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赵老实
抱歉这么晚才写这篇文章,由于版权问题上周才找到高清电影资源。
刚下线的《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是一部颇为成功的猩球系列电影,前作《人猿星球》埋下的线索在这一部中基本得到了呼应。然而这部《猩球崛起3》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基督教文明中的两大主题——救世与寻找迦南——构筑成电影的叙事主体,让凯撒成为摩西和耶稣的结合体。
电影海报在电影中反复借用了《圣经》中的故事情节和要素:
1.在凯撒的大儿子回归之后,猿群在山洞里面商议。这个场景模仿了《圣经》中“最后的晚餐”。
凯撒将伙伴们召集在一起,商量迁徙事宜。这时候白猿温特站起来反对,表现出恐惧。当凯撒说出“apes together strong”并作出团结的手势,只有白猿没有跟随大家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个镜头其实已经说明白猿温特叛变了。
最后的晚餐2.凯撒的小儿子名叫cornelius。这个名字被翻译成科尼利厄斯。如果说凯撒作为西方文化中首领、国王的代称理由充分,那么为什么要给凯撒的儿子起这个名字呢?
其实翻译成哥尼流更合适其实在《圣经》中,cornelius有特殊的含义。《使徒行传》记载,cornelius(哥尼流)是凯撒利亚意大利营中的一个百夫长,他派人请使徒彼得前来传教。彼得正好做了一个梦,天上降下一块大餐布,里面有各种不符合教规的不洁净的食物,梦中的声音告诉他:神所洁净的,不可当做俗物。彼得正在疑惑,使者来了。于是他领悟到这个异象是告诉他不必囿于律法的约束,要到非犹太人中去传播基督教。在圣经中,哥尼流是基督教由一个地区宗教变成世界宗教的桥梁式的人物;在猩球系列电影中,应该也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哥尼流受洗3.凯撒在前往军营的路上看到同伴被绑在路边的十字架上,这是罗马征服者对反抗者的惩罚。
这一场景在冰与火之歌中也出现过,龙母在弥林城将奴隶主钉在十字架上。
冰与火之歌中也有相似场景凯撒被抓住以后,也被绑在一个十字架上。这个譬喻就非常明显,巨大的十字架直接指明了电影就是在模仿耶稣受难的情节。
巨大的十字架4.电影将凯撒比作耶稣,还有一处非常明确的线索。凯撒在企图炸毁燃料罐的时候中了一箭,中箭的位置和圣经中耶稣被朗基努斯之枪刺中的位置一样,都在右侧腹。
卡拉瓦乔:圣多玛的怀疑。耶稣向圣多玛指出枪伤,证明自己确实死而复生。5.上校带领的军队叫做“alpha/omega”,口号是we are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这句话出自《新约》。alpha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omega是最后一个字母。上帝以此自称,表示自己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万物的终结。如果这支军队成功消灭了猿类,那么人类将重新开始,如果被猿类消灭,那就是人类世界的终结。最后标有“alpha/omega”的燃料罐被凯撒炸毁,人类完了。
6.在《圣经》中,作恶的人类因大洪水而灭亡。在电影里,大洪水被换成了大雪崩。而猿类爬上树,就像诺亚登上了方舟一样,从此地球上的文明将交给猿类来延续。大雪崩的引入完美地规避了电影的“道德危机”。在流行病爆发的时候,人类还在自相残杀,最后毁于战争引起的雪崩,并非猿类摧毁了人类,而是人类毁灭了自己。
7.凯撒的任务是解救猿群并带领它们找到一片适合生存繁衍的地方,那里有沙漠隔绝,水草丰美,没有敌人(人类)的打扰。这在圣经中被称为“迦南”,而带犹太人找到这片应许之地的人是摩西。在圣经中,摩西因违反了上帝的命令,最终没有踏上迦南美地。同样,电影中的凯撒也在找到栖息地后死去。
凯撒在带领猿类找到“迦南”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