 更新:2022-10-10 15:22
报错 收藏
  • 新地岛是由杜晨·科洛斯,罗伯特·德·霍格,德雷克·德·林特,Semmy Schilt,简·德克莱尔,Victor Reinier,Jochum van der Woude,Teun Kuilboer主演的一部国产剧。" 新地岛一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立即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双方在常规兵器和核武器等领.. 更多

新地岛剧情介绍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新地岛一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立即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双方在常规兵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较量。二战末期,美国率先研发出超级武器——原子弹,并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展示了其强大的摧毁能力。原子弹的问世,不仅加快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而且也给当时的苏联高层以巨大的震撼。斯大林要求苏联有关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并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一定要尽快研制出本国的原子弹,打破美国的核垄断。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幸的是,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才刚刚开始。

  1955年11月22日,苏联成功的试爆了一枚РДС-37型热核弹,标志着苏联在核武器研发领域首次超越了美国。要知道,美国进行类似的试验是在1956年5月20日,比苏联整整晚了半年。

  为了试验РДС-37核弹,苏联军方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也称为苏联国防部第2武器试验靶场)以北5公里处新建了一个试验场,代号П-5。考虑到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技术人员在试验场建造了坚固的地下掩体,以放置各种物理测量设备,并对靶场附近的710个居民点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安全防护措施,靶场指挥部也被迁移到了靶场生活区。为了减少对地面的放射性沾染,军方决定РДС-37核弹采取高空爆炸的方式。为了确保轰炸机投弹后能飞离爆炸区域,技术人员还为РДС-37核弹配备了制动降落伞。

  最初,军方将试验日期定在1955年11月21日,轰炸机拟于上午9:30从塞米巴拉金斯克机场起飞。但由于那天能见度差,再加上轰炸机的雷达瞄准具出现了一些问题,试验被推迟至22日进行。试验当天,图-16轰炸机在П-5试验场上空12公里处投下了РДС-37核弹。核弹爆炸后产生了1550米高的“蘑菇云”,当量达到160万吨。核弹爆炸时,图-16轰炸机已飞至15公里开外。

  РДС-37核弹的破坏力十分惊人,П-5试验场内的所有武器技术装备和地面设施都被彻底摧毁,就连距此70-75公里外的靶场生活区都受到了影响,许多住户的门、窗、墙被不同程度的毁坏,第59号居民区的建筑物甚至被震塌。位于小阿克扎雷村的一所住宅,由于天花板倒塌,一家人被埋在屋内,造成一名3岁小女孩死亡。在距离爆炸中心36公里处,有6名军人被埋在了地下,一名军人因窒息死亡,其他人都受了轻伤。此外,还有42名平民被玻璃和石块的碎片所伤。

  此次试验结果对苏联后续的核弹研究影响深远。一方面,核专家们找到了研发更大威力核弹的新方法,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已不适合做大当量核弹的试验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它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人文地理环境不允许做此类试验,首先其安全性就达不到核弹试验要求;二是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地处内陆,无法检验核弹对水面舰艇、潜艇、岸防设施、抗登陆场、水雷区等目标的摧毁能力,也无法试验海军核武器(如核鱼雷)和潜射核武器。(注:美国进行第一次潜射核武器试验发生在1946年的太平洋比基尼环礁。)

  于是,苏联军方开始了新核武器试验场的选址工作。当时,共有14处候选地址。为此,政府组建了以白海区舰队司令Н?Д?谢尔盖耶夫中将为首的政府委员会,各领域的专家和著名学者都参与其中,负责新核试验场的选址评定工作。同时,海军也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潜射核武器试验场的选址勘定。经过紧张细致的工作,新地岛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新核试验场优先选择的目标。

  新地岛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北极圈内,介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属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总面积为82600平方公里。新地岛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岛屿,它属于群岛,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再加上另外一些小岛,从东北向西南延伸1000多公里。南、北两大岛之间是马托奇金海峡,宽仅1.6-2.4公里。南端的库素瓦地岛隔喀拉海峡与瓦伊加奇岛和大陆相望。新地岛系乌拉尔山系向北延伸部分,岛上大部为山地,最高海拔1590米。该岛面积的1/4有冰盖(尤其是北部),陆地由火山沉积的物质组成,包括石灰岩和黏板岩。北岛的大部分和南岛的一部分为极地荒漠带。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

  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写道:“新地岛上人烟稀少,与苏联大陆相隔甚远,岛上有高山,有低地,四周还有海洋和海湾,适合作新的核弹试验场。我们建议,选择岛上的古巴车尔那亚地区作为潜射核武器试验场,古巴别卢金亚地区作为主试验场,并在罗加契沃村修建机场。”

  根据苏联部长会议1954年7月31日和海军总司令1954年9月17日的命令,苏联军方于1954年10月开始在新地岛修建核武器试验场。为保密起见,苏联将这一工程定名为“700工程”,并成立了专门的工程指挥部。工程指挥部的第一任领导是Е?Н?巴尔科夫斯基上校,后来此人还获得了“列宁奖金”,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4年10月,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В?Г?斯塔里科夫上校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场第一任司令,他的继任者有:Н?А?奥索夫斯基上校(1955年10-12月),Н?Л?鲁茨基中将(1955年12月-1958年7月),И?И?巴霍莫夫中将(1958年7月-1959年5月),Г?Г?库德里亚夫采夫少将(1959年5月-1963年8月)。

  “700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年,核武器试验场还隶属于白海区舰队。1955年8月12日,海军总司令下达命令,要求海军第6部接管该试验场,当时第6部部长是П?Ф?佛明中将。为了安全起见,岛上的原住民被迁移到了试验场区之外的地域居住,整个搬迁工作于1957年中期全部结束。

  1954年9月17日被视为新地岛核武器试验场诞生的日子。科研试验人员、工程技术部队、后勤保障部队、歼击航空兵部队、运输航空兵部队、水面舰艇部队、特种舰船部队、紧急救援部队、通信部队等纷纷进驻场区,参与新靶场的建设工作。1954年,苏联海军向新地岛运送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部队(10个营)和建筑生活物资,仅“库班”号运输舰就运送了大约4万吨的建筑材料。岛上的靶场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顶风冒雪,盖厂房,装设备,用他们无穷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苏联建设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核武器试验靶场。1979年,海军主管造舰和武器技术装备的副总司令П?Г?科托夫大将在靶场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上这样讲道:“那些第一批来到新地岛进行靶场建设的人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堪称为壮举。他们中有军官、士兵、科学家、技术人员,也有矿工和建筑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他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第一批靶场实验室,并安装调试好了复杂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国家和人民的心中。”

  靶场建设伊始,技术人员们就十分重视核试验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同时,海军第6部的部分军官直接参与了靶场测量、遥控、记录、通信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等工作。科研试验技术人员是靶场运转的核心力量,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有:贯穿辐射,光电测量,自动化控制,遥测,测控,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通信,气象,化工,冲击波,医疗卫生,技术勤务……

  为了援建新地岛核试验场,来自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国防部中央科学研究所、列宁格勒科学研究所(又叫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大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来到了新地岛。在他们的帮助下,新靶场很快便运转起来。

  1955年9月1日,新地岛靶场的第一次核试验准备就绪,靶舰也已驶入指定地域。靶舰隶属于第32舰艇试验支队,该支队由3个大队组成,分别是驱逐舰大队、扫雷舰大队和潜艇大队,支队长是巴尔佳什金上校。靶舰上安装有特种传感器和测量记录设备,并载有部分小动物。除了舰船外,核试验区域内还放置了水上飞机、码头、防栅、干船坞浮箱式闸门、抗登陆工事、岸防工事等设施。试验前,技术人员还对试验设备进行了测试和联调。

  新地岛靶场的第一次试验对象是口径533毫米的核鱼雷,试验内容是检验核弹在水下爆炸对水面舰艇和岸上设施的破坏程度。此外,专家们还要根据试验数据形成水下核爆炸理论。

  核鱼雷的组装工作是由第11设计局完成的,设计师是Е?А.?涅金和Г?П?罗明斯基,组装厂房就位于罗加乔夫湾岸边。组装好的核鱼雷被安装到了一艘扫雷舰上,然后驶至试验区域,该项工作的负责人是Н?Д?谢尔盖耶夫中将。当时,国家委员会主席和核工业部第5总局的领导都在这艘扫雷舰上。

  不仅如此,国防部副部长М?И?理杰林、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海军司令部的高级官员、核工业部的高级领导都来到了试验观摩现场。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次核鱼雷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是Н?Н?谢苗诺夫院士、Е?К?费奥多罗夫院士和С?А?赫里斯基安诺维奇院士。

  1955年9月21日上午10时,操作手通过“大理石”遥控系统引爆了处于水下航行状态中的核鱼雷,揭开了苏联第一次水下核试验的序幕。据参加核试验的Г?М?莫尔恰诺夫事后回忆说:“9月21日上午,我们不顾禁令,纷纷涌上了‘涅曼’号舰的甲板。当时,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爆炸的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我们先感到了从海底传来的强烈震感,整个舰都晃动起来。1-2秒钟后,‘烟柱’升起。半分钟后,传来轰鸣声。这时‘烟柱’的顶端形成了白色的蒸汽云,还能看到一些舰艇残骸碎片在空中飞舞。然后‘烟柱’的底部开始变成黑色,并下起雨来。”

  这次的核试验非常成功,试验场的数千台测量记录仪器工作正常。所有的试验数据都被送到了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进行处理,由该所副所长Ю?С?雅科夫列夫负总责。(注:从1960年起,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脱离海军编制,直接隶属国防部管辖。)国家委员会在试验总结报告中写道:“核鱼雷水下试验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新地岛靶场选址的正确性。新靶场不但能进行水下核试验,还能进行大气层核试验,而且是无限当量级的核试验。”

  为了确保核试验安全,不发生亡人事故和引起国际纠纷,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于1956年3月17日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把海上核试验场再向北移,移到距摩尔曼斯克州900公里处的北冰洋深处。

  后来,有关部门又开展了一项名为“北部勘测7号”的行动,对苏霍伊角半岛(位于新地岛古巴米久申赫北岸)的地理情况进行了勘察,并在此设立了代号为Д-2的试验区。技术人员还在距Д-2试验区中心3.5公里处建造了3座地下掩体(用于放置测量记录设备),在14公里处也建造了3座地下掩体(用于放置光学测量仪)。同时,技术人员又设立了两块试验区,分别是:a-6试验区(用于进行地面物理试验),a-7试验区(用于中小口径核弹的空中核试验)。

  1956年8月,苏霍伊角半岛的试验场区建设工作全部完成。至此,超级热核弹试验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随后,技术人员又进行了两次检验性空中核试验(分别是1957年9月24日的1.6兆吨核试验和1957年10月6日的2.9兆吨核试验),充分证明了新地岛核试验场完全有能力进行兆吨级核武器试验。

  1958年3月5日,新地岛核试验场被命名为第6国家中央靶场。从1958年起,苏联大部分的核试验都转移到新地岛进行。仅9、10两个月,苏联就在新地岛举行了19次空中核试验,其中有6次核弹的当量都超过了1兆吨。这些空中核试验不仅使苏联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而且也估算出了核弹载具(图-16和图-95轰炸机)安全投弹的界限值。

  1961年8月初,国防部和核工业部联名向苏共中央及部长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于1961年9、10月间举行一次军事演习,目的是检验导弹与核武器结合后部队的战备水平,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批准。

  1961年9月5日-13日,在代号为“伏尔加河”演习中,苏军共发射了3枚携带核弹头的p-11m战役战术导弹,不但准确命中了预定目标,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摧毁效果。

  1961年9月中旬,在代号为“玫瑰花”的演习中,苏军发射了2枚热核弹头的p-12型导弹。p-12型导弹的射程超过了1000公里,其爆炸当量是p-11m导弹的100-200倍。p-12导弹的发射阵地位于萨列哈尔德地区,而落区则位于新地岛的北方群岛上,距试验中心区260公里,落区范围是12×14公里。时任战略火箭军司令的К?С?莫斯卡连科元帅和国防部第12总局局长b?a?博利亚特卡上将观摩了演习。“玫瑰花”演习的参与者——来自总参谋部的b?t?佩里科夫中将回忆说:“由于受到大气干扰,在导弹发射前20分钟,指挥所与发射阵地之间的通信突然中断。情急之下,演习的指挥者Ф?П?通基赫上将只好通过战略火箭军司令部的无线电发射机与位于试验场的海军第6部部长П?Ф?福米内赫中将建立了联系,这才确定了导弹发射的具体时间。导弹实现了成功发射,靶场内的各种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正常,核弹头也在预定高度引爆,毁伤效果完全符合演习预案的要求。这次试验既检验了核武器的作战威力,也证明了我国导弹部队具备极高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

  1961年10月,苏军以629型潜艇为载具发射了1枚携带热核弹头的p-13型潜射导弹,弹头落区选在530公里开外的新地岛北方群岛上。当然,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1961年10月上旬,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要求军方对核鱼雷的作战能力进行检验。为此,军方组织了代号为“珊瑚”的实弹射击演习。10月底,由潜艇从水下发射的1枚t-5型核鱼雷以45节的速度准确击中19公里外的预定目标。演习结果表明:第一,核鱼雷的作战效能完全符合战技术指标的要求,其毁伤能力达到了想定值;第二,t-5型核鱼雷该退役了,因为苏军已经装备了性能更加先进的新型鱼雷。

  1961年9、10月间,新地岛靶场共进行了21次空中核试验,核弹的载具就是图-16和图-95轰炸机。期间,共有12架图-16和图-95轰炸机参加了演习,总飞行架次达到38次。机上指挥核弹投掷的人员有:В?Ф?马尔特年科,К?К?利亚斯尼科夫,И?М?帕谢奇尼克,А?Е?杜尔诺夫采夫。

  1961年10月30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Н?С?赫鲁晓夫的提议,苏军在新地岛靶场试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弹。这枚核弹的代号是“202”,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大伊万”。核弹爆炸的时机正好是苏联召开第22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有向美国人示威的意味。苏联元帅k?c?莫斯卡连科、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司令、核工业部部长Е?П?斯拉夫斯基等军政要员专门从莫斯科飞到新地岛,作为党代表观摩了此次演习。

  当天清晨,苏联专门空投原子弹的“巴格罗夫克斯基”航空兵大队飞行员利亚斯尼科夫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奥列尼亚海军机场起飞。当时,图-95战略轰炸机上装载着重达26吨的“大伊万”核弹。为确保轰炸机在3.5万米高空投弹后能飞离爆炸现场,苏联专家还特意为核弹设计了一个超大型降落伞。上午11时33分,核弹在新地岛上空4000米处爆炸,其tnt当量达到50兆吨,创下了世界之最。当时的在场人员说:“我们看到一道强光,给我们的感觉比100万个太阳还要亮。尽管爆炸中心距离我们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还是感觉到了强烈的灼热。核弹爆炸时,轰炸机与舰艇、地面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一小时后才恢复。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

  这颗核弹不仅毁灭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筑物,还严重影响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电子通信系统。苏军设在北极地区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目标。各级指挥所的无线电通讯中断,在一个多小时内无法与部队进行联络。美军设在阿拉斯加州的预警雷达和4000公里范围内的高频通信也全部失灵,时间长达20小时。爆炸还引起了地震,位于各大洲的多家地震观测站都记录下了强大的地震波。

  核弹爆炸后,其产生的“蘑菇云”持续了40分钟。爆炸后45秒,“蘑菇云”的高度就达到了30公里,“蘑菇云”上部的直径有95公里,下部的直径有70公里,位于800公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得见它。核弹爆炸时,产生的强光持续了大约30秒,闪光总共持续了70秒。这次核爆充分证明了苏联科学家已掌握了生产无限当量级核爆炸装置的方法。

  1961年底,苏联又在新地岛靠近喀拉海的山区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1962年8月中下旬,苏联军方在新地岛举行了代号为“飑”的军事演习,发射了一枚核巡航导弹。国防部在演习总结中这样写道:“演习很成功。核巡航导弹不但能准确击中海面上的点目标,而且其破坏力十分惊人。”

  1962年8月底,苏军使用苏-7Б歼轰机进行了空投“244h”、“245h”、“246h”型核弹的飞行试验,取得了成功。

  1962年9月初,苏军举行了代号为“郁金香”的军事演习,在阿钦斯克炮兵靶场发射了一枚携带核弹头的p-14型中程弹道导弹。导弹飞行3740公里后准确击中位于新地岛靶场的预定目标。凭心而论,这次实弹射击演习有很大的风险,要知道当时的导弹技术并不像现在这么成熟。1960年10月24日,由于p-16导弹试验出现问题,导致多名苏联参试人员死亡。

  1962年9月,苏军举行了远程航空兵特种飞行战术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第132重型轰炸航空兵团,第185重型轰炸航空兵团,北方舰队,新地岛核武器试验靶场。9月15、16日两天,轰炸机携带核弹对新地岛地面靶标实施了投弹轰炸,完全达到了预定效果。

  1963年1月9日,国防部和核工业部向苏共中央及部长会议提交了一份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核弹与载具的作战性能完全可靠,可随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远程投放任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军开始研究“如何使用核武器进行反飞机和反导作战”这个课题,并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进行了一系列演习试验。这些演习的代号分别是:“暴风雨”,“雷”,“k-1”,“k-2”,“k-3”,“k-4”,“k-5”。试验技术人员对高空核爆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核弹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效能及核弹爆炸后对地面设施的毁伤效果做出了评估,为苏军研发新一代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苏联在新地岛进行的氢弹试验使美国人意识到了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对环境的严重影响。1963年8月,苏美两国领导人终于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宇宙层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协议。与此同时,双方还对核当量进行了限制。从此以后,苏联在新地岛的核试验全部转入地下,从而避免了核试验对地面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1964年9月18日,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第一批地下核试验都是在舒米利哈河谷的地下水平坑道进行的,核当量均超过15万吨。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岛上进行了小当量核装置的地下核试验。

  由于舒米利哈河谷不能进行百万吨级核武器试验,1972年苏联又专门修建了新的试验场。从1964年到1990年,苏联一共在新地岛进行了39次地下核试验,其间进行了133次核爆炸,这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完善苏联的核武器。


危害分布

广岛、内华达、比基尼岛、切尔诺贝利……提起这些地方,人们多半会立即联想到核武器、核泄漏带来的恐怖后果。但是,说到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又有多少人知道?

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地区曾经如此严重地被污染过。广岛只遭受过一次原子弹袭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只出过一次事故。但是,塞米巴拉金斯克周围方圆数百千米的人们却四十年如一日地经受着核爆炸原子尘的危害!

来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试验基地,远远就可以看到核爆炸留下的黑如焦炭的岩石,以及又深又大的“殒石坑”。光秃秃的山坡上寸草不生。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部分地区的辐射剂量是正常地带的192倍。

1947

一切都是从1947年开始的。1947年,苏军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西南划出四千多平方千米土地,把这里变成高度机密的苏联核武器试验计划的指挥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宝利根。但在地图上,你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

“塞米巴拉金斯克-21”,是这一核试验基地的代号。1945年斯大林命令克格勃首脑拉夫伦提·贝利亚全权负责苏联的核武器计划,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根本不在拉夫伦提·贝利亚的考虑范畴之内。

1949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爆炸点就在距离宝利根“零号地点”仅仅60米的空中。很少有人知道,在18千米外的多伦村,800名村民受到了致命核辐射;而就在当晚,风把核爆炸产生的原子尘带到了180千米之外的地方。从1949年直到1989年10月19日,这里一直在进行地下核试验,而附近地区70万人被暴露在核辐射中,40年间总共进行了至少670次核爆炸!

更令人心惊的是,一些试验还出了差错。1956年,一架飞机投下了一枚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爆炸力的氢弹,爆炸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云团,竟随风飘到了中国境内。之后,苏联又在北极圈内对氢弹进行了测试。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总共有3万名哈萨族人在这个苏联核试验中心服役,可是得以存活下来的尚不足100人。

“草原鬼屋”

编辑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这片“死屋”跟法国一样大

塞米巴拉金斯克位于西伯利亚以南,是面积跟法国相仿的鲁陵地区的省会。19世纪那里曾是俄罗斯帝国一个买卖毛皮的交易站。被流放到此的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在那里的生活写下了小说《死屋手记》。如今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确像一间大“死屋”:那里的居民缺乏免疫力,未老先衰,患有种种癌症;那里出生的婴儿没有四肢,或是没有骨头;那里的孩子先天痴呆;那里有诸多恶性基因突变的病症……贫穷、害怕又委屈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人就这样走过了几十年,而他们的未来也一样沉重得难以承受。“我们只是实验品”1947年,原苏联军队将这座城市西南一片1.85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划出并实施了森严的军事戒备。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原苏联核武器试验的指挥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区”秘密建立了,它在核试验区域的代号为“塞米巴拉金斯克-21”。地图上没有这个“多角区”的标记,不过它给当地的人们留下的痕迹却永远无法去除。已经80多岁的原苏联生物科学家沙伊姆·巴穆克汉诺夫在1957年到1962年曾带领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调查核武器危害。这个小组向莫斯科提交的20多份报告中,陈述了早期核试验带来的巨大破坏:土壤浸透了放射性颗粒,存活的牲畜身体畸形。此外,报告中还讲述了一些“人类病状”。然而试验中心工作人员把当地癌症患病率和残疾畸形人数翻两番的原因归结为“哈萨克人吃的不好”。军队更是“封杀”了科研小组的研究结果,指责这些“找麻烦的人”不爱国,并在1962年解散了科学小组。

疾病、危害

编辑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村民博拉特1949年时还是个孩子,和许多孩子一样,他跑出去看了第一次核爆炸。博拉特说,“每次(核试验)前一天,当兵的就来告诉我们把瓷器收起来,别开烤炉。因为爆炸会把炉门炸飞,把房子烧着。但他们从没告诉我们,在地里干活就更不安全了,也没说这出的牛奶和肉吃了就会生病。”这已经算不错了,有些士兵告诉当地人在爆炸时站在户外,以免被压死。他们似乎不知道,放射比石头杀人更快。“他们也没说很多人会瞎眼,很多人浑身疼怎么也治不好。我们村嫁出的女儿们离婚了,因为她们生不出孩子来。孩子们好多都是傻子,不少年轻人都自杀了。”受到伤害的并不止当地居民。当时在苏联核试验各个场所服役的3万多名哈萨克士兵只有100多人还活着。1991年,当年的普鲁氏菌病第四防治站改名为放射医学及生态学研究所。研究所的博利斯·古谢夫教授说,“去年我们治疗了3200名病人,比前年多18.5%。几十年后,那些直接受辐射的人都死后,这里还是会有人受到辐射的影响,他们中有的还没有出生。显然1949年到1963年间受到地上和空中核爆炸辐射的人受害最深。试验转入地下后出生的人群要健康一些,患病的方式也与前不同。”古谢夫教授说:“影响好像是直接蹦到了下一代。首批试验后的9-15年间,很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有60%都是不正常的。

随后10年,患病率下降了,接近正常。可到了1985年,我们又发现各种癌症的不正常上涨———血癌、乳腺癌、皮服癌和脑癌。可直接辐射已经降到最小了。一些哈萨克人还患有黑素瘤等皮肤癌症,这可是哈萨克人不易患上的病症,但连婴儿都会染上。”

美国核试验基地

内华达试验基地位于拉斯维加斯西北部60英里,是美国最主要的大陆核武器试验基地。从1951年起,美国共在那里进行了100多次大气层试验。1963年地面以上的试验被禁止后,美国又在地下进行了800多次核试验。

1992年以后,美国不再在那里进行核试验。

虽然许多美国人反对核试验,但这个核试验基地给拉斯维加斯带来了不少好处。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进入处于沙漠地带的拉斯维加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许多人慕名而来,观看核爆炸,“生意”好的时候,内华达每年可以多挣1亿多美元。而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成了一景,并最终被流行文化所容纳。

模拟爆炸剧院摇晃 

这个核试验博物馆在设计方面可谓动足了脑筋。入口处做得跟当年内华达州核试验基地的门口一模一样。进入馆内,除了能看到按年代展示的美国核武器的试验历史之外,你还能看到爱因斯坦写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早年在太平洋岛上进行最初核试验的照片、有关希特勒和二战的资料等。当然,解说词还不忘对游客进行关于核威力知识的科学教育,而许多解说词来自亲历者的自述。 

为了让游客仍能“身临其境”,博物馆特别修建了一个“地面零点剧院”,模拟大气层引爆场面。这个剧院盖得类似一个水泥碉堡。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大屏幕上出现爆炸的火焰和“蘑菇云”,整个剧院开始摇晃,两边的“气浪”带来一声巨响。一位游客惊叹道:“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参与冷战的战士!

在博物馆开馆当天,一些居住在受过核辐射影响地区的人们立即发表声明,批评美国政府花钱修建这个博物馆只是把它做成了一个“宣传的纪念碑”,而真正的历史却被忽略了。他们指出,冷战跟其他战争一样,也有人死于“友军”的炮火,而他们过去埋葬的许多亲人朋友就是由于“友军”的炮火——美国自己的核试验而死亡的,但这部分人却被博物馆的陈列排除在外。

在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时期,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多番的军事竞赛,其中核武器竞争可谓重中之重!双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对方的核武器以及军事基地。虽然美苏争霸最终以苏联解体宣告结束,但强大的前苏联给美国以及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震撼,至今都流传着前苏联的传说。

乌拉尔山核战争避难场所

尤其是在这几年,美国率先报道出前苏联有一个秘密基地,该基地位于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亚曼套山内,是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的综合构筑体,这个消息一出,惹得世人纷纷侧面。这是前苏联的军工基地还是后冷战时期的阴谋呢?

美国媒体报道,该地属于前苏联和现俄罗斯的核战争避难场所,因为这座山脉的南部地区,平均海拔1300~1400米左右,其中最高峰1640米,完全足够修建一个结构体,而且该地靠近核工业设施,且有诸多登山爱好者离奇在这里失踪或者死亡。

所以推断这里有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而且是比较秘密的,且在地图上查找不到,这座庞大的基地是现俄罗斯领导人预备的在核战争爆发时的避难场所,能够将不少俄罗斯领导人容纳其中。但是俄罗斯却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所以真的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就如同美国媒体报道出来的是一个避难场所?

乌拉尔山脉核试验基地

但是对于乌拉尔山来说,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便是,这座山脉对于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尽管这个山脉不高,但是毕竟绵长,而且在乌拉尔山脉在北部延伸的新地岛,的确存在一个核试验基地。

乌拉尔山北面有两个共计82万平方公里的岛,此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核武器试验场所。据说在1955年到1990年期间,前苏联在这里进行了132次核爆炸试验,其中87次是空中核试验,1次地面核试验,2次水上、3次水下和42次地下核试验。所以说乌拉尔山属于核试验基地从某种理论上来说是没有毛病的。

那么前苏联在此进行了核试验,那现在的俄罗斯是否也在此地进行核试验呢?为什么美国媒体总咬着这个地方不松口呢?是故意为了制造紧张的气氛,还是事实便是如此?标准答案谁也没有,这估计是一个前苏联被遗忘的秘密,而到最近才被重新认识!

  • 播放列表
  • 酷播
排序
  • BD超清中字
  • 剧情介绍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新地岛一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立即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双方在常规兵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较量。二战末期,美国率先研发出超级武器——原子弹,并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展示了其强大的摧毁能力。原子弹的问世,不仅加快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而且也给当时的苏联高层以巨大的震撼。斯大林要求苏联有关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并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一定要尽快研制出本国的原子弹,打破美国的核垄断。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幸的是,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才刚刚开始。

      1955年11月22日,苏联成功的试爆了一枚РДС-37型热核弹,标志着苏联在核武器研发领域首次超越了美国。要知道,美国进行类似的试验是在1956年5月20日,比苏联整整晚了半年。

      为了试验РДС-37核弹,苏联军方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也称为苏联国防部第2武器试验靶场)以北5公里处新建了一个试验场,代号П-5。考虑到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技术人员在试验场建造了坚固的地下掩体,以放置各种物理测量设备,并对靶场附近的710个居民点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安全防护措施,靶场指挥部也被迁移到了靶场生活区。为了减少对地面的放射性沾染,军方决定РДС-37核弹采取高空爆炸的方式。为了确保轰炸机投弹后能飞离爆炸区域,技术人员还为РДС-37核弹配备了制动降落伞。

      最初,军方将试验日期定在1955年11月21日,轰炸机拟于上午9:30从塞米巴拉金斯克机场起飞。但由于那天能见度差,再加上轰炸机的雷达瞄准具出现了一些问题,试验被推迟至22日进行。试验当天,图-16轰炸机在П-5试验场上空12公里处投下了РДС-37核弹。核弹爆炸后产生了1550米高的“蘑菇云”,当量达到160万吨。核弹爆炸时,图-16轰炸机已飞至15公里开外。

      РДС-37核弹的破坏力十分惊人,П-5试验场内的所有武器技术装备和地面设施都被彻底摧毁,就连距此70-75公里外的靶场生活区都受到了影响,许多住户的门、窗、墙被不同程度的毁坏,第59号居民区的建筑物甚至被震塌。位于小阿克扎雷村的一所住宅,由于天花板倒塌,一家人被埋在屋内,造成一名3岁小女孩死亡。在距离爆炸中心36公里处,有6名军人被埋在了地下,一名军人因窒息死亡,其他人都受了轻伤。此外,还有42名平民被玻璃和石块的碎片所伤。

      此次试验结果对苏联后续的核弹研究影响深远。一方面,核专家们找到了研发更大威力核弹的新方法,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已不适合做大当量核弹的试验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它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人文地理环境不允许做此类试验,首先其安全性就达不到核弹试验要求;二是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地处内陆,无法检验核弹对水面舰艇、潜艇、岸防设施、抗登陆场、水雷区等目标的摧毁能力,也无法试验海军核武器(如核鱼雷)和潜射核武器。(注:美国进行第一次潜射核武器试验发生在1946年的太平洋比基尼环礁。)

      于是,苏联军方开始了新核武器试验场的选址工作。当时,共有14处候选地址。为此,政府组建了以白海区舰队司令Н?Д?谢尔盖耶夫中将为首的政府委员会,各领域的专家和著名学者都参与其中,负责新核试验场的选址评定工作。同时,海军也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潜射核武器试验场的选址勘定。经过紧张细致的工作,新地岛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新核试验场优先选择的目标。

      新地岛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北极圈内,介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属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总面积为82600平方公里。新地岛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岛屿,它属于群岛,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再加上另外一些小岛,从东北向西南延伸1000多公里。南、北两大岛之间是马托奇金海峡,宽仅1.6-2.4公里。南端的库素瓦地岛隔喀拉海峡与瓦伊加奇岛和大陆相望。新地岛系乌拉尔山系向北延伸部分,岛上大部为山地,最高海拔1590米。该岛面积的1/4有冰盖(尤其是北部),陆地由火山沉积的物质组成,包括石灰岩和黏板岩。北岛的大部分和南岛的一部分为极地荒漠带。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

      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写道:“新地岛上人烟稀少,与苏联大陆相隔甚远,岛上有高山,有低地,四周还有海洋和海湾,适合作新的核弹试验场。我们建议,选择岛上的古巴车尔那亚地区作为潜射核武器试验场,古巴别卢金亚地区作为主试验场,并在罗加契沃村修建机场。”

      根据苏联部长会议1954年7月31日和海军总司令1954年9月17日的命令,苏联军方于1954年10月开始在新地岛修建核武器试验场。为保密起见,苏联将这一工程定名为“700工程”,并成立了专门的工程指挥部。工程指挥部的第一任领导是Е?Н?巴尔科夫斯基上校,后来此人还获得了“列宁奖金”,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4年10月,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В?Г?斯塔里科夫上校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场第一任司令,他的继任者有:Н?А?奥索夫斯基上校(1955年10-12月),Н?Л?鲁茨基中将(1955年12月-1958年7月),И?И?巴霍莫夫中将(1958年7月-1959年5月),Г?Г?库德里亚夫采夫少将(1959年5月-1963年8月)。

      “700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年,核武器试验场还隶属于白海区舰队。1955年8月12日,海军总司令下达命令,要求海军第6部接管该试验场,当时第6部部长是П?Ф?佛明中将。为了安全起见,岛上的原住民被迁移到了试验场区之外的地域居住,整个搬迁工作于1957年中期全部结束。

      1954年9月17日被视为新地岛核武器试验场诞生的日子。科研试验人员、工程技术部队、后勤保障部队、歼击航空兵部队、运输航空兵部队、水面舰艇部队、特种舰船部队、紧急救援部队、通信部队等纷纷进驻场区,参与新靶场的建设工作。1954年,苏联海军向新地岛运送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部队(10个营)和建筑生活物资,仅“库班”号运输舰就运送了大约4万吨的建筑材料。岛上的靶场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顶风冒雪,盖厂房,装设备,用他们无穷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苏联建设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核武器试验靶场。1979年,海军主管造舰和武器技术装备的副总司令П?Г?科托夫大将在靶场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上这样讲道:“那些第一批来到新地岛进行靶场建设的人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堪称为壮举。他们中有军官、士兵、科学家、技术人员,也有矿工和建筑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他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第一批靶场实验室,并安装调试好了复杂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国家和人民的心中。”

      靶场建设伊始,技术人员们就十分重视核试验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同时,海军第6部的部分军官直接参与了靶场测量、遥控、记录、通信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等工作。科研试验技术人员是靶场运转的核心力量,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有:贯穿辐射,光电测量,自动化控制,遥测,测控,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通信,气象,化工,冲击波,医疗卫生,技术勤务……

      为了援建新地岛核试验场,来自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国防部中央科学研究所、列宁格勒科学研究所(又叫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大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来到了新地岛。在他们的帮助下,新靶场很快便运转起来。

      1955年9月1日,新地岛靶场的第一次核试验准备就绪,靶舰也已驶入指定地域。靶舰隶属于第32舰艇试验支队,该支队由3个大队组成,分别是驱逐舰大队、扫雷舰大队和潜艇大队,支队长是巴尔佳什金上校。靶舰上安装有特种传感器和测量记录设备,并载有部分小动物。除了舰船外,核试验区域内还放置了水上飞机、码头、防栅、干船坞浮箱式闸门、抗登陆工事、岸防工事等设施。试验前,技术人员还对试验设备进行了测试和联调。

      新地岛靶场的第一次试验对象是口径533毫米的核鱼雷,试验内容是检验核弹在水下爆炸对水面舰艇和岸上设施的破坏程度。此外,专家们还要根据试验数据形成水下核爆炸理论。

      核鱼雷的组装工作是由第11设计局完成的,设计师是Е?А.?涅金和Г?П?罗明斯基,组装厂房就位于罗加乔夫湾岸边。组装好的核鱼雷被安装到了一艘扫雷舰上,然后驶至试验区域,该项工作的负责人是Н?Д?谢尔盖耶夫中将。当时,国家委员会主席和核工业部第5总局的领导都在这艘扫雷舰上。

      不仅如此,国防部副部长М?И?理杰林、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海军司令部的高级官员、核工业部的高级领导都来到了试验观摩现场。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次核鱼雷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是Н?Н?谢苗诺夫院士、Е?К?费奥多罗夫院士和С?А?赫里斯基安诺维奇院士。

      1955年9月21日上午10时,操作手通过“大理石”遥控系统引爆了处于水下航行状态中的核鱼雷,揭开了苏联第一次水下核试验的序幕。据参加核试验的Г?М?莫尔恰诺夫事后回忆说:“9月21日上午,我们不顾禁令,纷纷涌上了‘涅曼’号舰的甲板。当时,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爆炸的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我们先感到了从海底传来的强烈震感,整个舰都晃动起来。1-2秒钟后,‘烟柱’升起。半分钟后,传来轰鸣声。这时‘烟柱’的顶端形成了白色的蒸汽云,还能看到一些舰艇残骸碎片在空中飞舞。然后‘烟柱’的底部开始变成黑色,并下起雨来。”

      这次的核试验非常成功,试验场的数千台测量记录仪器工作正常。所有的试验数据都被送到了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进行处理,由该所副所长Ю?С?雅科夫列夫负总责。(注:从1960年起,海军第16中央科学研究所脱离海军编制,直接隶属国防部管辖。)国家委员会在试验总结报告中写道:“核鱼雷水下试验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新地岛靶场选址的正确性。新靶场不但能进行水下核试验,还能进行大气层核试验,而且是无限当量级的核试验。”

      为了确保核试验安全,不发生亡人事故和引起国际纠纷,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于1956年3月17日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把海上核试验场再向北移,移到距摩尔曼斯克州900公里处的北冰洋深处。

      后来,有关部门又开展了一项名为“北部勘测7号”的行动,对苏霍伊角半岛(位于新地岛古巴米久申赫北岸)的地理情况进行了勘察,并在此设立了代号为Д-2的试验区。技术人员还在距Д-2试验区中心3.5公里处建造了3座地下掩体(用于放置测量记录设备),在14公里处也建造了3座地下掩体(用于放置光学测量仪)。同时,技术人员又设立了两块试验区,分别是:a-6试验区(用于进行地面物理试验),a-7试验区(用于中小口径核弹的空中核试验)。

      1956年8月,苏霍伊角半岛的试验场区建设工作全部完成。至此,超级热核弹试验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随后,技术人员又进行了两次检验性空中核试验(分别是1957年9月24日的1.6兆吨核试验和1957年10月6日的2.9兆吨核试验),充分证明了新地岛核试验场完全有能力进行兆吨级核武器试验。

      1958年3月5日,新地岛核试验场被命名为第6国家中央靶场。从1958年起,苏联大部分的核试验都转移到新地岛进行。仅9、10两个月,苏联就在新地岛举行了19次空中核试验,其中有6次核弹的当量都超过了1兆吨。这些空中核试验不仅使苏联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而且也估算出了核弹载具(图-16和图-95轰炸机)安全投弹的界限值。

      1961年8月初,国防部和核工业部联名向苏共中央及部长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于1961年9、10月间举行一次军事演习,目的是检验导弹与核武器结合后部队的战备水平,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批准。

      1961年9月5日-13日,在代号为“伏尔加河”演习中,苏军共发射了3枚携带核弹头的p-11m战役战术导弹,不但准确命中了预定目标,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摧毁效果。

      1961年9月中旬,在代号为“玫瑰花”的演习中,苏军发射了2枚热核弹头的p-12型导弹。p-12型导弹的射程超过了1000公里,其爆炸当量是p-11m导弹的100-200倍。p-12导弹的发射阵地位于萨列哈尔德地区,而落区则位于新地岛的北方群岛上,距试验中心区260公里,落区范围是12×14公里。时任战略火箭军司令的К?С?莫斯卡连科元帅和国防部第12总局局长b?a?博利亚特卡上将观摩了演习。“玫瑰花”演习的参与者——来自总参谋部的b?t?佩里科夫中将回忆说:“由于受到大气干扰,在导弹发射前20分钟,指挥所与发射阵地之间的通信突然中断。情急之下,演习的指挥者Ф?П?通基赫上将只好通过战略火箭军司令部的无线电发射机与位于试验场的海军第6部部长П?Ф?福米内赫中将建立了联系,这才确定了导弹发射的具体时间。导弹实现了成功发射,靶场内的各种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正常,核弹头也在预定高度引爆,毁伤效果完全符合演习预案的要求。这次试验既检验了核武器的作战威力,也证明了我国导弹部队具备极高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

      1961年10月,苏军以629型潜艇为载具发射了1枚携带热核弹头的p-13型潜射导弹,弹头落区选在530公里开外的新地岛北方群岛上。当然,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1961年10月上旬,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要求军方对核鱼雷的作战能力进行检验。为此,军方组织了代号为“珊瑚”的实弹射击演习。10月底,由潜艇从水下发射的1枚t-5型核鱼雷以45节的速度准确击中19公里外的预定目标。演习结果表明:第一,核鱼雷的作战效能完全符合战技术指标的要求,其毁伤能力达到了想定值;第二,t-5型核鱼雷该退役了,因为苏军已经装备了性能更加先进的新型鱼雷。

      1961年9、10月间,新地岛靶场共进行了21次空中核试验,核弹的载具就是图-16和图-95轰炸机。期间,共有12架图-16和图-95轰炸机参加了演习,总飞行架次达到38次。机上指挥核弹投掷的人员有:В?Ф?马尔特年科,К?К?利亚斯尼科夫,И?М?帕谢奇尼克,А?Е?杜尔诺夫采夫。

      1961年10月30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Н?С?赫鲁晓夫的提议,苏军在新地岛靶场试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弹。这枚核弹的代号是“202”,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大伊万”。核弹爆炸的时机正好是苏联召开第22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有向美国人示威的意味。苏联元帅k?c?莫斯卡连科、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司令、核工业部部长Е?П?斯拉夫斯基等军政要员专门从莫斯科飞到新地岛,作为党代表观摩了此次演习。

      当天清晨,苏联专门空投原子弹的“巴格罗夫克斯基”航空兵大队飞行员利亚斯尼科夫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奥列尼亚海军机场起飞。当时,图-95战略轰炸机上装载着重达26吨的“大伊万”核弹。为确保轰炸机在3.5万米高空投弹后能飞离爆炸现场,苏联专家还特意为核弹设计了一个超大型降落伞。上午11时33分,核弹在新地岛上空4000米处爆炸,其tnt当量达到50兆吨,创下了世界之最。当时的在场人员说:“我们看到一道强光,给我们的感觉比100万个太阳还要亮。尽管爆炸中心距离我们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还是感觉到了强烈的灼热。核弹爆炸时,轰炸机与舰艇、地面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一小时后才恢复。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

      这颗核弹不仅毁灭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筑物,还严重影响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电子通信系统。苏军设在北极地区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目标。各级指挥所的无线电通讯中断,在一个多小时内无法与部队进行联络。美军设在阿拉斯加州的预警雷达和4000公里范围内的高频通信也全部失灵,时间长达20小时。爆炸还引起了地震,位于各大洲的多家地震观测站都记录下了强大的地震波。

      核弹爆炸后,其产生的“蘑菇云”持续了40分钟。爆炸后45秒,“蘑菇云”的高度就达到了30公里,“蘑菇云”上部的直径有95公里,下部的直径有70公里,位于800公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得见它。核弹爆炸时,产生的强光持续了大约30秒,闪光总共持续了70秒。这次核爆充分证明了苏联科学家已掌握了生产无限当量级核爆炸装置的方法。

      1961年底,苏联又在新地岛靠近喀拉海的山区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1962年8月中下旬,苏联军方在新地岛举行了代号为“飑”的军事演习,发射了一枚核巡航导弹。国防部在演习总结中这样写道:“演习很成功。核巡航导弹不但能准确击中海面上的点目标,而且其破坏力十分惊人。”

      1962年8月底,苏军使用苏-7Б歼轰机进行了空投“244h”、“245h”、“246h”型核弹的飞行试验,取得了成功。

      1962年9月初,苏军举行了代号为“郁金香”的军事演习,在阿钦斯克炮兵靶场发射了一枚携带核弹头的p-14型中程弹道导弹。导弹飞行3740公里后准确击中位于新地岛靶场的预定目标。凭心而论,这次实弹射击演习有很大的风险,要知道当时的导弹技术并不像现在这么成熟。1960年10月24日,由于p-16导弹试验出现问题,导致多名苏联参试人员死亡。

      1962年9月,苏军举行了远程航空兵特种飞行战术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第132重型轰炸航空兵团,第185重型轰炸航空兵团,北方舰队,新地岛核武器试验靶场。9月15、16日两天,轰炸机携带核弹对新地岛地面靶标实施了投弹轰炸,完全达到了预定效果。

      1963年1月9日,国防部和核工业部向苏共中央及部长会议提交了一份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核弹与载具的作战性能完全可靠,可随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远程投放任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军开始研究“如何使用核武器进行反飞机和反导作战”这个课题,并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进行了一系列演习试验。这些演习的代号分别是:“暴风雨”,“雷”,“k-1”,“k-2”,“k-3”,“k-4”,“k-5”。试验技术人员对高空核爆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核弹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效能及核弹爆炸后对地面设施的毁伤效果做出了评估,为苏军研发新一代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苏联在新地岛进行的氢弹试验使美国人意识到了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对环境的严重影响。1963年8月,苏美两国领导人终于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宇宙层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协议。与此同时,双方还对核当量进行了限制。从此以后,苏联在新地岛的核试验全部转入地下,从而避免了核试验对地面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1964年9月18日,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第一批地下核试验都是在舒米利哈河谷的地下水平坑道进行的,核当量均超过15万吨。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岛上进行了小当量核装置的地下核试验。

      由于舒米利哈河谷不能进行百万吨级核武器试验,1972年苏联又专门修建了新的试验场。从1964年到1990年,苏联一共在新地岛进行了39次地下核试验,其间进行了133次核爆炸,这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完善苏联的核武器。


    危害分布

    广岛、内华达、比基尼岛、切尔诺贝利……提起这些地方,人们多半会立即联想到核武器、核泄漏带来的恐怖后果。但是,说到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又有多少人知道?

    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地区曾经如此严重地被污染过。广岛只遭受过一次原子弹袭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只出过一次事故。但是,塞米巴拉金斯克周围方圆数百千米的人们却四十年如一日地经受着核爆炸原子尘的危害!

    来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试验基地,远远就可以看到核爆炸留下的黑如焦炭的岩石,以及又深又大的“殒石坑”。光秃秃的山坡上寸草不生。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部分地区的辐射剂量是正常地带的192倍。

    1947

    一切都是从1947年开始的。1947年,苏军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西南划出四千多平方千米土地,把这里变成高度机密的苏联核武器试验计划的指挥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宝利根。但在地图上,你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

    “塞米巴拉金斯克-21”,是这一核试验基地的代号。1945年斯大林命令克格勃首脑拉夫伦提·贝利亚全权负责苏联的核武器计划,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根本不在拉夫伦提·贝利亚的考虑范畴之内。

    1949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爆炸点就在距离宝利根“零号地点”仅仅60米的空中。很少有人知道,在18千米外的多伦村,800名村民受到了致命核辐射;而就在当晚,风把核爆炸产生的原子尘带到了180千米之外的地方。从1949年直到1989年10月19日,这里一直在进行地下核试验,而附近地区70万人被暴露在核辐射中,40年间总共进行了至少670次核爆炸!

    更令人心惊的是,一些试验还出了差错。1956年,一架飞机投下了一枚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爆炸力的氢弹,爆炸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云团,竟随风飘到了中国境内。之后,苏联又在北极圈内对氢弹进行了测试。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总共有3万名哈萨族人在这个苏联核试验中心服役,可是得以存活下来的尚不足100人。

    “草原鬼屋”

    编辑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这片“死屋”跟法国一样大

    塞米巴拉金斯克位于西伯利亚以南,是面积跟法国相仿的鲁陵地区的省会。19世纪那里曾是俄罗斯帝国一个买卖毛皮的交易站。被流放到此的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在那里的生活写下了小说《死屋手记》。如今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确像一间大“死屋”:那里的居民缺乏免疫力,未老先衰,患有种种癌症;那里出生的婴儿没有四肢,或是没有骨头;那里的孩子先天痴呆;那里有诸多恶性基因突变的病症……贫穷、害怕又委屈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人就这样走过了几十年,而他们的未来也一样沉重得难以承受。“我们只是实验品”1947年,原苏联军队将这座城市西南一片1.85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划出并实施了森严的军事戒备。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原苏联核武器试验的指挥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区”秘密建立了,它在核试验区域的代号为“塞米巴拉金斯克-21”。地图上没有这个“多角区”的标记,不过它给当地的人们留下的痕迹却永远无法去除。已经80多岁的原苏联生物科学家沙伊姆·巴穆克汉诺夫在1957年到1962年曾带领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调查核武器危害。这个小组向莫斯科提交的20多份报告中,陈述了早期核试验带来的巨大破坏:土壤浸透了放射性颗粒,存活的牲畜身体畸形。此外,报告中还讲述了一些“人类病状”。然而试验中心工作人员把当地癌症患病率和残疾畸形人数翻两番的原因归结为“哈萨克人吃的不好”。军队更是“封杀”了科研小组的研究结果,指责这些“找麻烦的人”不爱国,并在1962年解散了科学小组。

    疾病、危害

    编辑

    新地岛曾见证美苏核竞赛,全球最恐怖核武试验靶场,还有ufo事件"

    村民博拉特1949年时还是个孩子,和许多孩子一样,他跑出去看了第一次核爆炸。博拉特说,“每次(核试验)前一天,当兵的就来告诉我们把瓷器收起来,别开烤炉。因为爆炸会把炉门炸飞,把房子烧着。但他们从没告诉我们,在地里干活就更不安全了,也没说这出的牛奶和肉吃了就会生病。”这已经算不错了,有些士兵告诉当地人在爆炸时站在户外,以免被压死。他们似乎不知道,放射比石头杀人更快。“他们也没说很多人会瞎眼,很多人浑身疼怎么也治不好。我们村嫁出的女儿们离婚了,因为她们生不出孩子来。孩子们好多都是傻子,不少年轻人都自杀了。”受到伤害的并不止当地居民。当时在苏联核试验各个场所服役的3万多名哈萨克士兵只有100多人还活着。1991年,当年的普鲁氏菌病第四防治站改名为放射医学及生态学研究所。研究所的博利斯·古谢夫教授说,“去年我们治疗了3200名病人,比前年多18.5%。几十年后,那些直接受辐射的人都死后,这里还是会有人受到辐射的影响,他们中有的还没有出生。显然1949年到1963年间受到地上和空中核爆炸辐射的人受害最深。试验转入地下后出生的人群要健康一些,患病的方式也与前不同。”古谢夫教授说:“影响好像是直接蹦到了下一代。首批试验后的9-15年间,很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有60%都是不正常的。

    随后10年,患病率下降了,接近正常。可到了1985年,我们又发现各种癌症的不正常上涨———血癌、乳腺癌、皮服癌和脑癌。可直接辐射已经降到最小了。一些哈萨克人还患有黑素瘤等皮肤癌症,这可是哈萨克人不易患上的病症,但连婴儿都会染上。”

    美国核试验基地

    内华达试验基地位于拉斯维加斯西北部60英里,是美国最主要的大陆核武器试验基地。从1951年起,美国共在那里进行了100多次大气层试验。1963年地面以上的试验被禁止后,美国又在地下进行了800多次核试验。

    1992年以后,美国不再在那里进行核试验。

    虽然许多美国人反对核试验,但这个核试验基地给拉斯维加斯带来了不少好处。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进入处于沙漠地带的拉斯维加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许多人慕名而来,观看核爆炸,“生意”好的时候,内华达每年可以多挣1亿多美元。而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成了一景,并最终被流行文化所容纳。

    模拟爆炸剧院摇晃 

    这个核试验博物馆在设计方面可谓动足了脑筋。入口处做得跟当年内华达州核试验基地的门口一模一样。进入馆内,除了能看到按年代展示的美国核武器的试验历史之外,你还能看到爱因斯坦写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早年在太平洋岛上进行最初核试验的照片、有关希特勒和二战的资料等。当然,解说词还不忘对游客进行关于核威力知识的科学教育,而许多解说词来自亲历者的自述。 

    为了让游客仍能“身临其境”,博物馆特别修建了一个“地面零点剧院”,模拟大气层引爆场面。这个剧院盖得类似一个水泥碉堡。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大屏幕上出现爆炸的火焰和“蘑菇云”,整个剧院开始摇晃,两边的“气浪”带来一声巨响。一位游客惊叹道:“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参与冷战的战士!

    在博物馆开馆当天,一些居住在受过核辐射影响地区的人们立即发表声明,批评美国政府花钱修建这个博物馆只是把它做成了一个“宣传的纪念碑”,而真正的历史却被忽略了。他们指出,冷战跟其他战争一样,也有人死于“友军”的炮火,而他们过去埋葬的许多亲人朋友就是由于“友军”的炮火——美国自己的核试验而死亡的,但这部分人却被博物馆的陈列排除在外。

    在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时期,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多番的军事竞赛,其中核武器竞争可谓重中之重!双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对方的核武器以及军事基地。虽然美苏争霸最终以苏联解体宣告结束,但强大的前苏联给美国以及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震撼,至今都流传着前苏联的传说。

    乌拉尔山核战争避难场所

    尤其是在这几年,美国率先报道出前苏联有一个秘密基地,该基地位于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亚曼套山内,是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的综合构筑体,这个消息一出,惹得世人纷纷侧面。这是前苏联的军工基地还是后冷战时期的阴谋呢?

    美国媒体报道,该地属于前苏联和现俄罗斯的核战争避难场所,因为这座山脉的南部地区,平均海拔1300~1400米左右,其中最高峰1640米,完全足够修建一个结构体,而且该地靠近核工业设施,且有诸多登山爱好者离奇在这里失踪或者死亡。

    所以推断这里有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而且是比较秘密的,且在地图上查找不到,这座庞大的基地是现俄罗斯领导人预备的在核战争爆发时的避难场所,能够将不少俄罗斯领导人容纳其中。但是俄罗斯却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所以真的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就如同美国媒体报道出来的是一个避难场所?

    乌拉尔山脉核试验基地

    但是对于乌拉尔山来说,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便是,这座山脉对于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尽管这个山脉不高,但是毕竟绵长,而且在乌拉尔山脉在北部延伸的新地岛,的确存在一个核试验基地。

    乌拉尔山北面有两个共计82万平方公里的岛,此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核武器试验场所。据说在1955年到1990年期间,前苏联在这里进行了132次核爆炸试验,其中87次是空中核试验,1次地面核试验,2次水上、3次水下和42次地下核试验。所以说乌拉尔山属于核试验基地从某种理论上来说是没有毛病的。

    那么前苏联在此进行了核试验,那现在的俄罗斯是否也在此地进行核试验呢?为什么美国媒体总咬着这个地方不松口呢?是故意为了制造紧张的气氛,还是事实便是如此?标准答案谁也没有,这估计是一个前苏联被遗忘的秘密,而到最近才被重新认识!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