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好容易找到距离最近的电影院在放映《九零后》,牺牲午睡时间去看了。
排片太少了,时间又都在要么中午,要么晚上很晚。看的人也少,而且中途还不断有人立场。
因为它很尊重大师、尊重真实,以至于在开篇很长时间节奏都比较缓慢。老人的回忆声音娓娓道来,并没有使用电影常用的“钩子”。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大师们人品和成就的致敬。这些大师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本质过于pure,已经不需要悬念、冲突,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抓住眼球了。
导演希望的应该也不是票房,而是“懂得”和“敬仰”。
其实这种排片少但评分高的片子一般质量都相当高,就像粤剧《白蛇传.情》一样。
片中真是大师星布,全是重量级的民族栋梁。
专业上的成就固然令人敬佩。但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在这群九十往上的老人身上,你竟然可以看见青春在他们身上闪耀。
近百岁的他们依然会站在第一线,这等坚持除了热爱别无他途。
依然会爱美,涂口红,换衣裳。每位老者都穿着正式得体,细微处既是对采访者的尊重,也是对美终身的向往。
会谈及和丈夫当年,作为两位诗人独特的爱情故事。会细数回忆年轻时怦然心动过的姑娘。
依然天真,依然羞涩,依然热情和纯粹。
会“嫌弃”人间奇迹西南联大,却一字一顿准确背出自己的学号,让人泪目。此中深情啊,不可不识。
巴金先生虽然说,长寿是惩罚。但在这群神志清晰、依然想做一点好的事的“九零后”身上,即使度过了漫长时光,他们依然还是联大的少年郎嘛,再多久都不算长。
希望先生们都健康长寿,星光照耀我华夏大地久一点,再久一点。
我最熟悉的大师名字应该是许渊冲先生,甚至超过杨振宁和汪曾祺两位。因为他老人家的唐诗宋词译本,就是我爷爷在我儿时给我口耳传授的版本。人生初次感受到的音韵之美,终身难忘。现在先生的《画说唐诗》、《画说宋词》译本,也是我在阳阳的启蒙书籍里。
做事之前是做人,大师们用一生践行了这一条理念。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联大的师生在国难之时,以身许国。用生命和智慧,报效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是真正的赤子,真正的国士。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也无法企及大师们的专业成就。但学习他们做一点好的事情还是可以做到的。学他们永远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有着年轻的灵魂。
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马识途先生念及“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时候我触动情肠,想起人生最初的悠长时光里,坐在葡萄架下爷爷给我念《枯树赋》的场景。擦眼睛余光里看到侧后方有人在频频看我,有点不好意思。散场的时候一看,全场就我们三个人。那两位是一对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家。
下楼的时候老太太回头看我几次,感觉想和我聊几句,但社恐让我不敢先开口。现在想来很后悔,真是可惜。难得在电影院看见老人家,又是能共鸣的片子。
这种电影等娃再大点得带她一起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是心火,一旦点燃,便终身不熄。这便是为人父母可以给她最好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