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 豆瓣评分:8.8

更新至2021-10-10期
  • 分类:喜剧片
  • 导演:撒贝宁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1
  • 语言:国语
  • 更新:2024-04-01 19:17
报错 收藏
  •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倪大红,撒贝宁,吴樾,吴镇宇主演的一部喜剧片。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引题) 翻开古籍 看何以中国(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徐雪霏 册册典籍,钟.. 更多

典籍里的中国剧情介绍

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引题)

翻开古籍 看何以中国(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徐雪霏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11月1日,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作为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由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匠心制作,采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和通俗化解读,以丰富多彩的样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世代流传。

回顾历史,知古鉴今,让我们翻开古籍,看“何以中国”。

别样解读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近日,在无数“典迷”的期盼下,终于迎来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借鉴第一季的成功经验上,第二季节目在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用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以独特视角讲述古籍的前世今生,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首期节目中,被誉为中国典籍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有着“万书之书”之称的《永乐大典》被打开。《永乐大典》成书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并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无数先人为这部书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而这次《永乐大典》的故事就要围绕由段奕宏饰演的“布衣都总裁”陈济展开。

陈济自幼喜好读书,读遍天下典籍,过目不忘。爱书如命的他,常常将父亲给他的钱用来买书,“啃书”又“啃老”的他也因此常被人称为“傻子”。陈济立志修书,决心要拜学者谢应芳为师,在他门前一守就是数月。但想要修书又谈何容易,谢应芳生于乱世,修书他等了一辈子,成为他一生的遗憾,幸而年至九十等来了陈济。因此他劝诫陈济,修书非一人之力可完成,需要一个机会,要坚定地等下去。终于在陈济四十岁那年,明成祖朱棣看中了他的才华,钦定他为《永乐大典》“都总裁”,统领群儒,入文渊阁修书。陈济虽为一介布衣,可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永乐大典》修纂期间凡有咨问,陈济援据精详,洞究始末,博而有要,因此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称他为“两脚书橱”。

《永乐大典》修纂历时五年,陈济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梦想,也圆了恩师的夙愿。《永乐大典·凡例》中写道:“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一部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于一体的“万书之书”自此诞生。

只可惜这部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在后世却屡遭劫难,几经散佚,至今只留下嘉靖副本四百余册,散落在世界各地。在一代代中华藏书人、护书人的努力下,《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现今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224册《永乐大典》便是他们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

一段故事,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修书人的坚守与奉献;一个人,述出了一部得以流传后世的巨著的来之不易。很多网友在看过这期节目后,评价道:“《永乐大典》为这一季的《典籍里的中国》开了个好头,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伟大的古籍背后蕴藏了多少先人的智慧与努力;专家的深入解析,也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典籍有多么重要的文化价值。只可惜生在后世的我们已无缘见到陈济修纂的《永乐大典》,但《永乐大典》的故事也警醒了世人,要珍爱典籍,守护典籍,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创新传播

让古老典籍焕发新的光芒

《典籍里的中国》自2021年开播以来,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等十多部流传千古的典籍呈现在观众面前,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爱书人、护书人、著书人的动人故事。伏生一生以命护书,让儒家经典《尚书》得以流传;李时珍愿做逆流之船,穷尽一生出书只为造福后人;宋应星心系民生,他的禾下乘凉梦在后世终于得以实现。

《典籍里的中国》创新使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相融合的创作模式,也让这档文化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第一季便创下了同类型题材节目的收视新高,全网话题阅读量及播放量超60亿次,在海内外掀起“典籍热”,吸引众多年轻人追更,在年轻观众中火爆出圈。

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讲师李爱晖看来,《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好评,主要有以下几大看点:“央视联手国家话剧院共同打造,重量级演员、老戏骨出演,相互飙戏,表演精湛,爆发力强,让观众十分入戏;实景结合绿幕、计算机运动控制等多种科技拍摄手法的运用,场景造型、舞美等视觉内容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效果,体现出一种追求极致的调性;节目模式有机融合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不仅使节目内容丰满立体,而且强化了视听节奏,使整个节目保持极高的接受舒适度;节目在体现独特文化魅力,彰显高度的文化品格与自信的同时,还在情感召唤层面出类拔萃,强大的共情力量让观众‘感动的泪水’肆意挥洒;作为一档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能帮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增长人生智慧、顿悟哲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此次《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再次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利用全新技术,在更加广博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诠释出新的境界与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表示:“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的方式,以新述古,荟萃精华,推出了一大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丹青史卷’, 也构筑起总台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高峰矩阵。《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的成功播出,让蕴含着古代先贤深邃思想和智慧哲理的经典文献,闯入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新一季节目开播,将再次以典籍作舟,扬思想之楫,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也对《典籍里的中国》给予高度评价:“保护中华典籍,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贴近时代、走进大众、服务社会。《典籍里的中国》以宏大的制作、精湛的特效技术、情景化的呈现和通俗化的阐释,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展现了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精神特质和气度神韵,让人们在了解典籍、亲近经典的同时,深切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汇聚起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的蓬勃力量。”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里的中国》聚焦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典籍,展现经典古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老的典籍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以艺术为媒

在新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推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国宝大会》《古韵新声》等一大批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极致的视听美学,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也让更多的观众愿意走近传统,感受文化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使命。

慎海雄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总台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以一份份创意、一个个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永不停歇地追寻和讴歌先贤所创造的伟大文明,以艺术为媒,为‘是以中国’继续作答。”

那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李爱晖表示:“‘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不可或缺。但这里我想换个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文化类节目创作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首要原则应该是──为传播而创作。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闻传播的‘四力’理论(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是‘四力’之首,它是前提和基础,可见其重要性。文化类节目创作同样也要首先考虑传播力的问题,没有传播,很难有其他。信息化社会,大众的接受认知是标签化的,注意力也是快速转移切换的,因此,对于季播和周播的节目来讲获得传播力需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蕴藏‘ip’元素和‘流量’元素。比如《典籍里的中国》,‘典籍’就是ip,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精髓。熊猫和故宫是世界级的ip。演员就是流量,著名演员加盟出演,不仅增加了看点,而且强化了眼球效应和羊群效应。

其次,‘视觉愉悦’原则。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先天优势是在思想文化层面优势凸显,但是把‘文化’搬上屏幕,就不得不考虑得愉悦观众的眼睛才能涤荡观众的心灵。

最后,‘价值和鸣’原则。价值多元带来的价值离散与冲突,在当前是世界性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话语和中国符号突出重围获得最大可能的认同,需要在‘价值和鸣’方面多做探索和努力。比如典籍、四大名著、唐宋诗词等经典著作和文化 ,以及经典音乐、美食、历史地理等在‘价值和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 播放列表
  • 1080
排序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剧情介绍

    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引题)

    翻开古籍 看何以中国(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徐雪霏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11月1日,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作为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由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匠心制作,采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和通俗化解读,以丰富多彩的样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世代流传。

    回顾历史,知古鉴今,让我们翻开古籍,看“何以中国”。

    别样解读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近日,在无数“典迷”的期盼下,终于迎来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借鉴第一季的成功经验上,第二季节目在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用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以独特视角讲述古籍的前世今生,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首期节目中,被誉为中国典籍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有着“万书之书”之称的《永乐大典》被打开。《永乐大典》成书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并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无数先人为这部书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而这次《永乐大典》的故事就要围绕由段奕宏饰演的“布衣都总裁”陈济展开。

    陈济自幼喜好读书,读遍天下典籍,过目不忘。爱书如命的他,常常将父亲给他的钱用来买书,“啃书”又“啃老”的他也因此常被人称为“傻子”。陈济立志修书,决心要拜学者谢应芳为师,在他门前一守就是数月。但想要修书又谈何容易,谢应芳生于乱世,修书他等了一辈子,成为他一生的遗憾,幸而年至九十等来了陈济。因此他劝诫陈济,修书非一人之力可完成,需要一个机会,要坚定地等下去。终于在陈济四十岁那年,明成祖朱棣看中了他的才华,钦定他为《永乐大典》“都总裁”,统领群儒,入文渊阁修书。陈济虽为一介布衣,可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永乐大典》修纂期间凡有咨问,陈济援据精详,洞究始末,博而有要,因此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称他为“两脚书橱”。

    《永乐大典》修纂历时五年,陈济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梦想,也圆了恩师的夙愿。《永乐大典·凡例》中写道:“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一部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于一体的“万书之书”自此诞生。

    只可惜这部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在后世却屡遭劫难,几经散佚,至今只留下嘉靖副本四百余册,散落在世界各地。在一代代中华藏书人、护书人的努力下,《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现今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224册《永乐大典》便是他们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

    一段故事,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修书人的坚守与奉献;一个人,述出了一部得以流传后世的巨著的来之不易。很多网友在看过这期节目后,评价道:“《永乐大典》为这一季的《典籍里的中国》开了个好头,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伟大的古籍背后蕴藏了多少先人的智慧与努力;专家的深入解析,也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典籍有多么重要的文化价值。只可惜生在后世的我们已无缘见到陈济修纂的《永乐大典》,但《永乐大典》的故事也警醒了世人,要珍爱典籍,守护典籍,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创新传播

    让古老典籍焕发新的光芒

    《典籍里的中国》自2021年开播以来,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等十多部流传千古的典籍呈现在观众面前,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爱书人、护书人、著书人的动人故事。伏生一生以命护书,让儒家经典《尚书》得以流传;李时珍愿做逆流之船,穷尽一生出书只为造福后人;宋应星心系民生,他的禾下乘凉梦在后世终于得以实现。

    《典籍里的中国》创新使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相融合的创作模式,也让这档文化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第一季便创下了同类型题材节目的收视新高,全网话题阅读量及播放量超60亿次,在海内外掀起“典籍热”,吸引众多年轻人追更,在年轻观众中火爆出圈。

    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讲师李爱晖看来,《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好评,主要有以下几大看点:“央视联手国家话剧院共同打造,重量级演员、老戏骨出演,相互飙戏,表演精湛,爆发力强,让观众十分入戏;实景结合绿幕、计算机运动控制等多种科技拍摄手法的运用,场景造型、舞美等视觉内容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效果,体现出一种追求极致的调性;节目模式有机融合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不仅使节目内容丰满立体,而且强化了视听节奏,使整个节目保持极高的接受舒适度;节目在体现独特文化魅力,彰显高度的文化品格与自信的同时,还在情感召唤层面出类拔萃,强大的共情力量让观众‘感动的泪水’肆意挥洒;作为一档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能帮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增长人生智慧、顿悟哲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此次《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再次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利用全新技术,在更加广博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诠释出新的境界与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表示:“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的方式,以新述古,荟萃精华,推出了一大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丹青史卷’, 也构筑起总台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高峰矩阵。《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的成功播出,让蕴含着古代先贤深邃思想和智慧哲理的经典文献,闯入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新一季节目开播,将再次以典籍作舟,扬思想之楫,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也对《典籍里的中国》给予高度评价:“保护中华典籍,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贴近时代、走进大众、服务社会。《典籍里的中国》以宏大的制作、精湛的特效技术、情景化的呈现和通俗化的阐释,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展现了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精神特质和气度神韵,让人们在了解典籍、亲近经典的同时,深切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汇聚起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的蓬勃力量。”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里的中国》聚焦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典籍,展现经典古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老的典籍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以艺术为媒

    在新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推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国宝大会》《古韵新声》等一大批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极致的视听美学,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也让更多的观众愿意走近传统,感受文化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使命。

    慎海雄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总台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以一份份创意、一个个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永不停歇地追寻和讴歌先贤所创造的伟大文明,以艺术为媒,为‘是以中国’继续作答。”

    那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李爱晖表示:“‘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不可或缺。但这里我想换个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文化类节目创作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首要原则应该是──为传播而创作。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闻传播的‘四力’理论(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是‘四力’之首,它是前提和基础,可见其重要性。文化类节目创作同样也要首先考虑传播力的问题,没有传播,很难有其他。信息化社会,大众的接受认知是标签化的,注意力也是快速转移切换的,因此,对于季播和周播的节目来讲获得传播力需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蕴藏‘ip’元素和‘流量’元素。比如《典籍里的中国》,‘典籍’就是ip,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精髓。熊猫和故宫是世界级的ip。演员就是流量,著名演员加盟出演,不仅增加了看点,而且强化了眼球效应和羊群效应。

    其次,‘视觉愉悦’原则。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先天优势是在思想文化层面优势凸显,但是把‘文化’搬上屏幕,就不得不考虑得愉悦观众的眼睛才能涤荡观众的心灵。

    最后,‘价值和鸣’原则。价值多元带来的价值离散与冲突,在当前是世界性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话语和中国符号突出重围获得最大可能的认同,需要在‘价值和鸣’方面多做探索和努力。比如典籍、四大名著、唐宋诗词等经典著作和文化 ,以及经典音乐、美食、历史地理等在‘价值和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猜你喜欢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2006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李小冉,米兰妮·让帕诺米,林栋甫,阮如琼
    天师撞邪 7.9分 1983
    天师撞邪
    袁祥仁 / 袁信义 / 袁日初 / 高雄
    罐头小厨 6.2分 2016
    罐头小厨
    未知
    无名英雄 8.3分 1992
    无名英雄
    达斯汀·霍夫曼,吉娜·戴维斯,安迪·加西亚,琼·库萨克,
    暴走财神3 4.1分 2022
    暴走财神3
    肖旭,孙越,尹菲,矢野浩二,叨叨,肥龙,曹然然,德柏,张维威
    厨易社 0分 2023
    厨易社
    未知
    余烬夺宝 0分 2025
    余烬夺宝
    塞缪尔·杰克逊,戴夫·巴蒂斯塔,欧嘉·柯瑞兰寇,丹尼尔·伯哈特,克里斯托弗·海维尤,伊登·爱普斯坦,乔治·索纳,菲尔·齐默尔曼,卢卡斯·弗拉斯,罗伯特·
    陪你很久很久 4.8分 2019
    陪你很久很久
    李淳,邵雨薇,蔡瑞雪,宋柏纬,屈中恒,胡玮杰,柯佳嬿,林鹤轩,刘纪范,王家梁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