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懂电影的人,一定是关注导演大过演员的。
而时至今日,在《少年的你》如此成功之后,我们也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这位新生代导演了。
同样是曾国祥的作品,如果说2016的《七月与安生》的成功只是意外的话,那如今这部《少年的你》,就是从运气走到实力的证明了。
2016年,《七月与安生》黑马逆袭,不仅捧出了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影后双黄蛋,还将年轻导演曾国祥,一举推到了观众眼前。
但讲实话,彼时大家对电影的关注,还是演员大过导演的,原因很简单:
1、《七月与安生》只是曾国祥爆发的一部出圈作品,而且圈中高开低走的例子很多,《七月与安生》到底是曾国祥的稳定发挥,还是超常发挥?我们都不知道。
2、就算单凭影片质量来讲,《七月与安生》也算不上大师之作,顶多算一个才华夺目的作品。
当年能够大爆,主要是因为在当下那个狗血青春电影横行的市场上,《七月与安生》算是有质感的。
其次它属于少见又典型的“演员>作品”型,即影片的成功,演员因素占了大半。
所以当年我们对曾国祥的夸赞,是留有余地的。
但如今,我们终于可以放肆地说一句:夸曾国祥不需要留余地了。
不仅仅是因为他又再次拍出了好片,更是因为:
《少年的你》比《七月与安生》,进步得太明显了。
首先,从故事剧情上看,《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完成了从粗浅到深刻、从普世到有教育意义的立意升华。
《七月与安生》无论拍得再好看、再感人,它本质上都还只是一部言情片,聊点青春期的爱情和友情那档子事。
当然不是说这事不高级,世间故事本无高下之分,只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它还是有点小家子气了。
而《少年的你》呢,聚焦校园霸凌,围绕社会现实题材创作,无论是从社会教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说,它都更硬了。
尤其最重要的是,校园霸凌并没有成为《少年的你》的一个噱头。
这么说吧,近两年校园霸凌的话题热度很高,蹭这个噱头的相关电影也不是没有,但很显然,这部《少年的你》,恐怕才配得上称一句是国内首部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作品。
其次,是剪辑手法和镜头应用上,曾国祥也进步得非常明显。
《七月与安生》是典型的商业片剪辑,它很成熟也很规范,但在影片里,我们几乎抓不到多少导演的个人风格。
但到了《少年的你》,我们明显感觉到影片手持镜头增多了,而且有相当流畅的快速剪辑与切回。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感觉到导演有表达的欲望了,他不仅要拍好这个故事,还要顺便炫个技,做自己,或者说拍出自己的质感。
所谓导演的个人风格、个性审美、表达模式、品位三观,其实都是藏在这些镜头语言里的。
就像王家卫的鱼眼镜头、陈凯歌的诗意构图、娄烨那可以把人看吐的手持镜头等等,一个能称得上导演的导演,一定是有风格的。
而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的曾国祥,不仅故事拍得更好了,个人风格也更明显了。
其实曾国祥最开始就是崇尚文艺电影的,他是著名影星曾志伟的儿子,曾志伟还曾开玩笑说,自己做完一部片都会叫儿子去看,如果儿子说好看,那片子一定赔钱,如果儿子说不好看,那片子就稳了。
因为艺术片都不挣钱嘛。
直到后来,曾国祥的阅片量开始增多,才发现了商业片和文艺片都有可取之处,也就不盲目排斥商业片了。
看完《少年的你》之后,还有很多人说曾国祥对国内环境的观察很细致和接地气。
其实是因为他师出陈可辛,同样是被誉为对内地文化诠释最到位的香港导演。
早年曾志伟把儿子送到陈可辛那里学电影,然后曾国祥一路从助理做到演员再做到导演,这才有了后来的曾国祥导演、陈可辛监制的《七月与安生》。
为了拍《少年的你》,曾国祥还在2018年大家高考的时候,带着团队去实地拍摄真实素材,后来片中所涉及到的大部分高考场景,都是曾国祥根据那两天的拍摄素材还原出来的。
从大巴车、学生家长的穿着,到天气情况,曾国祥都一一考虑到位。
当然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好导演对细节的付出,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
而曾国祥最令人惊喜的地方,应该是他星二代的身份,和傲人才华的结合。
娱乐圈中星二代出身的人很多,电影世家出身、从小受艺术文化熏陶长大的也很多,但真正成大器的,却寥寥无几。
而曾国祥,无疑将在新一代导演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