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题图 / 铁道少女project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些创作者希望能借此推广中国的铁道文化
3月底,一部名为《铁道少女project》的同人志在摩点网上发起了众筹,希望能在5月29日之前筹集到10万元资金,并将这部以铁道拟人的同人志实现商业出版。
一个月后,当acgx再度查看这起项目时却发现,《铁道少女project》的商业出版项目早已在4月9日晚实现了众筹目标。目前,该项目已经达到了众筹目标的166.23%,顺利地筹集到了16余万元的资金,众筹回报预计将在今年7月发放。
用“爱”创作的铁道同人志
《铁道少女project》是同人社团“北方铁道萌化部”的原创作品,该社团已经在过去的6年时间内,先后推出了《动车组篇》、《南车篇》、《北车篇》、《旅客列车篇》、《新·动车组篇》等五部同人作品。
该同人企划的首位角色西园寺铃(中文名:许铃)最初是诞生于2011年4月,她其实就是和谐号crh3c/380b/380bl型电力动车组的拟人化产物。按照设定,“西园寺”这个姓氏其实来源于该动车组采用的德国西门子的技术,而头上的五角星头饰则标明crh380b/380bl较高的国产度……
西园寺铃的基本设定实际上,《铁道少女project》中出现的59名角色以及71种形象,均是由“北方铁道萌化部”的同人创作者们,按照自己对各型号动车组的了解和进一步剖析,包括技术来源、国产化程度、动车组涂装、乘客评价、运营事件、工作人员制服等方面,均可以称为这些动车组拟人的元素来源。
其实在日本,以铁道作为题材而创作的同人志非常常见,这得益于日本丰富的铁道文化,小到一份盒饭,大到一个车站,其丰富的故事内容都能成为同人志创作的题材。但是在中国,铁道文化远不及日本那样丰富和发达,再加上大众对铁道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工具上,于是铁道宅的数量也是显得非常的稀少。
因为历史的原因,《铁道少女project》无论是画风还是人设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日式风格,但这确实也是这些创作者们对中国铁道文化“爱”的表达。《铁道少女project》的主催南夏树在微博表示,之所以会在中国铁路被无数人喷的时候(2011年的7.23特大动车事故)开始同人志创作,就是因为希望努力告诉大家真正的中国铁路是什么样的。
难以实现商业化的同人创作
此次《铁道少女project》通过众筹实现商业出版,或许也意味着“北方铁道萌化部”这个同人社团或许也有一些实现商业化的愿望。一方面,此次的众筹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营销作用,而另一方面,当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之后,这本同人志或许也能因此被更多人所关注。
从中国二次元产业的发展来看,像《铁道少女project》这样的同人志倘若实现进一步的商业化,对于创作者还是其背后代表的中国铁道文化而言,其实都是一件非常值得考虑的未来发展方向,同人创作和商业化其实并不矛盾。
在日本,《月姬》这个由同人社团type-moon制作的同人游戏,在选择进行商业化之后,便将其社团成员组建了一个名为“notes.”的商业公司,而在二次元世界颇有影响力的《fate》系列也正是该公司推出的商业作品。而日本同人社团07th expansion所制作的同人avg文字冒险游戏《寒蝉鸣泣之时》,也在选择商业化后先后涉足了商业动画、真人电影、电视剧、商业游戏等领域。
type-moon可谓是日本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同人社团之一可以说,日本的同人创作之所以能够实现商业化,其实是依附在日本完善的ip开发产业链的,同人创作同样能够形成ip的创作源头。相比起来,中国由于二次元相关产业发展起步晚的原因,导致同人创作一直都被行业内个环节的商业公司所忽略,更别提进一步地商业开发了。
凭借多年积累起来的人物设定以及人气,像《铁道少女project》这类出于“爱”而创作的同人志,在实现商业化的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优势,无论是游戏化还是动画化都是不错的发展方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的动漫游戏行业,这种题材仍然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这些同人社团真的希望能够实现商业化,势必又要面对权益的再分配、向市场需求妥协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与同人志以兴趣开始创作的初衷会产生不小的矛盾,最终导致创作出来的内容不被市场所认可。
迄今为止,中国的同人市场尚未出现一个成功商业化的案例,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也注定了将是一条需要不断摸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