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比较肯定的,类型上《深海异兽》和《海热症》是那么的相像,自然难不拿出来相提并论一下,虽然各有长才,但实质上我的爱,《海热症》要更胜一筹了一些。幸运的是,《海热症》真的不是只有赫敏·科菲尔德可以看,电影也并非不怎么样而已,反而还蛮超乎预期的好看。我之所以觉得《海热症》比《深海异兽》要更好的原因,是因为《海热症》整体上其实都相对写实的在处理恐惧蔓延的未知诡谲,并且于文本之上尽量贴地的不搞太庞大的外星可能,在同样一个小时半的时间内抓紧了各种惊心动魄的黑暗,让电影比较起《深海异兽》,在核心中是紧凑无冷场的多。
而在氛围调理上,《深海异兽》着重海底高压氛围以及形体生物的伺机而动,可整体剧本是纯粹涉险横越海深处两头,其中还花了大把时间描绘过量的人性纠结少去了恐惧的步步进逼,感觉偏向公路电影格局却未创造独有惊悚,让《深海异兽》一度松散了起来。另外观众早早已知危机的形态是透过外力阻碍,这使电影中途过于故弄玄虚的编排,把应该掌握住的深海孤独恐惧流失的反而每分每秒不增反减,娱乐惊喜有余,《深海异兽》却一度发慌没能留下太多的记忆。
但《海热症》就的确不错,不仅娱乐紧凑,少了点意想不到的惊喜,却多了神秘真实的故事发展。《深海异兽》的神秘纯粹平铺直叙,但《海热症》运用起来是处处将狭小捕鱼船上的散播恐惧打理的步步惊心引人入胜,人性生死的道德争辩没有少,而是较为直接果断的揪起观众的内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挥洒出最大的震慑效应,贪婪到大义的人本心态篇幅不大却已达成效。
未知生物方面亦不打算跟《深海异兽》一样搞出克苏鲁般的神话外星劫难感(虽然场面很酷很惊奇不过细想是有点不明就里),《海热症》也有巨大构想生物,可是整体较贴近深海未知物种的可能性想像,让它的生物感多了一份说服,搭配着海热症的述说写实指数油然而生,不过纯粹的巨大生物可以看见其行踪构不上与众不同的威胁,因此电影的恐惧来由也不以巨大生物为主(只是母体),大型生物黏液里的寄生虫设定专攻人体内部范围才显得危机四伏,使得电影的紧绷高过于《深海异兽》不少,几近毫无冷场,微小的、看不见的总是最可怕。
平心而论,《海热症》就我而言各处都做的比《深海异兽》优异,海面上无助的两难氛围、不过多但足以省思的人性冲突到密布神秘的惊悚,《深海异兽》仅有运镜、深海不见五指和结尾的怪兽设计惊喜比较为人津津乐道,可《海热症》从头到尾都驻足享受。然而赫敏·科菲尔德孤僻的女海洋生物学家被劝出航却不得不面对与整组船员格格不入的压力,基础形塑曲线成长,慢慢的让西沃恩于人际关系上找到了一个聪明之余的需要,伙伴的关系也在灾难中的同进退扶持逐渐升温。
另外研究员本质为保护任何生命的身份,在与异曲同工的《深海异兽》同为大我的牺牲之收尾比较之后,《海热症》仰赖着精准的背景书写让赫敏·科菲尔德的逝去更是较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还来的动人,也因此有了真诚的说服力。《海热症》内容丰富完整,仅仅一个小时半各方面却也都绝不马虎,必须得说,真的很难不享受于其中的迷人魅力!
妮萨·哈迪曼执导首部大银幕处女作,早已在小银幕累积实力经验的她操刀过《洁西卡琼斯》着实无话可说,由此可知,此次打造女性视角的海洋惊悚作品走向多了份唯美诗意,也在一点一滴的悬疑蔓延下以最能有所共鸣的真实感,写入一则完整且短小精干的异兽之作,用小巧的精髓不去夸大深海怪兽的躯体以及行为,只时刻专注在人、生命和渔船无处可逃的情绪崩解上头。让《海热症》与其和《深海异兽》一样定位在怪兽电影,不如比较像是具备精致张力、省思人为两面性的生存惊悚创作,巧思便在于本作的怪兽相较于其他高调放肆的奇形种设计,更像是真正可能存在于地球的未知深海巨大生物,同时它也是为了生存,才对冒失路过的渔船起了敌意,全片几乎隐藏了巨兽的身形(只出现过两幕),但触手的恐怖与寄生虫的主要攻击形态,为电影迸发了始料未及的高压恐惧。乍看之下熟悉的生物躯壳(不仔细看其实有点像大王乌贼之类的)、寄生虫这种微小的威胁和自然界常见的自保机制,都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心灵挤压却又使电影异常的写实而惊心动魄。
妮萨·哈迪曼不用太花俏的影像语言和运镜,转而慢条斯理的营运大海中央无处可退的密闭惊魂,细微且无孔不入的敌人彻底拉出了无能为力的惶恐,气氛惊悚上娱乐十足。在角色塑造间,主人翁西沃恩聪明却不擅社交,结尾让其突破心防并就此逝去的惋惜,则尽力稳定了文本造诣里的人文内在,剧本虽简单可细致的表现,辅佐角色生动的灵魂投射,不仅让电影丰富也扣人心弦,更令角色的记忆点都不在话下的相当立体丰厚,增添浪漫悲剧的结尾。不得不说,女性主导的惊悚作角度,的确多了一份美意。
演员筛选上,《海热症》找来的人选并非人尽皆知的一线卡司,康妮·尼尔森在《神奇女侠》与dc相关作品露面是近年少有的代表性演出,搭配知名度再往下一层的多格雷·斯科特,一个是船主一个是合作伙伴,他俩的惺惺相惜与船共患难的打鱼人坚持,在电影一开始是显得靠谱迷人,愈到后头因贪婪误闯航线之外的海域,则逐渐显得慌乱又判若两人,面对西沃恩感染隔离的要求,则变了一个人的显现出人的自私,我们却也不能完全否定那种心态,只能说他们两个人原先的和善,直到死亡盘旋流露出的,才是真正的人之本性。
杰克·希基的角色与西沃恩一样是研究员科学家,共同激荡生存想法的两人一起活到了最后,尽管也有微词,却是英雄惜英雄的互相帮助也坚强包容。相对其他人,杰克·希基的角色仅次于科菲尔德,是难得成熟理性的角色,这也让他讨喜的多。至于阿达兰·埃斯梅里与埃里·布卡卡兹是前两位早逝的角色,负责的是比较怵目惊心的桥段,但感染症状的颤抖、发冷之诠释也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也算是完美的做好配角的戏份了。
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有着鲜明的刻画及个性,也都各自反应着他们之后在这场灾难风暴中的善恶定位立场对照,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为了存活,厌恶或喜欢,都没有一定的是非对错,让角色彻底的充满了血肉。当然,赫敏·科菲尔德的演出才是迷人,有些格格不入的性格开场除了是现代人容易找到共鸣的通病之外,不提美丽精致的五官以及包紧紧依然藏不住的好身材。赫敏将西沃恩的青涩和不擅交际描绘细腻,前半段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也冷冰冰,转而至逐渐尝试敞开心胸的被船员们接纳(本来都还迷信于她的红头发会招恶呢),那一场小型聚会派对既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也是西沃恩改头换面的转捩点,看到她笑了,跟其他人融入在一起了。赫敏·科菲尔德慢慢的缓缓的琢磨着西沃恩冰冷到温暖的角色改变心境转折,逐层穿透出愈渐光芒的银幕魅力,即使牺牲也不留遗憾了。青春、聪明,却也美好的她,成了《海热症》最完整(毕竟是贯穿全片的主角)美丽的唯一角色。
首挑大梁当主角的赫敏·科菲尔德,标致倩影惊鸿一瞥在《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片头死去实在可惜,这次终于不再是花瓶,她坦言第一次当主角会紧张,但不可否认,紧张是良药,会让你更想要尽全力做到好,赫敏·科菲尔德则真的做到了很好,没有什么青涩的感受,对峙银幕大前辈康妮·尼尔森亦依旧随时能够感受着赫敏坚定不移的绝对气场(尤其是在破坏船体强制全体隔离一段)。看完《海热症》,我想无人能不为赫敏·科菲尔德着迷吧!记住这个名字,期许她将能担纲更多的一线大作之要角。
实际上,《海热症》的故事题材并无特别震撼夺目的大型生物冲击,电影准确的以叙事氛围以及寄生虫的设计安排烘托一不注意即会感染的未知恐惧,并纳入海热症这个出海人众所皆知的危险病症混淆料理着角色们最初不慎理解的概况,让《海热症》既能闷着惊悚的悸动跟着剧本人物细细散发逐一放大,也能依赖讨海人的主轴认识海热症这一疾病,聪明而循序渐进的阐释不同层次的内心惊骇,更于杰拉德贪心的前往禁止领域让一伙陷入困境以及西沃恩自我牺牲顾大局为重的心境构成了极致的对比组,借着角色的呼应塑造,同时考验了人性求生或牺牲的抉择辨证。而《海热症》的剧情铺排亦相当稳健平顺,叙事不疾不徐但氛围建构迷人又紧凑的让故事完整且不失深意,几处的血腥(寄生虫能在眼中发现端倪甚至爆出)、突发的惊吓以至于角色们意外扎实的演出诠释,皆是十足的撼动拉扯了观众的情绪一刻也不得松懈。
视觉特效上亦不因独立小品制作而显得虚假,巧妙的让巨大生物本体有必要才现身,较长露面的触手、寄生虫微生物体到湛蓝透彻的海洋则都有够本的经费如实的呈现细节,尤其海洋真的被拍的很美,在美丽的海水底下更是突显其中暗藏波涛汹涌的黑暗,不只娱乐且趣味横生,对传染防治探讨、大义与勇气亦值得省思为电影提供了更具现实的安置,生物学的知识同蕴含其中,这些都是我喜爱《海热症》大过于《深海异兽》的定心主因,大场面没有少(结尾烈火焚烧渔船)、惊心动魄的桥段不计其数(爆血而死、检查眼睛和消灭寄生虫计划的紧绷)。但《海热症》之所以能成,除了处理精彩的概念、题材以及写实议题搭配,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角色,即使堪称全灭,每一个角色却都能铭记在心感受情感达成共鸣,乘以剧本慢条斯理只求完整足以勾勒情绪的心思细腻之建构,好上加好不贪心的堆叠,让《海热症》真的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很引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