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通过技术、产品、内容和媒介等多路径的创新与探索,更深地扎根于音乐产业的全链条,助力产业长期价值的创造。
作者|志新
内容是有粒度的,内容市场同样要维系供需平衡。算法加快了内容流量的周转,「抖音神曲」把一首歌的竞争缩短成高潮的「15秒」,音乐内容的竞争不可回避地进入「快节奏」模式。
歌曲同质化严重,「歌火人不火」已成为常态,「火歌」的热度也撑不过一年:这也都是「快节奏」模式下的伤痛。
音乐流媒体平台的竞争曾愈演愈烈,核心内容版权成为最重要的筹码,版权成本也是多家音乐平台的命门:通过竞价大量地采买版权,用「人海战术」和「漏斗模型」大力推动自制与投资内容,这些虽能刺激出大量的内容供给,但也导致超出理性的版权溢价成为自身的沉重负担。付费率超过45%的spotify都不赚钱,面对传统流媒体的收入瓶颈,互联网音乐平台该怎么破局?
2021年7月,独家版权被废除,音乐版权的恶性竞争被遏止,音乐平台开始「慢」下来;但在用户市场方面,「抖音神曲」的爆款出产量也在走低,用户对相似套路的「神曲」提前进入疲劳期,音乐是否要再做「慢」一点。
慢下来,继续融入产业
在资本市场紧缩的环境下,溢价采买音乐内容的行为成为过去式。再加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将被吃尽,众多互联网公司从激进的「高速增长」向稳健的「精耕细作」转阵,这种态势也渗透到了音乐领域。
近期,中概股普遍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震荡,互联网音乐平台所处的局面并不乐观,音乐平台也被动地「慢下来」。根据腾讯音乐的q4和年报显示,慢一点,依然能实现盈利。
2021年,腾讯音乐(nyse:tme)全年总营收达312.4亿元,同比增长7.2%,整体业绩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在线音乐业务「逆势」亮眼,付费用户达7620万再创新高,付费率达12.4%:整体上,基本盘稳健达预期。
在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刚刚发布的《2022全球音乐报告》,中国音乐市场在全球的排名再次提升一位,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六,30.4%的增速更是全球区域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如果把数据拆解深入分析,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以腾讯音乐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平台带动的。
交出这样的一份答卷,离不开腾讯音乐对「一体两翼」战略的深化,坚持平台和内容「两手抓」,这种模式在国内外也都是先例:平台业务方面,多条业务线并行发展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对用户端体验不断改善;内容业务方面,把自身融入到产业全链条,继续深入内容的沉淀和拓展。
把盘子做大,继续「出圈儿」
2021年,腾讯音乐与游戏、动漫、文学、综艺、影视等领域的46个ip合作,联合制作和发行了117首原创歌曲,大规模实现音乐的跨界与赋能。
由唐恬作词、陈奕迅演唱的《孤勇者》,可称作「王炸」的年度热门单曲,正是由腾讯音乐与腾讯视频联合首发,作为动画剧集《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2021年q4,腾讯音乐与腾竞体育的长期原创内容合作又拉开序幕,联合英雄联盟手游一起打造全新概念的电竞音乐创作营。
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的项目「出圈儿」,使得音乐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内容消费的终端,而是把音乐的价值延展在更多可渗透的ip和其他领域之中——把音乐内容的盘子做大。
而另一方面,跨界的ip合作,又为音乐内容拓展更广的宣推渠道,让好音乐有更多的舞台。常规最主要的音乐宣推方法——无非是「投抖音」和「冲热搜」,都是在和其他领域的内容争资源,抢榜位;而跨界ip的合作,是在和其他领域的内容共进退。
产品再创新,探索新未来
在内容行业的竞技场,争抢头部和关键内容已是惯性,在音乐行业就是核心版权的争夺。赶在独家版权被废除的这一年,腾讯音乐加码了对技术和产品的投入,体现在用户产品的推陈出新与底层技术的升级革新。
近期,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都发布了重磅版本;腾讯音兔、波点音乐等创新型app也都在2021年发布重大更新。2021年12月,多屏互动技术运用更加纯熟,疫情之下,于澳门举办的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实现了多舞台的无缝衔接,让音乐舞台不再受地域的局限。
跨年之际,腾讯音乐率先推出「音乐元宇宙」项目——tmeland,通过云端渲染技术,让用户不需要添加硬件外设(头盔、眼睛等),仅仅通过手机屏幕就可踏进3d音乐游乐园,与百大dj狂欢蹦迪,和五月天一起跨年。
而埋藏在产品之下,腾讯音乐投入技术领域的「黑科技」也已开始结果。就在2021年底,央视开播的大型原创音乐节目《唱出我新声》,汇聚了谢春花、宋宇宁和梦然等46位海内外年轻音乐人,腾讯音乐不仅推送了钱润玉、饭卡等音乐人参与节目,更重要的参与是用旗下pdm(predictive model)和多维打分技术为节目提供支持,为创作的歌曲输出多维度参考报告,并从科技角度对歌曲的审美和传播做出创新推荐。
pdm又叫ai音乐鉴赏技术,自2019年以来,负责pdm的创新技术团队先后持续走访数十家音乐厂牌,通过接触广大音乐人,直接深入理解音乐行业各个环节的痛点、需求。《微微》、《千千万万》、《奔赴星空》等热歌在被挖掘和发酵的过程中,都曾有pdm技术的助推,通过旋律、歌词、编曲、演唱等多个维度理解音乐内容,精准预判歌曲的「爆款」潜质,并快速推荐分发给「对味儿」的用户群体,因此这项技术又有「热歌孵化器」之称。
「多维打分」则可以看作是一套专业歌唱评价系统,技术团队希望通过专业的模型评分能让用户了解自己唱功中的闪光点,更加享受歌唱、热爱音乐,因此,这套系统会根据算法从音准、节奏、气息、情感、技巧等多个维度对唱者的演唱进行评分,不仅能为专业歌手提供更多参考,也能让更多的用户享
从互联网实践到应用于电视节目,再应用于音乐人与音乐内容的宣推,会在以后的内容企划和传播中释放更多的势能。像腾讯音乐这样,在市场动荡期间依然加码地投入技术创新,能为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与应用奠定基础。
「新节奏」中的「慢中有快」
短视频浪潮之后,新媒介冲击音乐的新鲜感渐退;音乐综艺节目,同样因大量同质化涌现而进入「疲劳期」。在等待下一个周期、下一次革新之前,音乐行业开始放慢了节奏。
在这种慢节奏之下,步子看起来不大,但步频依旧很快。围绕音乐娱乐的「听、看、唱、玩」,腾讯音乐在过去的一年,已做出「高频」实践。
听: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app都于近期发布了重大改版,新近推出的乐心、互动歌单等功能都在促进社交体验的融入;在新版微信中,腾讯音乐曲库的歌曲在对话框和朋友圈的分享,也改善了呈现效果,把「听」的体验升级于无声之中。
看:经过多次的版本调整和运营改善,2021年q4,qq音乐平台上视频内容的uv(独立访客数)和vv(视频播放次数),都获得了超过100%的同比增长——一款以流媒体播放器为基础的app,开始在社交娱乐与视频内容两个维度「双管齐下」,在争取用户的眼球和注意力。
唱:腾讯音乐旗下的全民k歌app,不仅新推出的伴唱模式深受用户喜爱,其底层技术也在应用于更广的领域;创新型app腾讯音兔,新版本已增加短视频k歌功能,且目前ios应用商店的评分达4.3,其丰富的短视频模板,成为用户喜爱的重要理由。
玩:七夕期间,胡彦斌把20年前珍藏的《和尚》未公开demo压制限定黑胶,并打包「数字藏品」发行被一抢而空;跨年期间「试营业」的国内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也正在为常态化运营做准备;而在酷狗音乐和qq音乐分别发布的「音乐精灵」和「m-pets」新功能,都已累计有百万用户在使用。
面对「数字藏品」和「音乐元宇宙」等新生事物,腾讯音乐都于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在关联音乐与「玩」的这件事上,腾讯音乐的尝试也格外勤奋,后续动作依然会频繁。
「慢中有快」的步调中,腾讯音乐也一直在积极投入长音频,并得到初步增长;「出海」的业务部分,正在拓展东南亚及其他海外市场。
在完善商业布局和推动行业建设之外,腾讯音乐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多项音乐公益活动。2021年,腾讯音乐举办的 「小红花回响音乐季」,吸引了上百万音乐人参与活动,投稿创作公益歌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为中高频听力损失人群打造的《听见「听不见」的音乐》,是国内推出的首张低频公益专辑。
眼下,资本市场环境并不乐观,腾讯音乐通过对内容业务的投入和平台业务的强化,仍能保持盈利,给对未来的投资做足了准备和支撑,通过技术、产品、内容和媒介等多路径的创新与探索,更深地扎根于音乐产业的全链条,助力产业长期价值的创造——
这也是腾讯音乐掌握音乐市场「新节奏」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