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名男子倾慕于日常通勤路上频繁偶遇的女子sylvie,但当他终于做好心理准备要约她出去的时候,sylvie却消失了,于是男主只好利用晚餐时间在这区域散步逗留,以便再次偶遇sylvie。而他的巡查将他带到一家面包店中,逐渐面包店的女孩对男主产生了好感。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上篇我们从具体情节描述,观察了男主与面包店女孩的互动进程,并对男主“渣”不“渣”展开了讨论。今天则有请反方辩手,为男主辩护,解释其“不渣”的原因。
第一,等待sylvie是个人选择,毕竟双方并未交往,因此在这期间他有权利去认识并追求新的对象;
第二,从女孩的言辞可以推测她是在此短暂停留,如果双方都抱以短暂的浪漫邂逅为期待的话,就不存在不平等之说;
第三,不能对内心的想法定罪,时间也有可能改变一切。男主在没有承诺的情况下,对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行为上的欺瞒,只有内心的摇摆不定和最后的失约。此外时间有可能改变他对面包店女孩的真心,我们无从揣测。
总结下来,我们觉得男主渣是因为他玩弄了面包店女孩的感情,觉得他不渣则是因为他做了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做的选择,这可能也是最终sylvie和他在一起的原因。最终观众只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作评论,并没有作决定的能力。
sylvie最终出现是意料之内的事,她的出场强势而主动,脚受伤加上雨天,打车是合理的做法,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步行,在测试男主的同时也在宣示自己的胜利。最后的坦白,不禁让人好奇,她都看见了什么?对于男主在面包店的行为了解到什么程度?
在结尾的叙事中,侯麦采取了简短快速的做法,让一切戛然而止,不作过多地解释与分析,让故事在观众的脑海里徘徊,引发人们后续的思考。评论侯麦的电影,不知不觉就会陷入过度的剧情讨论之中,却忽略了他巧妙的叙事安排及丰富的细节。
以21世纪的眼光重视这部几十年前的电影,还是有些特别的观影感受,比如说男主花式扔垃圾的习惯,现在看来还是挺突兀的,好奇法国当年的下水道是怎么消化的;男主人公的叙事免不了大量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这样的凝视到底是赞赏,还是戏弄与物化,新时代的思潮也不断影响着我们对于过去叙事话语权的审视。
思想和潮流会随着时代变化,但侯麦在电影里反复讨论的人类情感中的道德选择,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情感纠结的困境只是以不同面貌在当下重演。
对电影幕后主创故事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本号之前的文章 人间爱情变奏曲——侯麦分享会,分享会主讲是《面包店的女孩》男主角兼制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