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猜猜谁来吃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是1967年上映的一部直接描写不同种族通婚对家庭成员所产生冲击和影响的美国电影,由斯坦利·克雷默执导及担任制片人,由斯宾塞·屈塞、西德尼·波蒂埃、凯瑟琳·赫本和凯瑟琳的侄女凯瑟琳·休斯顿主演。
影片对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敏感的种族歧视议题表达了非常乐观和积极的看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马特是报社的主编,思想进步的他反对种族歧视,提倡自由和平等。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当他心爱的女儿乔伊带着男友约翰来到面前时,马特还是傻了眼。
原来,约翰是一个黑人,马特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平日里在小说和电视里看到的剧情,竟然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马特发现,要跨越种族障碍,说说容易,但要跨越自己,就比较困难了。
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部“白左”的电影。
受到中国文革深刻影响的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大背景,造就了这样的影片。
你说它是好莱坞的梦幻与温情也好,说是理想主义者的白日梦也好,无论如何,主创人员还是希望不同肤色的人类能够携手跨越种族鸿沟。
强调血统纯粹是可笑的,中国历史上就经历过数次民族大融合。唐朝皇室就有鲜卑血统。
白人也是这样。希特勒最强调“血统纯粹”,认为金发碧眼的“纯雅利安人”最高贵,但他自己就是黑发。
甚至有研究认为,希特勒有犹太人血统。
在美国,黑白婚姻最耀眼的结晶,应该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
不过,迄今为止,美国的跨种族婚姻仍然是少之又少的,美国黑人的问题无解,在一定程度上(并且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们整体上无法通过联姻的方式与主流族群融合有关。
《猜猜谁来吃晚餐》的结局是大团圆式。约翰太优秀了,他是医学博士,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马特警告这对年轻人:
“在这个国家里会有一亿人由于你们的结合而感到震惊、愤怒和沮丧。”
迄今为止,美国为解决种族问题而进行的努力不能算非常成功,但它仍然在努力,无论如何,努力解决总比任其恶化,甚至背道而驰要强。
所以,《猜猜谁来吃晚餐》还是值得一看的。
影片中有一段对话非常有趣——
马特:“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孩子的问题?”
约翰:“我知道那会是个问题。不过,乔伊说我们的孩子会成为美国总统。”
马特:“你相信她?”
约翰:“说实话,我觉得您女儿太乐观了,我看最多能当个国务卿。”
附言:
我反对歧视黑人,反对种族主义,这个立场是明确的。
但我的观点从来不包含支持任何肤色的外国人大规模移民中国,也从来不包含支持教育系统用过于优惠的条件吸收来自任何国家的留学生,更不包含对任何外国人给予超国民待遇。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言自明,无须强调的。
我们要制定一个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有利的留学政策和移民政策,但无须用种族主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