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80年3月30日这一天,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电视片《白衣少女》。
而就在这一天,这部电视片的导演和配音演员,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叫邱岳峰。
如今再提邱岳峰,可能很多人都不再熟悉这个名字。
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及之前,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影迷来说,都称得上是如雷贯耳。
在很多人的心里,他就是中国配音界的大神,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可是,他这一生,该怎么说呢?那可真是历经坎坷,饮尽辛酸而又令人唏嘘不已啊。
好在,在他的生命里,他遇见了一位好领导。
正是这位领导,给邱岳峰灰暗的人生,注入了一道明亮的光,不仅使邱岳峰倍感温暖,同时也使他的艺术魅力,绽放出了耀眼光芒。
如果说邱岳峰是一颗明珠,那这位领导就是发现他的人。如果说邱岳峰是一匹千里马,那这位领导,就是伯乐。
如果说邱岳峰是弹奏《高山流水》的俞伯牙,那这位领导,无疑就是知音难觅的钟子期。
这位领导,就是昔日上译厂的厂长陈叙一。
邱岳峰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上译厂的第一批配音演员。陈叙一是当时的组长。
据跟邱岳峰同时代的配音演员富润生先生回忆说:邱岳峰是第四个进译制片厂的,我和尚华都比他后进厂。
可是,在邱岳峰在进厂的时候,他身上就背了块巨大大石头——他是个有“历史问题”的人。
那时候,有“历史问题”的人当然是不能被重用的。
而且通常只能干最累最苦的活儿——有人曾提议将邱岳峰送去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而邱岳峰自己也做好了离开上译厂的准备。
但却被陈叙一给挡了下来。
他说:邱岳峰是个人才,留下他工作,我们可以在这里帮他改造。
就这样,邱岳峰留在了上译厂,同时从陈叙一那里,得到了更多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在陈叙一看来,邱岳峰是个天生的配音演员。
但是,严格说起来,邱岳峰做配音演员,先天条件并不十分好。
做配音演员,首先得嗓子好声音浑厚,对不对?可偏偏,邱岳峰的声音,暗哑,不明亮,音域也窄,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在配音方面的发展前景。
他自己也为天生的“公鸭嗓”而感到自卑。
可是陈叙一却相信他,相信他能够在中国的声音世界里,散发出别样光彩。
陈叙一觉得,邱岳峰不是大众听惯的“好嗓子”,但这嗓子却极有辨识度,所配出来的作品,也更加有味道。
而观众,最需要的,其实就是“有味道”的声音。
邱岳峰很快便因在《红与黑》、《雾都孤儿》、《奥赛罗》、《王子复仇记》等电影中担任配音,而声名鹊起。
不过真正使他走红的作品,还是在意大利的电影《警察与小偷》中为小偷艾斯波西配音。
我记得在电影的最后,艾斯波西说了一段话,道尽了他内心深处的酸楚和悲哀:你从我一家人的身上,偷去了他们对我的尊敬、信任……要是这样就把我关起来,那楼上孩子们该怎么办?他们吃什么?警长,我有个家啊。
邱岳峰用他独到的嗓音,疲惫而颓丧的语调,将艾斯波西的悲凉全部展现出来。
就好像,在诉说他自己的心声一样。
邱岳峰红了。用现在的话说,他成了拥有众多粉丝的上译厂“一哥”。但他身上背负的那块巨石,始终存在。所以他从不敢“翘尾巴”,而是时刻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夹着尾巴做人”。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单位,扫地打水,然后八点钟准时去对口型。
据他的老搭档苏秀介绍说,对口型是一项很枯燥乏味又辛苦的工作,大多数情况都是由新进厂的年轻配音演员用来锻炼基本功,很多成熟有经验的配音大师后来就不大参加对口型了。
但邱岳峰却一直坚持做这件事,一直坚持到他退休和离世。
而富润生先生告诉我们说,邱岳峰虽然头上戴着“帽子”,但陈叙一厂长很看重他,有什么活都想着他,所以邱岳峰在配音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60年代初,邱岳峰为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配音,将“美猴王”的叛逆、率性和张狂全都演绎了出来,被人称作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可是没过多久,随着特殊十年的到来,这一切却都嘎然而止。陈叙一首先被打倒,下放到奉贤,去了“五七干校”。
邱岳峰也被打成“反动权威”,被发配到一个小木工棚里,每天干木匠活。
而到了1970年,原本已经停工的上译厂重新开工,演员们陆续归位。可是邱岳峰还在禁锢之中。
这时陈叙一已经回厂,许多事情亟待解决,而其中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邱岳峰从木工车间调回到话筒前。
邱岳峰回来后就参加了《红菱艳》的配音工作,他通过充满沧桑感的声音,将芭蕾舞团团长莱蒙托夫塑造得活灵活现。
1975年,邱岳峰为《简·爱》中的罗切斯特配音。这是他配音生涯中最精彩的作品。他将罗切斯特的绅士风度和暴躁的性格,以及时而傲慢时而充满柔情的复杂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令人叹服的是,罗切斯特在书房醒来后,一声声呼唤“简”时的紧张和绝望。他喊了十几声“简”,每一声,都是那么扣人心弦,令人荡气回肠。
我想,一定有许多朋友,都是在听过他的这段配音后,爱上他的吧?
是的,当时间来到1979年的时候,上译厂也再一次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每个创作人员的心中,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邱岳峰当然也不例外。
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大丰收,为众多外国影片配音,而且在思想上,他也希望自己的“历史问题”能够早日解决。
这几乎是他这一生,最在意的一件事情了。
因为这个“帽子”一天不摘,他心里的那块石头,就无法放下。
邱岳峰刚进上译厂时的工资是103元,到1980年的时候,还是103元。而他家住的房子,是众所周知的小,人最多的时候,是一家七口挤在一个16平米的小房间里。
1979年年底上译厂评先进,因为邱岳峰年纪最大、贡献又最突出,所以演员组将他推选为先进工作者。这原本是一件让邱岳峰特别高兴的事情。可是到评选结果出来的时候,得奖的却是另外一个人。
这件事对邱岳峰的打击很大。
那年冬天,天很冷,风很大,上译厂的很多同事,都看到邱岳峰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哀伤地痛哭。
也许几十年的伤心和委屈,全都化作风中飞扬的泪水了吧?
而恰在此时,坊间又流传着一种不负责任的流言,大意是他与一位年轻演员,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
对此,邱岳峰原本是不在意的。他曾说过,他是觉得那位青年演员很有天赋,所以重点帮助了一下,结果被人们传成这个样子。
但天真的他,并没想到流言的力量,会那么强大。很快他就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因为,连厂里的一位领导,也严肃地找他谈话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是老厂长陈叙一出面,将中央电视台委托译制的电视片《白衣少女》的导演工作当众交给了邱岳峰。
这是对邱岳峰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白衣少女》很快就制作完成了,大家都很满意。邱岳峰的心里,也是开心和愉悦的。
可是,他没想到,那莫须有的留言,甚至已经伤害到了他的家人。当她的妻子向他提出询问时,他感觉抓在手里的那根稻草,好像突然之间,就失去了。
他一向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并不擅长在短时间内将事情想明白然后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他是个很闷的人,很习惯将什么事儿都闷在心里,这就很容易造成“走火入魔”的状况。
1980年3月29日这天,邱岳峰和妻子大吵了一架,然后就吞服了大量安眠药。
据他儿子邱必昌说,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为什么不信我?
人们,并不知道他问的是关于流言的事儿,还是关于“帽子”的事儿。
1980年3月30日,邱岳峰因抢救无效而去世。
他的去世,使陈叙一感到无比痛心。痛心失去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好演员。
邱岳峰曾不止一次对邱必昌说:没有陈叙一,就没有我邱岳峰。而且每次都说得肯定而坚决。
后来,上译厂的老厂长陈叙一去世后,邱必昌专门在陈叙一墓地的旁边,为自己的父亲邱岳峰划出了一块空地。
“我想他们俩一定会很高兴。”邱必昌说。
邱岳峰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配音演员。而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一位有知遇之恩的好领导。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也不过如此吧?而说起一位好领导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应该有很多话想说吧?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告诉我们。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