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时针走过百廿三载光景,悄然又到临别之际。回首燕园,情牵万里。在启程之前,北京大学校友会精心打造原创歌曲《北大情》,送给园子里每一位即将远行的少年。
别离是赋予重逢的欢喜,踏歌赴新旅,曲终人不散。祝2021届全体毕业生毕业快乐!
点击观看《北大情》mv
“常回望,青春激扬;向远方,前路漫长;未名水,情系着过往,心中深藏你温柔的目光。”
上课铃响吹落教学楼旁的银杏,交错的路穿过校园延伸向远方。捡拾一瞬流年,定格一段时光。博雅塔尖栖着霞光夕照,渌波粼粼揉碎未名湖光,水里的故事凝成一生的诗行。“曾来时,翩翩儿郎;作别后,山高水长。燕啼声,留住了时光;一木一花,一世的情长。”
自五湖四海奔向学术的殿堂,如今收拾行囊又赴四面八方。载欣而至,乘梦远航。静园紫藤缠绕着悠长岁月,歌声与笑声在草坪上久久回响,把燕园草木,写进人生的篇章。“走吧,再看一眼这塔影湖光,望山河日月,今朝一样。走吧,天涯比邻有燕园同窗,共北大情缘,归来一样。”
湖心岛上又逢蓊然凝翠,故事在年轮里一圈圈续写。那时的他们,是否也似这般模样,百卉昭苏,青春激昂?长空万里乘风去,待燕归来,同倚芳草斜阳。再见同学,你好校友,共北大情缘再济一堂。“走吧,把青葱岁月装进行囊,从此不再问少年何方。走吧,待阅尽千帆万里归航,念北大情思,归来一样。走吧,待阅尽千帆万里归航,有北大情怀,归来一样。”
把毕业的歌轻轻唱响,挥手作别,此地风光。燕南的橘猫藏进二月蓝的芬芳,青春在回忆与远方流溢绵长。于绿茵场上再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寻访记忆中的味道,直教齿颊生香。颐和园路五号不只是图上的地标,还是不灭的烙印,永久的珍藏。凭百廿风华丈量山河万象,红楼风雨敲打燕园书窗,有北大情怀,归来一样。
mv中,有一段特殊的祝福视频,来自107岁的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期间)校友马识途老学长,谆谆嘱托,萦绕耳畔:
“北京大学校友们好,我今年已有107岁了。北大就是一个创造的地方,让我们大家一起去体会北大教给我们的这些精神,能够作出更多的、更好的贡献。”
——马识途
细心的你可能还会发现,mv开篇“北大情”三个字由当代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百岁老人杨辛先生亲自题写。与视频末尾马识途先生题写的“北大情”相呼应,两位百岁老人劲笔起舞,将对北大的热爱和对校友们的祝福融入书法作品,也镌刻入北大人的灵魂深处。
创作团队
【音乐】
词作者:李长鸿 艺术学院研究生校友
朱晓亚 1987级西方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校友
安 然 1993级法律系本科生校友
李文胜 1987级力学系本科生校友
曲作者:李文胜、李长鸿
演唱者(按mv出场顺序):
洛 兵 1984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校友
王 蓓 2000级哲学系本科生校友
安 然 1993级法律系本科生校友
宋 玺 2012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校友
李文胜 1987级力学系本科生校友
池永强 1985级东方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校友
王 翊 1996级城市与环境学系本科生校友
申一博 2012级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校友
刘 岩 1991级数学系本科生校友
巴特尔 1988级技术物理系本科生校友
罗岚馨 2015级歌剧研究院研究生校友
【视频mv】
导演:蒋少翔 2008级法学院本科生校友
部分团队成员介绍
两位应届毕业生
王蓓,2000级哲学系本科生校友,2021届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历任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办科员、副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人事干部、党委秘书、教工党支部书记等,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艺术总团副团长。
宋玺,2012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校友,2021届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应届毕业生。2015年入伍,前往南海某新兵训练基地。在新兵训练的实战考核中,以全优成绩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侦察队队员。2016年底,在远航的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中,宋玺作为唯一的90后巾帼陆战队员,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2017年5月至7月,她随护航编队执行顺访任务,作为舰员代表参与了舰艇开放日引导、对外文化交流、甲板招待会等活动。2018年12月,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决定授予宋玺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两位资深校友音乐人
洛兵,1984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校友。1986年,洛兵获得五四文学大奖一等奖,未名湖诗歌朗诵会(后来的未名诗歌节)创作一等奖。1993年诗歌《晚钟》入选《中国诗歌年鉴》。1990年起从事音乐创作, 发表作品一千余首,代表作品有:《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梦里水乡》、《回来》、《随心所欲》、《开门红》、《晚钟》、《我知道你在》、《湄南河》、《天外》等。
安然,1993级法律系本科生校友。独立唱作人,曾获1995年北大“十佳歌手”冠军,代表作有《我的一八九八》(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歌)、《燕归来》、《一辈子的诺言》等。
一位跨国参与创作的校友
朱晓亚,1987级西方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校友。旅法翻译家、作家。著有散文集《红袖怀香》《舞动的红袖》《远方红色的小火车》等,译有《红十字之父——亨利·杜南传》《红十字之魂——古斯塔夫·莫瓦尼埃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保护战争受难者》(三卷)。与安德烈·杜博礼合译《三字经》《千字文》法文版、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
创作初心
回望创作初心,作为创作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文胜,如是说:
我创作《北大情》的所有灵感,都来源于校友们带给我的感动和力量。今年是我们87级同学毕业三十周年,也是我在北大学习、工作的第三十四年,我和每一位北大人一样,深爱园中的一切,也无比珍惜北大赋予我们的情怀和底气。
何为北大情?作为一名校友工作者,我有更多机会近距离、多角度接触到不同年级、行业、领域的北大校友,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校友们对母校真挚的爱,以及那份家国情怀的传承。纵使是毕业多年的老学长,提及我们深爱的北大,也宛如此间少年,深植内心的北大情怀,始终鲜亮如初。
北大于你于我是精神的家园,也是心灵的港湾。在北大人心中似有一泓取之不尽的勇气和智慧的源头活水,而此千万条涓涓细流,融汇而成更为丰盈的北大精神。我们选择在今年毕业季推出这首原创歌曲,既是送别毕业生,也是献给每一位有北大情怀的北大人。
词曲作者、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师李长鸿对《北大情》有着这样的创作感怀:
《北大情》是为北大校友这个群体而创作,‘校友’的概念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因此我们创作的过程,实际是用文字和音符去寻找不同代际校友间共鸣与共情的过程。所以细心的话或许可以感觉到,这首歌曲的词与曲,我们在努力地建构一种审美共识,让不同年龄、区域、职业的校友们都找到一点点自己学生年代似曾相识的情感表达。
虽然尚不知呈现效果如何,这确实是我们作为创作者所期待的结果。在变化年代中存留的那些不变的东西,才弥足珍贵。
校友们深情的歌声与祝福声诉说着岁月的的情思与悠长,勾勒起韶华的诗与远方。这里全球北大校友与你相知相依,你绝不必孤单独行。风鹏正举,发扬踔厉,心有所向,共赴山海。愿《北大情》为你奏响毕业凯歌。再见,同学;你好,校友。待阅尽千帆万里归航,有北大情怀,归来一样。
来源:北京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