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继《幻影凶间 1408》之后,最近又看了两部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是《迷雾》,另一部则是网飞出品,由文森佐·纳塔利(《心慌方》)执导,设定新颖的高概念惊悚新作《高草丛中》。
说到恐怖电影,曾经有网友把恐怖片分成三类:
一种走肾,不让观众肾上腺素陡升誓不罢休。
一种虐心,揪着观众的心脏,死活不放手。
一种走心,徐徐道来,细细思量,背脊生寒。
斯蒂芬·金的恐怖显然属于最后一种。他的作品大多是映射现实中的某种恐惧和焦虑,并以“毁灭”方式残酷地展现给观者。《1408幻影凶间》毁灭的是男主麦克的傲慢与自大,让其直面内心的脆弱;《小丑回魂》毁灭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是对成人世界的冷漠嘲讽。
惊悚恐怖的外壳之下永远是对人性的拷问,而这部《高草丛中》毁灭的又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毁灭的是对“救赎”的执着。
说到救赎,很多人都会想到那部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救赎原指基督降世为人、受死复活、再临审判,拯救了陷在罪中的全人类。基督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赎价,将人类从罪中赎买出来,并让人类获得活在希望和光明中的自由,脱离恐惧、忧愁、痛苦等负面情绪,摆脱捆绑自己的不良嗜好,远离种种恶事,成为诚实、温柔、谦卑、和平、喜乐、忍耐、节制、仁慈、、刚强、宽容、正直、自由的新人。这就是基督的救赎。
而影片中的救赎显然不简单,在一开始就隐晦地提示了我“们,那大大的教堂牌子特写,已然告诉我们”黑石救赎教堂“不简单。
故事讲诉了贝奇和哥哥卡尔驱车行驶在公路上。半途中,已经怀孕的贝奇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下车休息,此时听到路边的高草丛里传来孩子的呼救声,循着声音,贝奇和卡尔先后走进了高草丛中,哪知道就此踏入了地狱的大门内。
高草丛仿佛一个有生命的恶魔,吞噬着一切误入其中的生命。在高草丛里,贝奇遇见了同样迷失在此的罗斯,这个男人虽然仪表堂堂,却散发着危险的气息。贾维斯是贝奇的男友,在女友失踪后,他踏上了寻人之路。
你是我,我也是你
故事中两个人物的设定很有趣,。一个是人到中年的罗斯,年轻时是乐队主唱,女友怀孕以后为了负责做起了中规中矩的房地产中介工作,对生活现状不满,对妻儿厌烦。而另一个贾维斯简直是年轻版的罗斯,同样是玩音乐,只不过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音乐事业抛弃女友。
如今这两人放到了一起,这不就对应着人生中不同阶段的选择嘛!
如果贾维斯选择了勉强结婚,十年后多半会活成了现在的罗斯。他对贝奇爱得很深,可对未来的恐惧也很深。他追寻着爱人,走进了高草丛中,陷入了困境中。他不断尝试,试图走出困境。可罗斯的出现让他更加彷徨,虽然表象是由于罗斯的暴力行径,可他似乎也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
这样,罗斯的恶就很更好理解了。罗斯多次强调触摸石头就能知晓所有“可能性”,就可以“得到救赎”,而且执着地要求所有人都“被救赎”,甚至不惜动用暴力。
这一切都可理解为对自己内心压抑的爆发。他始终觉得当年的选择是个错误,是蒙蔽内心做下的所谓“正确选择”,因此才导致如今的自己深陷生活和家庭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正如这高草丛里一般。所以,他想毁灭“那时的自己”,重塑“过去”。在石头那知晓了一切的可能性后,他试图让“之前的自己“也看到这一切,那么他就不会重蹈覆辙了。
可众人的抗拒彻底激发了他内心的暴戾。既然改变不了你的想法,那么唯有毁灭你。这就是罗斯的逻辑。
杀掉那个好像又要和怀孕女友结婚的自己,杀掉迫使自己放弃音乐生涯的妻子、儿子。他在攻击贾维斯的时候也提到过:“我本来挺喜欢你的,看到我在你身上的影子,可是你老婆把我眼睛戳瞎了。”这就是他内心的呐喊 ——妻子们蒙蔽了他的眼,导致他做出错误的人生决定。而最后贾维斯手刃罗斯,不就是结束自己的恐惧嘛!
草丛中不只有生命的结束,也有新生
两组家庭,两个人,罗斯的救赎是极端的,暴力的,是具有毁灭性的,那是长年累月的不甘以及生活压力所产生的黑暗。而贾维斯的救赎方式是温和的、积极的、具有包容性的,是基于内心对妻女的爱,为了爱即便被困于高草丛中也在所不惜。
那时,他坦然接受了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新生。
可罗斯始终无法明白这一点。在废弃的场蓬上他咆哮着“生活里全是这种洞。”这洞显然是指他那千疮百孔的生活。他抱怨,他迷茫,他找不到出路,唯有在高草丛中横冲直撞,用暴力宣泄自己的怒火,最终走向灭亡。
可贾维斯想通了,一切迷雾自然就散去了,困境的出口其实就在眼前。
真正的救赎,永远不是否定过去的途径,而是坦然面对,与过去和解,卸下包袱,才能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