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翁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
这是一本读后让人绝望的侦探小说,即使你已经提前知道了凶手是谁,揭开了小说的谜底,但你仍然能义无反顾地读下去,可以毫无挂碍地品尝小说中传出的绝望。
《唐人街探案网剧》中《玫瑰的名字》一章就是对这本小说的致敬。

这是一个侦探破解谜底后却有失败感的独特侦探故事,值得我花些气力为大家解读。
与通常的推理小说相比,《玫瑰的名字》是异类的存在,当其他小说都在费尽心思地安排诡异的作案手法,或设计精巧的情节反转时,它却以其独有的知识气质吸引着任何一个爱书的阅读者。

小说的作者是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翁贝托·埃科。埃科的学识通天彻地,据说他爱书如命,家里每个角落里都堆满了书,他的阅读速度也十分惊人,可以说学贯古今。
埃科以符号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符号是人类最为神秘的密码,因此《玫瑰的名字》大量的符号隐喻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他只要靠各种符号的知识科普就能将读者钉死在书页前。此时,我们可以想到另一位侦探小说作家,丹·布朗。
没错,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写作逻辑也是向《玫瑰的名字》的致敬。

埃科写作的侦探小说属于知识型的推理小说,小说的第一部分充斥着各种宗教和哲学知识,有些是正经思辨,有些却是在开玩笑,看不看得出来,全凭个人造诣。梁文道说会定期重读此书,以检查自己的水平有没有精进。

西方哲学界“秘笈”引发的连环血案
《玫瑰的名字》故事围绕着一本神秘的书而展开,这本书就是已经失传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卷。历史上确有此书,但随着基督教世界图书馆的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世间再无人可以目睹书中奥妙的智慧。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1327年。彼时的文艺复兴将至未至,宗教仍然统治者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教会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派系,分别是本笃会和方济各会。两派对宗教思想的解释大相径庭,于是他们决定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一个修道院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辩论会,而那里有基督教世界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主角威廉和他的学生阿德索代表方济各会来参加辩论。威廉是一个福尔摩斯式的人物,他能够拥有强大的推理能力,曾经只根据马蹄的印记,就推理出马的去向、体貌特征,甚至是马的名字。
威廉一到修道院就被院长委托调查一桩坠楼事件,坠楼者是一个年轻修士,他从图书馆的三楼坠落而亡。要知道,基督教严禁自杀,更何况有大量禁书图书馆内并不随便打开,此事颇为蹊跷。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七天的时间里,连续出现了七位被害者,威廉陷入迷雾,想方设法地要进入图书馆,环环相扣的情节灼烧着读者的焦急的心。
第二天一早,第二具尸体出现了,一位修士倒栽在猪血桶里,死者是精通希腊文的学者,白天刚和威廉聊过亚里士多德。威廉从尸体面部并未浮肿判断他被放进猪血桶之前就已经死了,经验证学者修士是中毒身亡。

此刻,一个百岁高龄的老修士告诉威廉,这次连环杀人不简单,符合《圣经·启示录》的描述:
世界末日到来时,会有七个天使依次吹响七个号角。
第一声号角会降下冰雹和鲜血;
第二声号角令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
第三声号角令燃烧的巨星落入江河;
第四声号角让太阳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变黑;
第五声号角令地下飞出戴头盔长蝎尾的蝗虫;
第六声号角会松绑四位堕落天使,骑着马为世间带来死亡;
第七声号角过后,一只代表撒旦、代号666的大红龙将现世,展开最后的善恶之战。
果然,小说后面的情节的死者都符合的这段寓言。
第三天,根据经文中的提示,威廉推理出第三位死者,图书馆助理死在浴缸里。
第四天,有三个人因为丑陋的事情而遭受了死刑。
第五天,精通草药的修士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他被浑天仪砸死,符合太阳、月亮、星辰的预言。
第六天,图书馆馆长死在走廊里,临死前说出一个词组,“一千条蝎子的毒性”。
至此,死亡的所有人都指向了一本书,他们都是在阅读同一本书的过程中死亡的,可是人死了,书却一直没找到。所有的线索都汇集到图书馆这个方向。
威廉决定要进入图书馆中的密室,那里可以解开全部谜题。

经过师徒的共同努力,他们终于进入到密室中,里面有一位盲人老修士恭候多时,他把那本神秘的书拿出来,作为给威廉的奖励,此书是亚里士多德失传的《诗学》第二卷。
诗学第一卷是论悲剧,而第二卷是论喜剧。
老馆长为了不让人读到这本《诗学》第二卷,而特意在书上涂抹剧毒,碰到的人都会暴毙身亡。
威廉问老馆长,为什么要禁止喜剧?老馆长说:笑能瓦解一切严肃的东西,一旦笑了,就不再需要上帝。
老馆长抢过书,一边跑一边将书吃下,最后又以一盏油灯将残书付之一炬,连带着也烧毁了整个图书馆,西方艺术、哲学与智慧的结晶毁于一旦。启示录第七声号角的终极毁灭,就这样得到了验证。

你所推理的真相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真相其实是“荒唐”
读到这,你肯定觉得小说中人的死亡与圣经相互印证,是作者别出心裁精巧的设计。然而,你错了,全书真正让侦探威廉和读者绝望的,正是这段看似巧妙的真相。

老馆长在临死前,对威廉说出了连环杀人案的真相,那不过是侦探的头脑的意淫:
图书馆助理用这本《论喜剧》引诱喜剧插画画家发生肉体关系,事后画家羞愧的跳楼自杀,但临死前把进入暗室的密码给了那位精通希腊文的学者。
学者将书盗出,阅后中毒,想去厨房寻求帮助却死在那里。图书馆助理发现了尸体,为免受牵连,把尸体扔进猪血桶里。而他本人好奇的翻阅此书,不料也中毒,死在了自家的浴室里。
草药师对毒性有了解,事先拿走了这本书,没想到被现任图书馆馆长用浑天仪砸死,他是受了盲人老馆长的唆使。老馆长一再告诫他不要翻开那本书。
可现任馆长却忍不住看看到底是什么书让他杀了人,最终也被毒死了。
你看,所谓的启示录杀人,不过就是一群愚蠢的偷书人的误打误撞而已。

《玫瑰的名字》试图在告诉人们,不要追究生活中的真相,当你真正看到真相后,发现的并不一定是真理,有时也许是荒唐和愚蠢。好比你千方百计的追求一位女神,当她真的宽衣解带躺在你身边时,你却因她身上的一块黑斑而大加扫兴,这样的失落才是真理者的失败。
写在最后:
今年是《玫瑰的名字》出版四十周年,翁贝托·埃科用自己的学识构筑起迷雾重重的故事,当迷雾散去后,读者发现眼前却是一面毫无意义的墙。这样的痛苦,就是埃科给予读者的一种意义价值。
我甚至在读完书后,都没发现书名和故事有什么联系。所以,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重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侦探小说,它应当是一本真相之书,真实之书,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真面目很可能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我是墨萱,持续为你推荐好书,你的每一个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极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