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脏活》这本书读完,脑海里都是这样的场景——可怜的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埋头工作,所得不过是一家老小勉强过着毫无尊严的日子。这样悲惨的场景,在美国并非个案。我相信,即便作者希望尽量全面地揭露一些社会黑暗面,但书中的情形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书中涉及的角色,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三类:环境改变的职业,使命改变的职业,命运改变的职业。
在犯人眼中,监狱惩教官几乎就是恶魔的代名词。雷尼的遭遇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只是个案,但放眼全美监狱系统,又有多少类似雷尼这样的故事出现呢?我相信,并非所有人在承担起这个职业之初,都会想到自己会堕落至斯。但身处那个暗无天日的环境,在外力的挤压之下,那些开始还能坚守底线的人,也不得不在委曲求全中走上和恶魔交易的道路。
士兵,遵从命令是天性。但是,有些使命是变了味道的。面对无辜的性命,无人机操控员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导致什么。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有些时候晚几秒钟按下按钮,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当人们都将目光聚焦在敌对双方本身时,你是否能感受到作者对战争本身的吐槽?有些战争,从开始就是肮脏的。
小说《屠场》的文字,远未写尽屠宰场里的悲剧。在那种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人生几乎没有希望。更为可悲的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活,成了他们的唯一合法出路。比打黑工更可悲的是,你连黑工都没得打。面临这样的困境,那些移民和有色人种,只能日复一日继续那些开膛、放血的机械工作。在他们手中杀生无数,可他们连吃顿肉都非常难。
这本书“正视了一系列深刻而棘手的问题”,但作者“没有妄下评判”。作为一本非虚构纪实类作品,作者忠实地记录下一切所见所闻,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调查记者。但身处美国社会之中,他只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每个人都相关,但很难从制度上解释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道德成本针对的并非个人,而是地位,如同詹姆斯·鲍德温在本书扉页上的话语。相比之下,马克思早在几个世纪前,就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他关于资本对利润的精辟评价,或多或少可以解答作者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