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呕吐彗星”是个什么梗,看到这个词的第一眼估摸着会联想到是颗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而彗尾就像是彗星呕吐在其身后的物质一样,想想这姿势都觉得相当滑稽。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其实“呕吐彗星”是一种失重飞行训练的体验的戏称,因其糟糕的体验效果而得名。训练用的飞机一般是由大型军用运输机或者大型波音客机经过特殊改装而成,这种飞机也被戏称为“呕吐彗星”号,是专门用来给宇航员的进行地面失重模拟训练。已故科学家霍金于2007年在美国的内达华州就乘坐了一次“呕吐彗星”号,体验了30秒的失重。

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事件就是人类突破了地球的万有引力飞上了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在从事太空工作的一类人叫做宇航员,而宇航员在地球轨道上是一直处于失重状态的,所以,宇航员在上太空之前需要进行失重适应性训练,但是想在地表获得失重体验相当困难,只有当存在垂直向下的加速度时才能出现失重,当垂直向下的加速度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也就是9.8米每平方秒的时候才能实现完全失重,目前在地球上失重训练是通过飞机上进行抛物线运动时获得的,飞机每做一次抛物线运动,机舱里人员可以获得20至30秒的短暂失重体验,“呕吐彗星”号就是这么操作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体验失重肯定是相当美妙的,但是宇航员们在飞机上初次体验失重训练的时候,感觉并不好受,就拿“呕吐彗星”号来说,飞机为了使机舱内获得足够长的失重时间,要加力开到足够大的垂直速度,以45°角爬升到了大概5000米上的高空时,关闭发动机,这时候,飞机仅仅受到引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以9.8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进行减速,机舱内的人和开始出现了失重,会全都飘了起来,飞机经过抛物线的最高点后,又开始在垂直方向上以9.8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向下加速俯冲,这个过程中,机舱内一直处于失重状态,并持续25秒的时间,宇航员要在这短短的25秒以内,完成指定的训练科目,包括移动,搬运物品,进食等训练项目。

当飞机下落到5000米高度的时候,飞机会再次启动发动机,并拉起机头,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减速,这时候,机舱内的人会感受到1.8g的重力,这时候人容易出现晕厥恶心等症状,直到飞机开加力到上一次的垂直速度,爬坡角度和高度后,再次关闭发动机,循环上一次的运动轨迹。次训练飞机将会进行二三十的次这样的抛物线运动,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后,机舱里的宇航员就会出现类似太空综合征的身体反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如果在失重过程中呕吐出来的话,结果就自己想象吧。

如果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会出现各种平时见不到的奇异物理现象,比如这个想把开了盖子的矿泉水倒出来就很困了,只能挤出来,或者甩出来,甩出瓶的水会呈现出纯圆的透明水球漂浮在空中,由于没了重力,加热后空气无法实现垂直对流,而是让火焰附近的空气变得稀薄,火也很难燃烧,火焰的颜色不再是橘黄色的,而是呈一层薄薄的淡蓝色球状火焰附在燃点上,等耗尽了周围空气里的氧气后,火焰也就熄灭了。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能够获得短暂失重的,比如我们起身跳跃,身体在滞空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失重状态,由于时间太过短暂,根本来不及体验,土豪玩家爱玩的极限运动高空跳伞,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就是一个失重的状态。如今也有普通人花高价去飞机里体验失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体验成本将会越来越低,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人都能有机会体验乘坐“呕吐彗星”号,体验奇妙的失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