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换皮

换皮 豆瓣评分:5

HD
  • 分类:科幻片
  • 导演:Norbert Keil
  • 地区:其它
  • 年份:2017
  • 语言:英语
  • 更新:2024-04-01 18:53
报错 收藏
  • 换皮是由瑞贝卡·福斯蒂,露西·阿伦,巴巴拉·克兰普顿,Sean Knopp,Adnan Maral主演的一部科幻片。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据说,本周票房将击穿年度底线,创下新低。 没办法,看看.. 更多

换皮剧情介绍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据说,本周票房将击穿年度底线,创下新低。

没办法,看看电影院的新片——就连资源,如果没有《燃烧》(可惜还没字幕)压轴,也是一片死寂。

sir必须出手了。

耗尽三十多年的看片经历,为你们淘一淘好片。

打头炮的,可能是最多人爱,也最多人恨的那类型——恐怖电影。

你怕看恐怖片吗?

但心里又痒痒的好想看?

因为胆小,你错过了很多恐怖经典?

别慌,有sir。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里说“怪物能告诉我们关于我们自己的一切”,恐怖片也同理。

很多女士用抱枕挡着看完《昆池岩》,那她就很难发觉,原来它拍的是韩国人对政府曾用极端手段抹杀和洗脑异己者的恐惧(和《午夜凶铃》的用意有类似之处)。

《逃出绝命镇》,是白人和黑人心中对种族敌视和反噬的担忧;《孤儿怨》是弱势群体的孤独,当他们表现爱,普通人是否唯恐避之不及?

当然这些是sir看到的,你也许能看到别的,因为每一份深入人心的恐怖,都与我们现实的经历有关。

它们可能是见闻、历史、童年阴影、本能……

所以呢,恐怖片就是心理学的艺术。

在你捂住耳朵的瞬间,你就激活了潜意识里的某种记忆。

记住那个瞬间。

因为你越逃,反而离它越“近”。

今天,sir给你们找了10个精妙的恐怖概念,来源于10部冷门恐怖片(可不是什么《闪灵》《招魂》《万能钥匙》这些大路货)。

这些电影不一定公认的经典。但因为冷门,你可能错过了很多新奇的恐怖概念。

也因此错过了发掘自己内心的机会——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换皮》

hereditary

2017年

豆瓣观看人数:600人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皮。

一个美女发现自己在掉皮……

她的皮变得特容易老化、皲裂。直到她发现,可以用别人的皮肤替代自己的。

哇,感觉真有人会做这种噩梦是不是?

关于美丽的担忧,总让人产生各种噩梦,比如伤愈结痂的整容恐惧,不断变异的痘痘和粉刺……

《换皮》先用一个简单的“掉皮”激活恐惧,之后又巧妙地将恐惧嫁接到某种暴力上。

但《换皮》也止步于此。

别怕。

sir找到了58年前的另一部片。

它在同样的恐怖概念下,将这种“换皮”的恐惧讲得更深入。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没有面孔的眼睛》

hereditary

1960年

豆瓣观看人数:4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当你害怕皮肤的瑕疵时,你在害怕什么?

你在害怕自己不完美。

所以,《没有面孔的眼睛》就将深层的恐惧指向了一种极端的心态。

完美主义。

你知道追求完美有多恐怖吗?

片中,有一位四处绑架谋害美女、只为给自己女儿换脸的医生。

看看他对细节的完美有多纠结吧——

病人脖子上有换脸的痕迹,他会要求她戴上宽项链,遮掩住手术伤痕。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女儿毁容了,他强迫她每天戴面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是的!

这张“完美”的面具,才真的让人心里发毛啊!

sir曾经写文提到过肉毒素,许多打肉毒素的人会上瘾,第一针打完想要第二针,想要更贵的、更有效的、更持久的……

他们就是完美主义的“瘾君子”。

比如你说,那位“整容整了400万”的美女吴晓辰,她究竟是越整越美……

还是越整越像一个“完美的面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细思恐极。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我听见……》

sounds like

2006年

观看人数:1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声音。

一个以窃听维生的男人,发现自己拥有了越来越厉害的听力。

当他什么都能听得到之后,声音,也突然变得令人无法承受。

在故事中,男人天天聆听烦人的客服声。

客户的抱怨,下属的麻木回应,被开除者的声嘶力竭……这些就像附骨之蛆,整天追着他。

每天他都想逃离噪音,追求一种理想化的安静。

可哪儿有安静呢?

相信我们都有体验吧——忙碌一天,回到家已是精疲力尽,但声音并不会放过你。

最让《我听见……》里的男人恐惧的声音,恰恰来自他的亲人。

是老婆喋喋不休地描述她的痛苦。是儿子病重时,响起的脆弱的心跳声……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这些声音,他逃得开?

如果他逃开了,他也就失去了人性最基础的情感需求,成为一个“听而不闻”的人。

相信sir,那样更糟——

不信你问问自己,当闹钟吵得你心烦意乱时,你讨厌的到底是闹钟?

还是又一个烦人的工作日?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回路》

pulse

2001年

豆瓣观看人数:17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互联网。

电影说的是互联网杀人,杀到最后,整个城市空无一人。

不少人觉得,它甚至是日本最恐怖的电影。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本片当然不是为了纯黑互联网。

导演黑泽清知道,互联网的恐怖不在网本身,而在人对于网的依赖。

所以,本片没有直接制造杀人的鬼。

它的恐怖在于,人是怎么变成鬼的。

有四个阶段——

不愿交往。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待人冷漠。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在家游荡。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化为黑影。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最后。

终于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物种:

人和鬼魂都一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你觉得说得严重了?

不,在现实的网络,已经开始杀人了不是吗。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瘦到死》

thinner

1996年

豆瓣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瘦。

有位律师特胖,一直减肥都减不了。有一回他撞死了人,终于开始变瘦。但等到他对体型满意之后,变瘦也没有停止。

我们一直怕的,不都是胖?

但本片偏偏用胖来描述对瘦的恐惧。

首先我们知道,极瘦跟极胖一样,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我重了 我会得心脏病

如果我瘦了我就得癌症

那我死定了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在《瘦到死》里,更恐怖的不是瘦和胖所代表的人体。

是,轻松。

在故事里,男主角“轻松”就逃脱了杀人的制裁,却招来了诅咒;“轻松”变瘦,却必须瘦到死;诅咒他的巫师靠巫术“轻松”完成了正义,却招来了男主的报复,损失更重……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没有人不迷失在“轻松”之中。

瘦起来轻松,说不定是因为隐藏的疾病;

抽脂很轻松,但一不小心就反弹,更容易感染。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最轻松的是变胖——只要不控制不运动使劲吃,轻松变胖不是梦。

而这种轻松,换来的是脂肪肝、糖尿病……或者更容易孤独?

毒饭@喵喵怪 说得一针见血。

唾手可得、及时反馈才是最大的毒品,现在我们吸食的毒品何止整容一种。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还有什么东西轻松?

可能就在你的手机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异形大灾难》

the stuff

1982年

豆瓣观看人数:2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冰淇淋。

有人在野外发现一种尝起来像冰淇淋、好吃到上瘾的“东西”。于是,这种“东西”被开采,包装成冰淇淋的样子贩卖,迅速成为全球网红食品。

但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生物,而当它进入人体后……

这脑洞让人浑身一毛。

你可能想问,为什么要玩冰淇淋?

因为冰淇淋没错,错的肯定又是人——

影片花了很大篇幅,去拍冰淇淋公司怎样做广告。

请乐队做一首“冰淇淋主题曲”;请一堆标致的模特在t台上一边猫步一边舔冰淇淋;请大明星代言;请电视台放洗脑广告;在建筑上放巨大的标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于是,无处不见的广告让人们对这种产品趋之若鹜、无法自拔……

简直是一部《网红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现实也一样啊……

你看身边的奶茶店,早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了品牌营销大集合。

雇人排队、饥饿营销、朋友圈病毒营销、逼格营销……

慢慢的,我们已经愿意排一个小时的队,花好几十,只为了喝一杯奶茶。

(说真的,sir觉得味道很一般)

等等,想想电影里的这个冰淇淋怪物——

是你吃它,还是它吃你?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绿色食品》

soylent green

1973年

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食品。

本片假想了当年50年后的2022年,全世界耗尽了粮食,只有权贵可以吃得起食物。一般人只能吃由一间超级公司生产的绿色饼干。公司宣传说,这种饼干是黄豆做的,但真相是……

欲望与恐惧是一对孪生。

人类对食品的恐惧,另一面就是食欲。

2008年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将这种恐惧精细化地拍给你看——由出生到死亡都被精确计算和严格控制的鸡……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而在《绿色食品》中,这场罩着科幻外壳的恐怖,重点在它所营造的未来乌托邦——

穷人们挤在楼梯上睡觉,婴儿啼哭声此起彼伏;

因为温室效应,所有人都热得满脸油汗,而有钱人家里却大开空调;

只有周二可以在街上打水,排队领取饼干;

发生暴动时,政府会派铲车将屁民铲走……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最后一张,当然是有钱人家

这是1972年,美国正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人人都生活在战争爆发、资源耗尽、环境恶化的恐惧中,《绿色食品》夸大了这种人民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

如今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就依次揭露了美国食品公司刻意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润的种种行为。

这些行为的结果是,平民买不起蔬菜(因为供少于求),只能吃最便宜的汉堡包。

看看 买这些蔬菜的价钱

足够我买两个汉堡了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我们有没有发现过“绿色的饼干”?

当然有,还不少。

但我们有什么选择?

得知真相的主人公,在奄奄一息之际大声吼叫出真相,但身边的人全都充耳不闻。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是的,我们没有选择。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他人之颜》

他人の顔

1966年

豆瓣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身份。

一个毁容的男人,认为妻子出轨抛弃了他,于是重新做了一张脸,以另一个身份勾引他的妻子……

他的恐惧,好像并不是来源于脸?

而是一个身份。

他做的事看起来幼稚,却常见于虚拟世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脸是一个外部标签,朋友圈的id也是。

《他人之颜》在说,我们迷恋于这些“外部标签”,可能无法自拔。

日本人当年拍这个,可能有背景原因:

1960年,日美签订了《日美新安保条约》。在条约规定下,美军可以使用日本的设施和地区。日本人当时的感受,就像换了幅新脸——额头上写着“属美国”三个字。战败的屈辱,似乎一洗而尽。

但故事的编剧隐隐意识到,日本一定搞丢了什么。

后来,片中的男人果然爱上了那张新脸。

在这张新脸的光环下,他对于勾引自己的老婆乐此不疲。看着她被新的“他”迷得七荤八素,他没有愤怒,反而感到更刺激的快感。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一个标签就可以改变的人生,还是不是你的人生?

“自己”这个东西,究竟由什么组成?

当我们迷失于身份、面容、职位这些外部标签,那么最恐怖的事就是最后的最后,终于把“自己”搞丢。

又有一部片,从“他人”的角度再次看待“改变身份”这件事——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年

豆瓣观看人数:14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陌生。

一个医生发现小镇出现了变化,居民们的外表、记忆没有变,但都不像是原来的那个人。

这是个经典的恐怖概念:

让你本来认识的人,变成你不认识的人。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提到,50年代,在二战刚结束的余恐下,美国人拍摄了大量外星人入侵的科幻片。一切都是由外向内,外星人再新奇,也只能从外表变化上做文章。

电影上映于1956年,正是纳粹刚败、冷战开始,美国人尚未从德国的恐怖中恢复,又要面临强敌苏联。

所以《天外魔花》反其道而行之,制造了“身边的恐怖”,比天降怪物恐怖多了——

外星人从内渗透,悄悄替换了你身边最重要的人。

被替换者有原先的记忆,却没有原来的性格特征。

讲真,这种片会看得人不敢结婚。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豹族》

cat people

1942年

豆瓣观看人数:4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女人。

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结婚了,但女人很害怕,因为当他们亲密时,她就会变成猎豹。

最近两年,我们开始把男子比作狗,小奶狗、小狼狗、老狗x……

但西方影视中将女子同猫科类比的习惯,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

比如“猫女”,比如时尚圈的豹纹。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而在恐怖概念里,猫科动物确实可以突出一种女性的特征:

体态优美、线条感强、柔软灵活;

敏感、神秘、难以捉摸;

当你想靠近她,她跑开;当你不注意,她又悄悄逼近;

当你成为她的猎物,你会感觉很刺激,因为你拥有了她的关注和全情投入;

你也可能很悲惨,因为一旦惹她不爽,她的报复也是极致的。

《豹族》里的女主就是这样。

她爱得像豹子——

第一次跟男主认识就带他回家;男主睡觉时,她会在一旁盯着他睡;而当男主表白时,她又回避。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她也恨得像豹子——

看见男主跟别的女人坐一起,她就吃醋;对某个情敌有怀疑,她就展开跟踪;而当男人离开她,她就纠缠、报复,撕咬……

说得自己有点凉凉……

以上,就是sir今天带来的十部冷门恐怖片。

它们都有一个浓缩的恐怖概念,能够直达人的潜意识,引发某种深藏的共鸣。

所以,别轻易说“你不怕恐怖片”。

你可以瞧不起一惊一乍的初级恐吓。什么长发披面的女鬼,便池里伸出的手,电视机探出的头,镜子中突然扭曲的脸……真正的恐怖,才不止这几招。

(即使便池、镜子和女人的长发,也都藏有人类久远的恐怖基因。)

真正的恐怖,常常伴随于时代,讲述我们的共同焦虑。

而它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它无解。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 播放列表
  • 1080
排序
  • HD中字版
  • 剧情介绍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据说,本周票房将击穿年度底线,创下新低。

    没办法,看看电影院的新片——就连资源,如果没有《燃烧》(可惜还没字幕)压轴,也是一片死寂。

    sir必须出手了。

    耗尽三十多年的看片经历,为你们淘一淘好片。

    打头炮的,可能是最多人爱,也最多人恨的那类型——恐怖电影。

    你怕看恐怖片吗?

    但心里又痒痒的好想看?

    因为胆小,你错过了很多恐怖经典?

    别慌,有sir。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里说“怪物能告诉我们关于我们自己的一切”,恐怖片也同理。

    很多女士用抱枕挡着看完《昆池岩》,那她就很难发觉,原来它拍的是韩国人对政府曾用极端手段抹杀和洗脑异己者的恐惧(和《午夜凶铃》的用意有类似之处)。

    《逃出绝命镇》,是白人和黑人心中对种族敌视和反噬的担忧;《孤儿怨》是弱势群体的孤独,当他们表现爱,普通人是否唯恐避之不及?

    当然这些是sir看到的,你也许能看到别的,因为每一份深入人心的恐怖,都与我们现实的经历有关。

    它们可能是见闻、历史、童年阴影、本能……

    所以呢,恐怖片就是心理学的艺术。

    在你捂住耳朵的瞬间,你就激活了潜意识里的某种记忆。

    记住那个瞬间。

    因为你越逃,反而离它越“近”。

    今天,sir给你们找了10个精妙的恐怖概念,来源于10部冷门恐怖片(可不是什么《闪灵》《招魂》《万能钥匙》这些大路货)。

    这些电影不一定公认的经典。但因为冷门,你可能错过了很多新奇的恐怖概念。

    也因此错过了发掘自己内心的机会——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换皮》

    hereditary

    2017年

    豆瓣观看人数:600人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皮。

    一个美女发现自己在掉皮……

    她的皮变得特容易老化、皲裂。直到她发现,可以用别人的皮肤替代自己的。

    哇,感觉真有人会做这种噩梦是不是?

    关于美丽的担忧,总让人产生各种噩梦,比如伤愈结痂的整容恐惧,不断变异的痘痘和粉刺……

    《换皮》先用一个简单的“掉皮”激活恐惧,之后又巧妙地将恐惧嫁接到某种暴力上。

    但《换皮》也止步于此。

    别怕。

    sir找到了58年前的另一部片。

    它在同样的恐怖概念下,将这种“换皮”的恐惧讲得更深入。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没有面孔的眼睛》

    hereditary

    1960年

    豆瓣观看人数:4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当你害怕皮肤的瑕疵时,你在害怕什么?

    你在害怕自己不完美。

    所以,《没有面孔的眼睛》就将深层的恐惧指向了一种极端的心态。

    完美主义。

    你知道追求完美有多恐怖吗?

    片中,有一位四处绑架谋害美女、只为给自己女儿换脸的医生。

    看看他对细节的完美有多纠结吧——

    病人脖子上有换脸的痕迹,他会要求她戴上宽项链,遮掩住手术伤痕。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女儿毁容了,他强迫她每天戴面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是的!

    这张“完美”的面具,才真的让人心里发毛啊!

    sir曾经写文提到过肉毒素,许多打肉毒素的人会上瘾,第一针打完想要第二针,想要更贵的、更有效的、更持久的……

    他们就是完美主义的“瘾君子”。

    比如你说,那位“整容整了400万”的美女吴晓辰,她究竟是越整越美……

    还是越整越像一个“完美的面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细思恐极。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我听见……》

    sounds like

    2006年

    观看人数:1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声音。

    一个以窃听维生的男人,发现自己拥有了越来越厉害的听力。

    当他什么都能听得到之后,声音,也突然变得令人无法承受。

    在故事中,男人天天聆听烦人的客服声。

    客户的抱怨,下属的麻木回应,被开除者的声嘶力竭……这些就像附骨之蛆,整天追着他。

    每天他都想逃离噪音,追求一种理想化的安静。

    可哪儿有安静呢?

    相信我们都有体验吧——忙碌一天,回到家已是精疲力尽,但声音并不会放过你。

    最让《我听见……》里的男人恐惧的声音,恰恰来自他的亲人。

    是老婆喋喋不休地描述她的痛苦。是儿子病重时,响起的脆弱的心跳声……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这些声音,他逃得开?

    如果他逃开了,他也就失去了人性最基础的情感需求,成为一个“听而不闻”的人。

    相信sir,那样更糟——

    不信你问问自己,当闹钟吵得你心烦意乱时,你讨厌的到底是闹钟?

    还是又一个烦人的工作日?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回路》

    pulse

    2001年

    豆瓣观看人数:17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互联网。

    电影说的是互联网杀人,杀到最后,整个城市空无一人。

    不少人觉得,它甚至是日本最恐怖的电影。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本片当然不是为了纯黑互联网。

    导演黑泽清知道,互联网的恐怖不在网本身,而在人对于网的依赖。

    所以,本片没有直接制造杀人的鬼。

    它的恐怖在于,人是怎么变成鬼的。

    有四个阶段——

    不愿交往。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待人冷漠。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在家游荡。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化为黑影。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最后。

    终于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物种:

    人和鬼魂都一样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你觉得说得严重了?

    不,在现实的网络,已经开始杀人了不是吗。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瘦到死》

    thinner

    1996年

    豆瓣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瘦。

    有位律师特胖,一直减肥都减不了。有一回他撞死了人,终于开始变瘦。但等到他对体型满意之后,变瘦也没有停止。

    我们一直怕的,不都是胖?

    但本片偏偏用胖来描述对瘦的恐惧。

    首先我们知道,极瘦跟极胖一样,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我重了 我会得心脏病

    如果我瘦了我就得癌症

    那我死定了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但在《瘦到死》里,更恐怖的不是瘦和胖所代表的人体。

    是,轻松。

    在故事里,男主角“轻松”就逃脱了杀人的制裁,却招来了诅咒;“轻松”变瘦,却必须瘦到死;诅咒他的巫师靠巫术“轻松”完成了正义,却招来了男主的报复,损失更重……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没有人不迷失在“轻松”之中。

    瘦起来轻松,说不定是因为隐藏的疾病;

    抽脂很轻松,但一不小心就反弹,更容易感染。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最轻松的是变胖——只要不控制不运动使劲吃,轻松变胖不是梦。

    而这种轻松,换来的是脂肪肝、糖尿病……或者更容易孤独?

    毒饭@喵喵怪 说得一针见血。

    唾手可得、及时反馈才是最大的毒品,现在我们吸食的毒品何止整容一种。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还有什么东西轻松?

    可能就在你的手机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异形大灾难》

    the stuff

    1982年

    豆瓣观看人数:2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冰淇淋。

    有人在野外发现一种尝起来像冰淇淋、好吃到上瘾的“东西”。于是,这种“东西”被开采,包装成冰淇淋的样子贩卖,迅速成为全球网红食品。

    但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生物,而当它进入人体后……

    这脑洞让人浑身一毛。

    你可能想问,为什么要玩冰淇淋?

    因为冰淇淋没错,错的肯定又是人——

    影片花了很大篇幅,去拍冰淇淋公司怎样做广告。

    请乐队做一首“冰淇淋主题曲”;请一堆标致的模特在t台上一边猫步一边舔冰淇淋;请大明星代言;请电视台放洗脑广告;在建筑上放巨大的标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于是,无处不见的广告让人们对这种产品趋之若鹜、无法自拔……

    简直是一部《网红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现实也一样啊……

    你看身边的奶茶店,早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了品牌营销大集合。

    雇人排队、饥饿营销、朋友圈病毒营销、逼格营销……

    慢慢的,我们已经愿意排一个小时的队,花好几十,只为了喝一杯奶茶。

    (说真的,sir觉得味道很一般)

    等等,想想电影里的这个冰淇淋怪物——

    是你吃它,还是它吃你?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绿色食品》

    soylent green

    1973年

    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食品。

    本片假想了当年50年后的2022年,全世界耗尽了粮食,只有权贵可以吃得起食物。一般人只能吃由一间超级公司生产的绿色饼干。公司宣传说,这种饼干是黄豆做的,但真相是……

    欲望与恐惧是一对孪生。

    人类对食品的恐惧,另一面就是食欲。

    2008年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将这种恐惧精细化地拍给你看——由出生到死亡都被精确计算和严格控制的鸡……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而在《绿色食品》中,这场罩着科幻外壳的恐怖,重点在它所营造的未来乌托邦——

    穷人们挤在楼梯上睡觉,婴儿啼哭声此起彼伏;

    因为温室效应,所有人都热得满脸油汗,而有钱人家里却大开空调;

    只有周二可以在街上打水,排队领取饼干;

    发生暴动时,政府会派铲车将屁民铲走……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最后一张,当然是有钱人家

    这是1972年,美国正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人人都生活在战争爆发、资源耗尽、环境恶化的恐惧中,《绿色食品》夸大了这种人民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

    如今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就依次揭露了美国食品公司刻意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润的种种行为。

    这些行为的结果是,平民买不起蔬菜(因为供少于求),只能吃最便宜的汉堡包。

    看看 买这些蔬菜的价钱

    足够我买两个汉堡了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我们有没有发现过“绿色的饼干”?

    当然有,还不少。

    但我们有什么选择?

    得知真相的主人公,在奄奄一息之际大声吼叫出真相,但身边的人全都充耳不闻。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是的,我们没有选择。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他人之颜》

    他人の顔

    1966年

    豆瓣观看人数:30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身份。

    一个毁容的男人,认为妻子出轨抛弃了他,于是重新做了一张脸,以另一个身份勾引他的妻子……

    他的恐惧,好像并不是来源于脸?

    而是一个身份。

    他做的事看起来幼稚,却常见于虚拟世界。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脸是一个外部标签,朋友圈的id也是。

    《他人之颜》在说,我们迷恋于这些“外部标签”,可能无法自拔。

    日本人当年拍这个,可能有背景原因:

    1960年,日美签订了《日美新安保条约》。在条约规定下,美军可以使用日本的设施和地区。日本人当时的感受,就像换了幅新脸——额头上写着“属美国”三个字。战败的屈辱,似乎一洗而尽。

    但故事的编剧隐隐意识到,日本一定搞丢了什么。

    后来,片中的男人果然爱上了那张新脸。

    在这张新脸的光环下,他对于勾引自己的老婆乐此不疲。看着她被新的“他”迷得七荤八素,他没有愤怒,反而感到更刺激的快感。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一个标签就可以改变的人生,还是不是你的人生?

    “自己”这个东西,究竟由什么组成?

    当我们迷失于身份、面容、职位这些外部标签,那么最恐怖的事就是最后的最后,终于把“自己”搞丢。

    又有一部片,从“他人”的角度再次看待“改变身份”这件事——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年

    豆瓣观看人数:14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陌生。

    一个医生发现小镇出现了变化,居民们的外表、记忆没有变,但都不像是原来的那个人。

    这是个经典的恐怖概念:

    让你本来认识的人,变成你不认识的人。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提到,50年代,在二战刚结束的余恐下,美国人拍摄了大量外星人入侵的科幻片。一切都是由外向内,外星人再新奇,也只能从外表变化上做文章。

    电影上映于1956年,正是纳粹刚败、冷战开始,美国人尚未从德国的恐怖中恢复,又要面临强敌苏联。

    所以《天外魔花》反其道而行之,制造了“身边的恐怖”,比天降怪物恐怖多了——

    外星人从内渗透,悄悄替换了你身边最重要的人。

    被替换者有原先的记忆,却没有原来的性格特征。

    讲真,这种片会看得人不敢结婚。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豹族》

    cat people

    1942年

    豆瓣观看人数:400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女人。

    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结婚了,但女人很害怕,因为当他们亲密时,她就会变成猎豹。

    最近两年,我们开始把男子比作狗,小奶狗、小狼狗、老狗x……

    但西方影视中将女子同猫科类比的习惯,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

    比如“猫女”,比如时尚圈的豹纹。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而在恐怖概念里,猫科动物确实可以突出一种女性的特征:

    体态优美、线条感强、柔软灵活;

    敏感、神秘、难以捉摸;

    当你想靠近她,她跑开;当你不注意,她又悄悄逼近;

    当你成为她的猎物,你会感觉很刺激,因为你拥有了她的关注和全情投入;

    你也可能很悲惨,因为一旦惹她不爽,她的报复也是极致的。

    《豹族》里的女主就是这样。

    她爱得像豹子——

    第一次跟男主认识就带他回家;男主睡觉时,她会在一旁盯着他睡;而当男主表白时,她又回避。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她也恨得像豹子——

    看见男主跟别的女人坐一起,她就吃醋;对某个情敌有怀疑,她就展开跟踪;而当男人离开她,她就纠缠、报复,撕咬……

    说得自己有点凉凉……

    以上,就是sir今天带来的十部冷门恐怖片。

    它们都有一个浓缩的恐怖概念,能够直达人的潜意识,引发某种深藏的共鸣。

    所以,别轻易说“你不怕恐怖片”。

    你可以瞧不起一惊一乍的初级恐吓。什么长发披面的女鬼,便池里伸出的手,电视机探出的头,镜子中突然扭曲的脸……真正的恐怖,才不止这几招。

    (即使便池、镜子和女人的长发,也都藏有人类久远的恐怖基因。)

    真正的恐怖,常常伴随于时代,讲述我们的共同焦虑。

    而它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它无解。

    我看了三十多年电影,就为了写这篇影评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猜你喜欢
    星河战队2:联邦英雄 0分 2004
    星河战队2:联邦英雄
    比利·布朗,理查德·布基,凯莉·卡尔森,何家蓓,埃德·劳特尔,J·P·马诺克斯,劳伦斯·莫努森,Colleen Porch,德鲁·鲍威尔,爱德·奎恩,杰森-沙恩·斯科特,布兰达
    一眉道人 8分 1989
    一眉道人
    林正英 / 钱小豪 / 吕方 / 吴君如 / 楼南光
    维多利亚一号 7.3分 2010
    维多利亚一号
    何超仪,陈奕迅,周俊伟,曾国祥,单立文,王青,卢海鹏,麦浚龙,叶璇,徐少强,鲍起静,宋小澄,周楚濋,骆应钧,陈伟雄
    龙珠超 7.7分 2015
    龙珠超
    野泽雅子,堀川亮,田中真弓,山寺宏一,森田成一,绿川光,草尾毅,鹤弘美,古川登志夫,渡边菜生子,皆口裕子,石冢运升,盐屋浩三,佐藤正治
    弹珠传说 9分 2010
    弹珠传说
    欧阳小枫,雷火,多杰克,海小眉,大力
    侏罗纪狂鲨 0分 2012
    侏罗纪狂鲨
    Emanuelle,Carriere,Christine,Emes,Celine,Filion
    指环王2:双塔奇兵 9.2分 2003
    指环王2:双塔奇兵
    伊利亚·伍德,西恩·奥斯汀,多米尼克·莫纳汉,奥兰多·布鲁姆,维果·莫腾森,伊恩·麦克莱恩,凯特·布兰切特,比利·博伊德,杰德·布罗菲,丽芙·泰勒,安迪·
    伟大的族谱 6.6分 2006
    伟大的族谱
    郑在泳,郑俊浩,朱镇模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